摘 要:東海縣白塔埠鎮是一個財政收入較好的鄉鎮,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大家知道鄉鎮財政是我國最底層的一級財政,他承載著國家財政政策在最基層的貫徹落實,如何更好地發揮基層財政職能作用、監管好各項財政資金的使用,更好地保障和服務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已成為鄉鎮財政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現就白塔埠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探討其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一、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取得的成績
白塔埠鎮是東海縣的東部鎮,轄16個行政村,191個村民小組、16835戶,2014年末社會總人口6.0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8萬人,鎮域面積103.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萬余畝。該鎮嚴格落實財政資金監管政策,2014年僅通過“一折通”發放惠農補貼資金項目45項,資金總額達6133.55萬元,近年來,本鎮在財政資金監管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任務
自實行鎮財政資金監管以來,該鎮財政專門召開會議,成立了資金監管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按照《東海縣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實施方案》要求,明確資金監管的目標、范圍及各部門監管職責,確保監管工作的落實。
(二)完善監管制度,夯實監管基礎
建立基礎信息數據庫,內容包括各單位財政供養人員、辦公用房面積、車輛等情況以及涉農補貼農戶戶數、人口、承包土地面積等相關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同時制定了《白塔埠鎮財政財務管理辦法》、《白塔埠鎮財政資金監管實施方案》等制度及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流程,構建資金監管新框架,使財政資金在可控范圍內運行。
(三)把握重點環節,力求監管實效
將鎮所有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實行綜合預算,進一步完善“村財鎮管”工作,嚴控鎮村兩級舉借新債,建立債務動態管理機制。針對財政補助性資金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資金量大的特點,該鎮利用政務公開欄、發放宣傳單、村務公開欄和自動查詢平臺等方式,對政策依據、補貼對象、標準及金額進行公示,廣泛接受群眾監督。
二、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財政資金實施就地就近監管以來,在發揮基層財政職能作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保證財政資金安全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從實際監管效果看,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事前監管不到位
鄉鎮財政是財政部門的最基層,絕大多數補貼類資金及建設類資金在基礎信息上報時沒有通過鄉鎮財政審核把關,資料申報時鄉鎮財政不知情,雖然對補貼類資金發放全部通過“一折通”管理平臺實施了監管,但對相關部門上報的基礎數據信息的真實性、規范性沒有實施監管;建設類資金的項目立項及組織實施環節,鄉鎮財政參與甚少,資金撥付也不需要通過鄉鎮財政,因此,在這種制度缺失的情況下鄉鎮財政很難做到事前監管。
(二)監管職責不明晰
根據省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縣鄉兩級財政實施資金監管工作的主要職責及主要工作形式,但在項目資金的申報、實施、檢查驗收以及項目資金安排過程中,沒有強調和明確鄉鎮財政的職責,缺少鄉鎮財政這個最終端的環節,鄉鎮財政僅靠縣級財政相關科室的信息傳遞來開展監管,這種被動的監管受人為的影響因素極大,不同科室、不同的人,對監管職責理解的差異,導致鄉鎮財政對各個項目的監管產生的效果將大不相同。
(三)監管要求不統一
近年來,隨著各項民生支出的不斷增加,國家用于農業、農村、農民的支出面越來越廣,金額也越來越大,因此鄉鎮財政就地就近監管工作就越來越重要,縣財政根據上級財政工作安排,制定了縣鄉聯動實施監管的具體辦法,細化了工作目標、措施和要求,但針對具體項目,沒有制定統一的監管格式、沒有明確具體監管內容和要求。
(四)缺乏專業監管人才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投入的逐年加大,對鄉鎮財政人員整體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從鄉鎮財政組成人員的現狀看,普遍存在人員老化、人員不足、專業化水平不高、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因此鄉鎮財政自身力量不足、人才缺乏,嚴重影響鄉鎮財政工作的開展,特別是需要專業性人才支撐的項目資金監管工作,有時顯得力不從心,制約監管效果。
(五)鄉鎮財政預算管理并不全面,這不利于對鄉鎮財政資金的有效監督
鄉鎮財政制度的不規范。鄉鎮財政資金的發放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辦法,資金的下發存在許多復雜的程序和環節,使得群眾對預算管理和預算約束,上級財政單位對鄉鎮財政的轉移財政資金尤其是支農惠民的專項資金存在誤解。鄉鎮財支付制度缺乏規范性,造成鄉鎮財政資金在撥付和使用財政資金的過程中,由于存在諸多監管漏洞,易造成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下降,造成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效益等數據信的降低。其次,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存在方法不科學、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掌握和共享,影響到了對財政資金的實程不規范的情況。鄉鎮財政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明確的規章制度和流程的規范約束,財政資金使用隨意性較大。素質較低,對財政資金的監管缺乏專業的監管人員。
三、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對策建議
從白塔埠鎮財政資金監管運行效果來看,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為此,促進財會人員對會計基礎工作和會計流程不僅由過去的重視財政資金分配,掌握會計業務技能,更要提高財會人員的職業素質、財政資金分配和財政資金管理,尤其要加強對財政資金管理技能和責任意識,保證鄉鎮財政資金在陽光、透明、規范下運行。鄉鎮政府作為基層行政機關,應該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再次,應該建立完善的自身的職能定位,充分發揮鄉鎮財政職能,促進鄉鎮財政資會計核算制度、內部審計制度和財產清查處理制度。只有資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充分的落實政府的財政政策,促進不斷的完善相關會計、審計制度,才能夠有效的改善對鄉鎮財政的預算的有效編制和執行,加強對鄉鎮財政資鎮財政資金的審批、審計和監查,提高鄉鎮財政資金的有效的使用和管理,促進鄉鎮財政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應該加強對鄉鎮財政干部的職業教育。對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完善項目資金申報制度
按照屬地原則,不管是補貼類資金還是建設類資金,在項目資金申報時就讓項目歸屬地鄉鎮財政參與,讓鄉鎮財政了解、掌握項目資金申報的基本情況,實現事前監管,加強過程控制,特別是補貼類資金的申請,鄉鎮財政可提前對申請補貼的條件進行核查,同時對項目主管部門申報的補貼材料進行審核把關,改變過去鄉鎮財政對補貼類資金只管發放不管其是否符合補貼條件的現狀。
(二)明確鄉鎮財政監管職責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財政資金監管體系,將涉及到所屬鄉鎮的所有資金全部納入資金監管范圍,包括村集體資金,并針對每一項項目資金制定一套職責清楚、內容明確、格式統一、方法得當的操作流程,用于具體指導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
(三)實行部門監督與財政監管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項目主管部門及時協同財政、審計、紀檢等政府監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協調配合的聯動監管工作機制,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嚴格執紀執法,敢于碰硬,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各職能部門在監管工作中要做到監督計劃互相備案,發現問題相互通報,監督成果相互利用,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職能作用,形成監管合力,共同維護財經紀律。
(四)加強內部績效評價
建立涉農專項資金評價指標,如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五)充實專業人才
實行提高鄉鎮財政人員業務素質與聘請有關專家相結合的監管模式,提升依法理財水平和監管能力。
據了解,從2016年1月1日起,全縣鄉鎮(街道)范圍內全面推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進一步深化東海縣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強鄉鎮財政性資金的監督管理。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即鄉鎮按照一級財政建立起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以零余額支付為主要形式的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該制度堅持鄉鎮資金所有權、使用權、財務審批權和預算管理權“四權不變”,堅持運行高效和規范透明原則,明確規定了資金范圍、賬戶設置和資金支付方式。為了確保改革工作順利推進實施,促進鄉鎮財政更好地履行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我縣還專門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通過深化預算編制、完善相關制度和加強監督制約機制等手段,助推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貫徹實施。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的加強了財政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參考文獻:
[1]聶麗君-財政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審計與理財》2011.
[2]鄉鎮財政監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財政監督》.
[3]財政支農資金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經濟與管理>>.
[4]張健康 顧永昆《論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作者簡介:張利芹(1978-4), 女, 漢,江蘇省東海縣人,1996年12月參加工作,1996年7月畢業于江蘇省連云港財經學校,財務會計專業,中專學歷,后參加浙江大學財務會計專業學習,現為本科學歷,熟悉或擅長的工作領域:行政、事業、企業單位會計業務和檔案管理,獎懲情況:多次獲財政系統先進工作者和養老保險先進工作者,2013年獲財政十佳財稅工部,2006年獲東海縣三八紅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