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同市作為一個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已經形成了以煤炭能源化工為主的產業格局。新形勢下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已經無法繼續發展下去。本文擬對大同市煤炭產業轉型環境進行SWOT分析,全面解剖大同市產業轉型情況,以期促進其產業轉型,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同市;產業轉型;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一)區位優勢
大同市位于晉冀陜蒙四省區交界處,作為東西部經濟承東啟西的紐帶,能夠充分受到東西部的輻射帶動作用。且大同市扼守晉、冀、內蒙的咽喉要道,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暢快的交通為日后大同市發展為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礦產資源優勢
大同市不僅蘊藏著儲量豐厚的優質煤炭資源,還蘊藏著豐富的銅、鐵、金、銀、鋁、鋅等金屬礦物和石墨、膨潤土云母等多種極具開采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非金屬礦物,這些自然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有利于促進大同市發展建筑材料加工等行業,同時為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環渤海經濟圈提供資源支持。
(三)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大同市歷史文化悠久,作為東西方文明的紐帶,大同市形成了地域特色豐富的優質文明景觀,包括佛教文明、邊塞文明、平城文明,其中云岡石窟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便利的交通、極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集群和日趨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極大促進了大同市文化旅游產業的不斷壯大。
(四)工業基礎雄厚
大同市煤炭產業的發展與繁榮,帶動了其他工業的發展進步,使大同市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并且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專業技術的人才,使大同市具備了承擔國內外制造業轉移的能力。
二、劣勢分析
(一)區域內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對煤炭資源的過度開發,致使大同市煤炭采空區、塌陷區面積不斷擴大,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再加上煤炭開采的利用率低,導致大量污染物堆積,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污染、土地污染等一系列污染問題接踵而至,為大同市的綠色轉型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單一的產業結構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近年來大同市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顯著,這導致社會矛盾尖銳,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其次,受煤炭行業不景氣影響,大批煤炭工人失業,據悉煤炭行業下崗人員占全市失業人數的近一半,而且經濟的轉型要求工人技能的轉型,但單一的產業結構造成工人技能單一,下崗后無法適應轉型的需要,所以煤炭工人再就業問題嚴重,這是大同市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所有制結構不合理,市場缺乏活力
山西省煤炭資源的整改,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礦難的發生,但更重要的是,此舉形成了國有企業對市場的壟斷,導致“國進民退”,使市場競爭缺乏活力。
三、機遇分析
(一)政府政策的支持
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山西省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區的獲批,大同市作為先行先試的試點城市,以及同煤作為轉型試點企業,可以獲得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勵和技術上的幫助。
(二)國家級轉型規劃出臺
2013年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針對資源型城市發展實際,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提出了有序開發綜合利用資源、構建多元化產業體系、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加強支撐保障能力建設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并明確了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高屋建瓴地為大同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和發展任務。
(三)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一體化的輻射帶動
大同市作為面向環渤海經濟圈的橋頭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大同市暢快的交通樞紐進一步加強了和環渤海經濟圈的聯系;再者,大同市能源重化工業、裝備制造業、物流業、旅游業等與環渤海經濟圈內產業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互補性,一方面可以作為資源供應地,另一方面完善的工業體系可以承接區域內的產業轉移。所以大同市應當把握機遇,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積極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參與產業分工和合作。
(四)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
大同作為承東啟西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必然促使大同市乃至山西省成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投資區域,并將進一步帶動大同市大同市能源重化工業、裝備制造業、物流業、旅游業等產業的發展,所以大同市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鼓勵企業走出去,積極搭乘國家戰略的快車。
四、挑戰分析
(一)優質煤炭資源面臨枯竭
由于多年高強度的開發,粗放式的經營,使大同市侏羅紀優質煤炭資源不斷面臨枯竭的危險,如若尋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極,大同市甚至會出現“礦竭城衰”,其后果不堪設想。
(二)煤炭市場供求失衡
隨著新能源的不斷開發和世界能源需求結構的變化,以及低碳發展的需要,煤炭市場價格不斷受到沖擊,下滑嚴重,而煤炭產能又嚴重過剩,這導致煤企成本上升,利潤減少甚至虧損,進一步加大了大同市經濟增長的壓力。
(三)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引用外資較困難
山西省由于經濟和地域上的封閉性,導致人們思想較為保守,不能正確認知外資的重要作用,排斥心理嚴重。再者,受自身基礎設施不健全、生態環境惡劣、投資保護環境差和相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約,進一步加大了引用外資的難度。
五、結語
大同市產業轉型優勢與劣勢并存,挑戰與機遇同在。面對新形勢下的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要求,我們必須突出優勢,抓住機遇,采取延伸煤炭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和尋找旅游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和特色農業等多元化替代產業相結合的轉型模式。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陶 鳳. 大同市產業轉型問題研究.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12.
[2]:劉 嘉.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為例.山西:山西財經大學.
[3].彭 超. 資源型城市發展方式轉型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為例.甘肅:甘肅農業大學.
作者簡介: 溫學文(1991-),女,山西省呂梁市人,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張悅(1992-),女,山西省呂梁市人,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