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初中生學習英語除了為將來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基礎之外,也應該著眼于實際的運用,因而英語教育工作者應確立以英語技能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能力;培養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綜合運用能力。聽、說、讀、寫是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交際的重要形式,是人類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語言學家從不同角度劃分語言技能。從語言的形式來看,聽和說是口語,讀和寫是書面語;口語是書面語的有聲形式,書面語是口頭語言的文字記錄。從人類語言的發展來看,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口語與書面語在表達方式與途徑以及詞匯、句法、信息密度和語言功能方面有明顯區別。從認知角度看,聽和讀是話語理解和信息輸入能力,說和寫是表達思想,是信息輸出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
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他是一位計劃員,一位調控員,一位強化記憶者,一位示范表演者,一位參與表演者,一位裁判員,一位指揮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是十分必要的。初中英語教師只有具備職業道德與優秀的個性品質、良好的語言素質、精湛的教學技能、精通的教學策略、透徹的異國文化意識以及嚴謹的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勝任本職工作。
首先,初中英語教師必須熱愛英語的教學,對教學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愛自己的學生,任何教師都必須充滿責任心,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的學習上進心。
其次,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素質。語言素質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語用與文化背景等知識;另一方面是指聽、說、讀、寫的語言運用能力。初中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語言素質要求很高,如果英語老師的語音、語調不標準,會直接影響學生模仿的質量。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認真提高自己的語言素質,做到能夠準確地拼讀字母,音標;能夠注意升降調和按意群讀等;能夠流利地說一定數量的歌謠以及日常用語和課堂用語;能夠流利講述英語小故事等。初中階段的學生善于模仿,因此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作為一位初中英語教師首先必須自覺地提高自己的語言素質。
再次,初中英語教師還應該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教學技能主要是指教師設計教學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力。它是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與教學理論素養的綜合反映。初中英語老師應該考慮初中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語言水平等各個方面,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有效地開展課堂活動,力求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要達成教學目標需要教師明確“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分析運用什么教學方法,達到最佳的效果。比如說在教pen這個單詞的時候,可以直接讓學生跟讀,然后講解中文意思,也可以用實物進行直觀教學,或是借助多媒體等手段呈現單詞,那究竟要用哪種方法教學最有效,這必須要求我們教師認真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教學實際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是一個初中英語教師提高其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
還有,初中英語教師還應了解外國文化知識。外語教學一般都要求教師了解所教語言的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習慣等。而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同樣也要求教師熟悉外國文化知識,因為初中階段文化意識的教學目標重在培養學生對外國文化習俗的興趣,是他們了解異國的文化。課堂教學是初中階段傳授文化知識和培養文化意識的主要途徑。適當地介紹一些英語與漢語之間的文化異同是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應該多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方面的知識,多掌握一些文化教學的方法。
最后,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綜合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善于思考教育現象,善于選題與確定研究方向,善于收集和處理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科學的判斷、分析和評價。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豐富個人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將教學中的一些小問題作為研究課題,把科研成果運用于教學過程之中。這樣在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利用學生熟知的內容,創設語言環境
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來說,隨著國際化的發展,英語作為國際性的交流語言,學習英語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需要。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或者交流工具,很多的知識都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國外的風俗習慣。當下,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英語。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樹立“生活化”的理念。用生活化的知識指導教學,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運用于生活。
在備課階段,注重深入、透徹的分析教材知識點,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指導與教學。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的不僅僅是語言的使用,還包括方方面面的知識,那么學生就可以汲取其中的營養,提升自我的素質。當然,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做到知識的活學活教、活學活用,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實現有效教學。
三、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英語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用能力迅速發展,而學生由此形成的獲取知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讓他們終生受益。但是目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沒有掌握好學習策略,在學習上十分依賴老師,學習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較簡單的重復背誦。這樣一來,不管教師如何精心備課,課堂教學如何生動,要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還是會成為一句空話。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與漁”。對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滲透學習策略的培養,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
例如,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對詞匯記憶策略的傳授,教會學生通過聯想法(聯想所學單詞的同義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構詞法(利用詞根、前綴和后綴掌握常用的構詞手段,發展家族詞),歸納法(歸納單詞的習慣搭配)和語境法(在例句中記住單詞的詞義和用法)等等來記憶單詞,使學生的詞匯學習化難為易,詞匯量成倍增加,為語用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線索進行閱讀的技巧,養成留意詞匯板塊的習慣等。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及時引導學生及時梳理知識,將類似句型短語歸納比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養成規范運用語言的習慣。
學生在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后,由于方法對頭,學習成績就可以快速提升,對英語學習興趣就會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增強,語用能力也就會隨之而提升。
總之,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提高語用意識,通過不同的途徑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實際交際水平和能力,使其能用英語正確得體地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