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么容易。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生為主;小組合作;多維評價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學的主要形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時間內最大化、最優化地實現教學目標。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獲取知識的需求。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改下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培根說:“如果說金錢是商品的價值尺度,那么時間就是效率的價值尺度。”一堂課只有幾十分鐘,如何有效地組織好美術課堂教學,使學生興趣盎然,喚醒他們對美術的興趣,讓他們感受美術的魅力,在藝術的海洋中去發掘未知的新事物,就成為拓展課堂教學提高有效性的重點。
一、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每個學生都是生動、獨立的個體,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課堂上這個變化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主動實踐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在教學中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精心設計合理的、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使教師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二、做好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么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么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三、組織課堂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里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并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
四、多維評價,教學效果有效性
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正確的評價中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不良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對美術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美術的態度和學習效果,做得不好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有效的評價觀也是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在每一次的繪畫創作完成之后,我都會鼓勵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然后同學之間互相欣賞。這種近距離的觀察不僅使繪畫者有一種整體的視覺印象,同時也可以在與眾多作品的對比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觀察的基礎上我鼓勵同學們相互介紹自己的繪畫內容,介紹采用了哪些表現方式,想傳達什么信息(思想),對繪畫的結果自己是否滿意,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等等。自我評價為學生搭設了反思的平臺,使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思想,自我反思的結果不僅深化了教學內容,而且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提出了方向和目標。先開展自我評價,再進行學生互評。通過互評,學生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而且可以促進相互間的學習,取長補短。讓學生相互評價,用學生的眼光欣賞學生的作品,是美術老師不可替代的。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標之一。最后老師發表自己的意見時要有指向性、啟發性、建議性、整改性。便于學生回去修改操作,而不是茫然。例“你的畫面不足已表現輕松歡快的聲音和情緒,如果這個地方再加點黃色會更好,你不妨回去嘗試一下?!”不僅給學生點出錯誤,還要給學生指明一條路!教師及時、正確的進行點評,能觸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并體會到成功與歡樂。并且尊重學生程度差異,用兒童眼光去解讀學生作業,優生提高標準,好中求異,優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尋找進步點,發現閃光點。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藝術實踐能力,讓不同個性、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取得成功。
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評價活動,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學習自信心,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更好的展示教學成果。
總之,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課前精心準備,胸有成竹,在過程中,老師有效訓練讓學生的學習有成就感。課堂的教學活動始終會讓學生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從而達到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還要不斷的反思自己教學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效,然后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不斷地改革和創新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使教學富有生機,更有實效。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美的感受、欣賞、評價和判斷,使學生心理結構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覺中使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感化、升華和提高,使學生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從而達到全面培養學生的目的,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