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品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中學生處于學習的重要階段,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有重要的作用。就如何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策略
高中教學中注重人文教育,而進行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其提升人性境界,幫助其塑造理想人格,培養其個人與社會價值觀。人文教育的本質是人性,其核心任務是培養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養成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特別是針對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要在課堂上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緩慢滲透,長期累積達到養成人文精神的目的。高中語文教學為人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落腳點,通過語文教學可使學生的文化知識得到滋養,為其提供高雅的學習氛圍以及深刻的人文實踐活動。人文精神注重由外而內的文化養成,達到自我感悟與心靈覺解的境界。語文教學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其不僅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高中語文人文教學的現狀
應試教育之風愈演愈烈,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分數上,忽略了教育的初衷,對人文教育的關注。語文課堂的教育缺乏了對于人文情懷的關注,一味看中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會對學生的學習理念,語文教學的評價都有深遠的影響。教師偏重于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和訓練,看中對于知識記憶、理解的能力,減少了對學生興趣,情感意志的培養。在課堂課程設計上,語文課的安排是很多的,但是課堂上的教師主要關注學生對課文的掌握能力和對作文的寫作能力培養,課文中注重學生在文章的鑒賞,手法運用等等,忽視了學生在實踐中的能力培養,使學生缺乏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沒有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文作為學生學習交流的一種工具,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教師要把課堂教育生活化,自然化。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給學生樹立一個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為主角,引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缺乏了自主性和創造力。在教學里,教師以學習目標為主,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的教育,缺乏建立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在教學方式上,還是主要為填鴨式的教學,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自主性的開展探究性學習;在教學內容上,沒有把握好語文的整體性和學科的聯系性。
二、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滲透策略
(一)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重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從而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的注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注重對唯一答案的講解,讓學生按照教師固有的解題思路來解題。例如,教師在講解文言文的過程中,只注重對文言文中字詞意思的講解,虛詞、代詞、句式轉換以及句子翻譯等講解,忽略了對文中蘊含的人文精神講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要求教師在講解中國古代優秀作品的時候,把文中蘊含的豐富思想、中華民族精神傳遞給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理解古代文學內容的價值,從中汲取中華民族的智慧。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設置起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在注重對語文知識講解的同時,也要把課文中滲透出來的正確思想價值觀傳遞給學生。例如,教師在講解屈原的《離騷》時,要把屈原高尚的愛國情操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受到屈原思想的影響,樹立起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語文教育在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作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其自身行為也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身作責,充實自己的人文知識,才能更好的對學生實施教育。教師要想做好教育工作,除了要具備專業的知識能力以外,還要加強對自身的修養,不斷的學習其他歷史文化、審美情趣以及道德評價等人文知識,堅持與時俱進,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做好榜樣的作用。多學習一些關于人文方面的書籍,思考現實中的問題。除此以外,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還要不但的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對自己的工作格盡職守、兢兢業業、樂于奉獻,通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影響,樹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的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通過教育專家精心選取出來的優秀作品,每一篇課文都蘊含了獨有的教育價值,不僅有學習的價值,對學生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之前,要對所教學的內容有充分的掌握,深刻地理解課文中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思想,做好備課的準備;其次,教師要把課文中的人文思想羅列出來,做好教學計劃。
(四)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活動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語文活動,可以可培養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將課文中的情境、感情等通過各種形式在課堂中展現出來,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感受作者筆下的生活百態。
(五)創新語文教學方式
高中語文教學中,可適當創新教學方式,規避傳統教學中的弊端,充分發揮其人文教育功能。人文教育與語文教學是密切相關的,語文教學方式中很多方面本身就具有人文教育功能,但一些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其遮蔽了。要想使人文教育功能在語文教學中重現,就要創新語文教學方式,從多方面創新,將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作為主要目標。
(六)教學中注重感情培養
人文精神是個體內在物質,其養成過程和感情培養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感情培養,而感情培養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課外閱讀量。因此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倡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或者適時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從閱讀中能夠找到自身的心靈啟發點,從作品中挖掘人類的精神價值,并將其汲取為自身的價值內涵,使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更大程度的提升。
總而言之,高中生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是思想價值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有助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因此,高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發揮好語文人文學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