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受歷史因素與經濟因素的影響,農村的農業用電量占有較大的比重,負荷季節性強,損耗較大,使農村的電網面臨著安全性低、經濟消耗大的問題,造成農村供電單位線損率較高,本文通過對農村低壓線受損率較高進行分析,根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對降低農村低壓線損做出針對性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低壓線損;原因;措施
一、引言
農村低壓線損電量較大,管理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素質和實踐技能較高的農村電工隊伍,加強對電工隊伍的專業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電工人員的操作技術水平,在農村電網發生故障時,可以以自身的專業技能解決故障,加強對農村用電管理水平,降低農村線損,提高經濟效益。
二、農村低壓線損率較高的原因
農村的電網用的是單一的電源,由于負荷較大,使農村電網的損耗大,給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的高壓電損失達到20%左右,低壓線損更加嚴重,以下是對農村電網損耗較大的原因分析:
(一)農村的低壓電網分布的不合理,加大了對電網的損耗程度。農村接線用戶的線徑較小,不能夠承受較大的負荷,據調查,農村安裝第一批電網時,規定農村用戶的用電量限制在5KW.H以內,用戶的采用的電表箱,隨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家用電器被廣泛使用到農村各家各戶,使農村每月的用電量大大增加,超過第一批電網安裝時消耗用電量的十倍左右。
(二)用戶電量表沒有按期校準或出現損壞現象。由于農村對用戶電量表的要求不嚴格,電量包不能定期的進行校驗工作,也有一部分的電量表不符合要求,造成較大的誤差。
(三)電表箱受天氣環境的影響較大。部分電表箱腐蝕嚴重,同時電表箱的安裝過于分散,進出線老化嚴重,有的出現斷電漏電現象,制定線損的指標沒有一定的科學性。
(四)農電維修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部分農電安裝維修人員缺乏責任心,對電網安裝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沒有經過允許,私自的蓋面抄表日期和抄表內容,甚至出現估抄、漏抄的現象。
(五)線損考核的辦法和管理制度比較單一。線損的考核制度只是流于表面,考核辦法不能夠激發電力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六)供電所對線損的分析不全面、不仔細、沒有一定的針對性。
三、降低農村低壓線損的對策
(一)組織方面實施的措施
1.供電單位根據線損的損耗程度建立線損管理小組,劃分小組的功能職責,進一步做好協調和指導工作。
2.成立專門的農村低壓線損小組,根據線損的管理劃分職工與電工的級別,加強各職工與電工的職責認識,由管理所長負責分配任務,建立全面的職責體系制度。
3.小組職工與農電工要與供電單位簽訂相關的責任書,實施分電工組,對變壓器的定期考核,優化獎勵機制,各級職員加強對供電工作的管理與職責,做到認真堅守自己的崗位,供電單位的獎勵制度和懲處制度也要到位。
(二)管理方面實施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供電所線損的管理體系。建立并逐漸完善供電所線損的管理體系,協調供電所的電力管理工作,制定級別劃分、線路管轄劃分、電壓管轄劃分、分配點區域店村區的劃分,最這部分的基礎性工作進行考核,各層級別人員要明確自身的管理職責和任務,層層落實工作方案,考核制度要嚴格,保證供電所的管理有序的進行。
2.定時定期的開展農村供電線損的分析與探討工作。 農村電網中用電量的大量損耗與電力線路的結構、承受負荷以及管理制度有關,管理人員定期的開展關于電量損耗的活動,分析和探討造成電量損耗的影響因素,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盡可能的降低損耗,減少經濟損失,根據以下的分析達到線損有效管理的目的。
(三)補償方面實施的措施
1.加大對農村用電客戶節能消耗觀念的宣傳力度,倡導農戶節約用電,盡量少使用電力消耗較大的設備產品,形成合理用電和安全用電的意識,同時,對于部分的變壓器客戶,執行嚴格的功率調整政策,制定合理的考核懲處制度,加強變壓器客戶的重視,根據設備功率的變化進行增減補償。
2.低壓變壓器無功負荷的補償措施,根據農村地區電壓的穩定程度和電能的損耗程度,作為低壓無功補償的對象,進一步的了解低壓變壓器的節能效果,進一步提高電壓的合格率。
3.農村電力網的配電路線無功負荷的補償措施,在規定的10KV配電路線中,選定電壓相對不穩定、電能損耗程度大的配電路線進行無功補償措施,保證無功電力能夠平穩的運行,進一步減少低壓電線網絡中的損耗量,以達到降低線路損耗和提高線路電壓合格率的目的。
(四)其他需要強調的措施
1.構建先進的技術創新體系。(1)確定負荷中心的最合適的位置,減少或避免超供電半徑供電的現象,農網線路供電半徑的一般要求是:400伏線路不大于0.5千米,10千伏線路不大于15千米,35千伏線路不大于40千米,110千伏線路不大于150千米。(2)開展線損理論計算工作。線損理論計算是制定線損指標的基礎和重要依據,通過理論計算能夠找出電網中的薄弱環節,突出降損重點,實施降損措施,線損管理人員必須把線損理論計算作為主要工作來抓。采用取理論線損加一定限額的管理線損來確定和傳達,同時管理線損必須堅持逐步降低。在理論線損系統應用過程中,一定要保持現場與微機系統數據的連動一致,切實為降損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持。
2.建立堅強的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線損管理工作的目標管理制度,將線損指標分解到線路、配電變壓器臺區和管理人員,嚴格考核,獎懲兌現。建立線損分析例會制度,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對比分析:一是實際線損率與理論線損率的對比;二是當前水平與年平均水平的對比;三是計量總表與分表電能量的對比;四是線路或設備之間、季度和年度之間、各條線路之間的線損綜合對比。依據上述幾方面的對比分析達到線損管理的5個目的:一是找出當前線損工作中的不足,指明降損方向;二是找出低壓電網結構的薄弱環節,確定今后電網結構改善的工作重點;三是找出低壓電網運行存在的問題,制定最佳運行方案;四是找出降損措施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新的降損措施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五是查找出線損率升、降的原因,確定今后降損的主攻方向。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低壓線損的管理工作是一項涉及到企業方方面面的綜合系統工程,要做好相應的工作,則必須從建立堅強的監督管理體系規范管理和先進的技術創新體系開始,逐步形成“條塊結合、分級負責、落實指標、分工明確”的健康管理機制,利用科學完善的機制約束來使低壓線損的管理更加嚴謹,使農村供電所能夠能加安全高效的運行。
參考文獻:
[1]方春芳.淺談供電企業農村電網線損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34).
[2]司德林.淺談農村供電所管理中如何有效降低線損[J].科技向導,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