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發生了新的變化,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層面的要求也變的越來越高。城市道路設計是復雜而又系統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發展以及機動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構成發生了巨大變化,多數城市區域的公路也同時兼顧了城市道路的功能,也同時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道路也有了更高的人性化要求。因而,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也逐漸成為城市建設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道路的景觀成為了城市形象的重要體現。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實踐經歷,對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展開一系列探討,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城市道路;道路景觀;設計;原則
城市道路景觀作為展示城市風貌和人們認識城市的重要視覺、感覺場所,是城市建設面貌和經濟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者,也是城市發展過程的忠實記錄者,通過城市道路景觀的建設能及時、直觀的反映出城市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總體水平以及城市的特色。因此,對城市道路景觀進行設計進行分析研究對現代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概念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是指從美學觀點出發,在滿足人們交通功能的同時充分考慮道路景觀空間的美觀性、用路者的舒適性以及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是為道路的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適、和諧而進行的設計。它是涉及城市規劃、建筑空間設計、環境設計、市政道路設計、園林設計、設計美學、環境心理學等知識的綜合性學科。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不僅要綜合各個學科的知識內涵,更需要關注使用對象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因此,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第一,處理好道路景觀同周邊環境的關系。任何類型的道路景觀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構成道路景觀的各個要素能否同周邊環境形成統一協調的關系,是道路景觀舒適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二,處理好道路景觀空間和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使用者并不是從外向內的觀看,而是將自己融入道路環境本身,并加入了主觀情感,產生了自己的感受,而且會隨觀察者所處的地點、觀察的角度和速度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覺。第三,處理好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的協調關系。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及其構成要素的關系、比例、位置等將會影響和形成道路景觀自身的特征和風格。
二、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內容
(一)道路線性設計。道路設計不能把核心放在道路的綠化設計上,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道路本身的設計上,比如道路的平坦性、道路的順暢性,這些因素對交通暢通和交通安全的影響最大,但目前人們對道路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還要加上道路設計線形優美,優美的道路空間線形應是:平、縱、橫線性良好的配合,線性平順流暢, 會使人產生愉悅之感,使行車產生安全舒適感。
(二)綠化設計。道路的綠化設計時現代城市道路設計中最基本的部分,是道路景觀設計的基礎,良好的綠化設計能調整道路使用者的心態,減輕其行車的緊張狀態,消除視覺疲勞,加強了行車的安全性。道路的綠化設計不同于通常的綠地設計,道路的綠化設計為動態綠化景觀,花紋層次分明、簡潔明快是它的要求,它更要求有豐富的和周邊環境相協調的色彩。
(三)交通設施設計。該設計能夠保障交通的安全暢通。交通設施和景觀設計既是統一的整體,同時又是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交通設施設計合理能夠使道路的景觀得到增強,若不合理就會對道路的景觀起到破壞的作用。在標志標牌的設計方面,應主要采取附著式的方法,門式框架不宜采用,在城區,應把標線的作用中分體現出來,利用良好的標線設計對交通流進行引導。在進行交通設施的設計時應將道路的景觀設計納入其中,這樣交通設施的設置的功能及景觀設計的要求就能同時得到滿足。
三、我國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整體性、連續性。道路景觀主要表現在沿街整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欠佳,城市道路兩旁建筑、綠化、設施等景觀要素設計缺乏統一考慮。
(二)缺乏尺度感、層次感。不同的道路由于其功能、形式的不同應該有不同的景觀尺度及景觀層次,然而設計上不考慮尺度及空間層次,導致道路景觀乏味且單薄的例子隨處可見。
(三)缺乏人文特色意識。主要表現在缺乏對原有城市道路景觀風格或特色的尊重,不能夠有機地處理新增元素與原有景觀組成元素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道路兩旁新建建筑不能與其周邊傳統建筑協調一致。
(四)缺乏以人為本意識。主要表現在道路建設沒有從人的角度出發來滿足人的各種生理和心理需求,忘記了道路景觀設計的目標是為“人”提供舒適優美的交通空間。
(五)缺乏獨特性。城市街道建設在空間上,兩側建筑的色彩、材料及形式等方面過于雷同,缺乏可識別性等。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沒有特色,沒有創新,缺乏生機與活力。分車帶兩側欄桿過高,顯得道路擁擠,影響市容。
(六)缺少足夠的綠地面積。許多城市道路在設計時因為用地緊張問題,道路的綠化帶簡單弱化,不能為市民遮蔭避日,營造綠色的環境氣氛。有些城市對道路綠化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存在道路占用綠地的現象。道路綠化內容不夠豐富,可供行人休閑娛樂的場所缺乏。
四、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應堅持的原則
(一)堅持與道路功能相適應。任何道路景觀設計都要遵循城市總體規劃,塑造出與道路功能相適應的城市公共景觀空間。由于道路在所處城市的位置不同,道路的寬度、設計速度、交通流量等也就不同,所形成的道路景觀效果也不同。道路景觀的規劃設計要根據道路的級別、性質、用地情況和市政工程設施以及綠地定額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道路景觀的物質文化設計的宗旨是將功能與藝術相結合,來滿足人們物質上的與精神的雙重需要。
(二)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原則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對城市道路景觀提出的要求。道路上的行車者、步行的人和道路周圍的居民構成了“人”的主體。城市道路空間應結合人的心理感受、行為規律及場所特征,考慮車行與人行的關系,使人在道路空間環境中活動時不僅有安全感,還有舒適感。
(三)堅持生態環保設計。城市道路景觀的生態環保設計,是通過控制影響城市道路景觀的各種要素,提高道路景觀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將生態美學和景觀游賞設計融為一體,按照生態的理念進行設計。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使道路周邊的人居環境、自然環境和景觀的物質文化的各個要素達到統一協調,同時尊重物種的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破壞并對自然資源進行保護。
(四)尊重城市歷史文脈延續。豐富的歷史人文內容是一個城市的精華所在,設計師必須將城市的人文歷史融入道路景觀的設計整體中來,只有這樣才能使作品承載更多的歷史人文精神。挖掘和表達歷史文化,不應僅僅停留在對某些歷史文化形式的模仿或借鑒上,應注重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內涵,把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因子與城市的人文特點、山水條件和自然環境結合起來,并恰到好處地表現在景觀設計中。
五、結語
城市道路景觀是城市重要的線性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未來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做到發展建設與生態環保、尊重歷史文脈與科學的繼承和發揚歷史文化、展現個性特色與環境的和諧統一,這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深思的。
參考文獻:
[1]劉濱誼.城市道路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5.
[2]劉翔,廖芳齡,朱棣.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幾點意見[J].價值工程,2011(20).
[3]李賢毅.淺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J].科教創新,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