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在我國建筑工程領域“黑白合同”問題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公開的秘密,甚至成為影響建筑市場秩序的核心元素,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強對“黑白合同”問題的重視。本文從法律監管角度對建筑工程“黑白合同”問題進行了探索和分析,希望能夠為“黑白合同”法律監管效率的提升提供相應的支持。
關鍵詞:建筑工程;“黑白合同”;法律監管
我國建筑工程相關行業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對社會就業問題的緩解以及經濟的發展產生著相應的推動性影響,甚至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興盛,建筑工程相關行業已經日漸成為拉動我國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經濟力量。而在建筑工程領域中“黑白合同”問題也隨之出現并產生了特定的影響,甚至在我國司法實踐領域“黑白合同”已經成為我國司法實踐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在建筑工程領域十分有必要加強對“黑白合同”法律監管工作的研究,進而結合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現狀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為我國建筑市場的有序發展貢獻相應的力量。
一、“黑白合同”的基本概念
現階段,在我國立法中并沒有對“黑白合同”這一術語加以限定,因此“黑白合同”仍然局限于對一種特定社會現象的概括。具體來說黑白合同就是指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出于某種特定的利益考慮,為了有效規避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對同一合同同標的物簽訂的價款存在明顯的差額,或者合同的履行方式不同,其中一份合同進行登記和公示,被稱之為白合同;另一份合同則由交易雙方共同持有,并將其作為實際履行合同的參照依據,被稱之為黑合同。而在建筑領域,隨著近幾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發展,我國工程建設工作出現了相應的高潮,市場經濟的供求規律在建筑工程市場得到了極致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建筑工程公司簽訂“黑白合同”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對建筑市場秩序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二、“黑白合同”的危害性
在建筑工程領域“黑白合同”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在同一個建筑工程中簽訂了兩份存在實質性差異的合同,并且黑合同中往往存在大量違法的內容,隱蔽性較強,在一定程度上為“黑白合同”地方法律監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難度,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刻意對“黑白合同”進行隱瞞,則法律監管部門在實際監管過程中則很難判斷這一建筑工程是否存在“黑白合同”的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中“黑白合同”的現象較之于其他國家較為突出,嚴重限制了我國建筑市場的有序發展,對我國建筑行業的現代化發展也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領域“黑白合同”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建筑工程的“黑白合同”存在嚴重的暗中抬價危害。在現代企業制度的影響下我國建筑單位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逐漸發生了分離,因此經營者和管理者在相關建筑工程的項目建設中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一般會聯合投標人簽訂隱蔽的“黑白合同”,進而通過抬升工程墊款來從中獲得一定的回扣。這種行為的存在嚴重損害了建筑單位的利益,會造成建筑工程企業資產的流失,不利于建筑市場的規范化發展。
其次,建筑工程中的“黑白合同”還具有規避墊資禁止性規定方面的危害。在當前我國建筑企業的相關工程建設過程中,賣方市場在市場競爭中存在明顯的競爭優勢,同時由于建筑企業資金不足,一般會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要求承包方對工程資金進行墊付,但是受到我國相關制度不健全的影響,現行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中還沒有對墊資的相關工作進行明確規定,最終造成工程建設項目資金管理混亂,市場惡性競爭行為屢禁不止,不僅影響了工程的順利進行,在多種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工程的質量也難以保障,嚴重制約了建筑工程在當代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再次,建筑工程的“黑白合同”還具有規避壓價禁止性規定的危害。在建筑行業中建筑單位為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會在合同中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造成施工單位不得不采取多樣化的手段盡可能的降低成本,進而獲得相應的盈利空間。而承包企業與建筑單位簽訂相應的“黑白合同”,就可以先接下工程,再以較低的價格對相關建設任務加以承接,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建筑工程施工中違規行為的產生,在建筑工程中埋下一定的安全隱患。
最后,建筑工程中的“黑白合同”也具有規避非法轉包、分包禁止性規定的危害。在建筑工程領域,“黑白合同”往往在內容上會涉及到一部分非法承包和建設工作的內容,而借助黑合同的隱蔽性能夠規避法律監管,不僅會影響建筑安全,還嚴重違反了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三、建筑工程“黑白合同”法律監管優化措施
(一)對當前我國建筑市場上的法律法規體系加以完善
嚴格規范市場秩序,依法開展招投標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具備較為健全和完善的法律體系。現階段,我國現行的建筑法和招投標法律都已經逐漸成為我國建筑單位開展招投標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據,并且國家針對具體問題也出臺了一部分針對性較強的管理辦法,為招投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相應的法律參照。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領域開始出現一定的問題無法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有效解決,因此為了保證建筑市場的規范發展,必須盡快建立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各項建筑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法律參照,促使建筑行業的招投標制度能夠得到公平、公正的貫徹落實。
基于此,國家立法機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建筑市場上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首先,在遵循和完善當前現行法律體系的基礎上,將招投標工作作為核心,并積極制定與之配套的工作細則,特別應該注意針對以往法律條款中界定模糊的地方,應該及時制定相應的修訂或者補充性法規,全面彌補法律監管方面的不足,促使法律的可操作性得到顯著的提升。其次,對政府監管職能和監督管理機制加以完善。在具體操作方面,相關單位可以借助對部分條款進行完善或增設條款,明確政府相關部門在招投標工作重點監管職能,并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機制,對政府工作行為加以約束。如結合建筑市場工程“黑白合同”監管需求,可以適當的增加“統一監管”方面的條款,并積極建立相對統一的專業化招投標監督管理部門,保證建筑行業的招投標工作都在監管部門的監督下進行。最后,對較為重要的建筑監管行為加以規制,并且積極在監管處罰、許可審查等方面明確各項工作流程,在保證建立健全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爭取實現嚴格、科學、有效的執法,為建筑行業招投標工作的有序開展,建筑市場的規范運行提供相應的保障。
(二)建立相對統一、獨立的招投標監管體制
在建筑行業中,招投標工作的管理、服務以及監督是相對完整的工作體系,并且三項工作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要想有效對我國建筑市場中的招投標工作進行規范化管理,有效規避“黑白合同”的危害,相關部門可以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取得的成功經驗以及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國際慣例,按照我國建筑行業招投標工作的實際制度要求,分別設置相應的招投標工作執行單位和監督管理單位,并賦予監督管理單位獨立行使監督權的權力。同時,監管體制的構建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即建立招投標管理機構、建立招投標監督機構以及建立招投標服務機構,保證招投標監管體制更為完善,并且各機構之間可以相互制衡,共同發展。
在招投標監管體制的具體建設方面,首先,基于當前我國建筑市場的實際情況,可以適當的考慮在國家、自治區以及直轄市等地建立統一的招投標管理機構,統一行使分散在各級行政部門中的監管權力,保證招投標工作更為清晰和明確。其次,對當前現存在招投標監督管理部門職責進行重新界定和整合定位,設立相對獨立并且能夠對監督工作進行統一管理的監督機構,對各級招投標項目監督管理工作、督促相關建筑主管部門制定統一的工作管理辦法等負責,保證建筑企業招投標工作能夠有序進行,避免建筑工程中“黑白合同”的出現對建筑市場的規范化建設造成不良影響。最后,保證招投標監督服務工作的質量。招投標服務機構可以在有形的建筑市場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信息公開的程序和管理辦法等加以細化,進而建設完善的交易服務信息平臺,為招投標工作中“黑白合同”的法律監管創造相應的條件,促使法律監管成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三)對監管途徑加以拓展,建設全方位的監督管理體系
公開透明是防止腐敗的最重要武器,只有讓建筑工程中相關招投標單位的權力都在公眾的監督下運行,才能夠最大限度的規避腐敗問題的產生,有效降低“黑白合同”的發生幾率。要想做到這一點,在工作實踐中相關部門應該對建筑工程領域招投標監督管理渠道進行有效拓展,并保證招投標工作的信息、程序、流程和結果全方位公開,為監管部門實施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創造條件。
首先,應該進一步增強信息公開的力度。對于信息公開力度的強化這一問題,有關單位各項業務的制定可以針對當前建筑市場在市場上及時的對各類信息進行搜集和整理,全面發布招投標各方行為主體在招投標工作中的誠信記錄,進而集中力量對建筑市場中存在的“黑白合同”等非法活動加以曝光和處罰,為建筑工程行業誠信信息交流平臺的制定奠定基礎。同時,針對當前我國建筑市場上普遍存在的“黑白合同”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充分利用所建設的誠信信息交流共享平臺,借助信用評價體系加強對“黑白合同”實施合理的法律監管,并及時對合同中各方進行全程追蹤監督,最大限度的杜絕建筑工程中“黑白合同”現象的出現,在維護建筑各方利益的基礎上,為我國建筑市場的良性運行提供堅實的保障,為我國建筑行業中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其次,加強社會公眾監督。社會公眾監督在建筑企業的合同監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提升建筑企業“黑白合同”監管的法律效力,可以積極探索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士以及各企事業代表為主體的監督管理機制,面向全社會招聘相應的監督管理評議人員,對建筑行業中招投標工作行為主體和主管部門進行全方位的監管,保證監管工作的全面性。同時,可以對信息傳播渠道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加強對建筑行業招投標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為全社會監督工作的開展創造條件,進一步提升法律監管效力,有效避免“黑白合同”的出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我國建筑工程領域“黑白合同”問題已經開始對建筑市場的有序運行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為了維護建筑行業的規范性發展,促使建筑市場穩定運行,十分有必要加強對“黑白合同”問題的研究,并結合建筑工程建設的發展需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對“黑白合同”的法律監管,規避“黑白合同”的危害,為我國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常棟.試論建筑工程施工“黑白合同”的法律適用及規制措施[J].華人時刊(下旬刊),2014(6):148-149.
[2] 李婷.“黑白合同”的法律效力[J].現代經濟信息,2013(14):338-338.
[3] 李燕.基于“黑白合同”問題探索與分析[J].房地產導刊,2015(4):496-496.
[4] 劉松濤.建設工程“黑白合同”法律問題探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
作者簡介:江威,男,山東聊城人,武漢大學法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