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問題學生;關愛;轉變;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6-0075-01
經過中考的分水嶺,優良的“種子”學生進入普通高中,剩下的大部分則流入職業學校。我曾經碰到這樣一枚“種子”——一枚被遺棄在社會角落里、幾乎發霉的“種子”,他就是小為。小為的父母離異,初三因為與教師產生矛盾而休學一年,中考成績很不理想。
報名那天,他留一頭卷發,穿一襲黑衣。我熱情地對他打了聲招呼,卻發現他的眼眸里閃過一絲亮光后,又重新變得黯淡。開學不久,任課教師紛紛反饋,小為上課睡覺,作業從來不做。面對我的批評,他總是用沉默抵抗。
那天晚上,我耳畔回響著任課教師建議他轉班的呼聲,眼前卻閃過他忽明忽暗的眼神。我猶豫不決,難道真的要放棄嗎?小為的爸爸曾告訴我,小為之前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自從父母離異后,他好像變了一個人,成績一落千丈,和爸爸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張。之后他開始逃課,沒日沒夜地泡在網吧。我暗暗下了決心,決不能拋棄小為這枚“種子”。
所以,當小為又一次遲到時,我沒有當場批評他,只是用眼神向他作了警示。沒想到,下課后他居然主動找我,低著頭說:“老師,今天我又遲到了。我不是故意的,只是控制不住自己,一上網就不想回家。老師,你罵我吧!”我站起來拍拍他的肩膀,沒有接著他認錯的話題對他進行批評教育,而是趁機建議他學一個樂器,通過學習新的技能轉移注意力,在減少上網時間的同時,也會讓他交上新朋友。他抬頭望著我,眼里閃爍著信任的光芒,并請求我為他推薦合適的培訓機構。
當天晚上,他早早趕到我們約定的地點,我看到他將自己緊緊地裹在黑色的衛衣里,迎著寒風孤獨地站立著。冷冷的月光傾瀉大地,將他孤寂的影子拉得很長。我努力抑制住心疼的淚水,陪著他慢慢向琴行走去……后來我做通小為爸爸的思想工作,他主動拿錢為兒子買吉他、交學費,在學琴的過程中,父子倆冰釋前嫌。
不久,他加入學校的“金藍領”志愿社團,并獲得“優秀志愿者”稱號,上課遲到、睡覺、泡網吧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和同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學校的校園文化藝術節,穿白衣的他在舞臺上自彈自唱,唱到動情處和小伙伴相視而笑,我用相機將這一幕定格下來,將照片張貼在教室的“金色年華”一角里。
然而好景不長。一天,計算機教師向我反映小為又不寫作業,還狡辯說老師講的他都會。我陷入沉思: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揭示,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得到愛和尊重,身處困境的學生更需要得到積極與肯定的評價。這段時間,“南風”式的溫情教育滿足了小為的情感需要,也增進了師生間的信任。可是小為初中停學了近一年,一些不良行為和習慣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改正。面對這種情況,我告誡自己一定要有耐心。
第二天自習課,我佯裝電腦有個程序出了問題,其實我是故意設計了一個程序障礙請他幫忙。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他頭上開始冒汗,面露難色:“老師,我好像也不會。”我微笑著說:“聽說你計算機學得很好很輕松,連作業都不需要做……”“老師,我知道了,我現在就回班寫作業去。”他打斷我的話,吐了吐舌頭便一溜煙跑回教室。從此,再也沒有聽到哪位任課教師向我反映他不按時完成作業。
此后的小為脫胎換骨,他被選中加入學校的技能比賽集訓隊,并在市技能大賽中獲二等獎,還當上了學校文藝社團的社長。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粒被挑剩的“種子”在我的呵護下,早已褪去頹廢,在溫暖的“南風”中蘇醒、發芽,開出青春的花朵,最終結出美麗的果實。
(作者單位:江蘇省姜堰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