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個性學生;承諾;關懷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6-0078-01
開學第三天,宇仍然沒有來報名,這可急壞了我,左右打聽卻一無所獲。看著教室里那屬于宇的空蕩蕩的座位和手里空無一字的報名單,我不禁陡生一絲憂慮。
宇是我們班最有個性的學生,性情耿直,講義氣,常為他人打抱不平,而且“言必行,行必果”。但是一味地“伸張正義”難免會招來麻煩,我也沒少被牽連其中。聽說宇是奶奶帶大的,缺少父母庇護的他自然有些“早熟”,常對一些遭受不公平的學生出手相助。而正是不分“黑白”的仗義豪爽,使他成了教師眼中的“問題”學生。父母為了讓他“改邪歸正”,將他帶到千里之外的學校上學。
宇在我班擔任紀律委員,他憑借過人的管理能力,將班級活動管理得井然有序,然而愛沖動的他也時常為了維持紀律和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我一邊欣賞他勇于擔當的個性,一邊又擔憂他直爽的性格可能帶來的問題。為此,我中午時常和他一起吃飯,共同討論班級管理的技巧,生活上對他更是關愛有加。也許是我的“偏愛”真正觸動了他的心弦,一次,他拍著胸脯對我說:“老師,下次若是再讓您為我提心吊膽,我就主動退學回家反思,一言為定!”聽了他擲地有聲的誓言,我心里甭提有多高興。
然而,臨近學期結束,宇又和高年級的學生發(fā)生了“沖突”。經我詳細了解,原來是高年級的學生未經我班學生的允許就借走了他的教科書,宇作為班委,上前與之“理論”,最終雖守住了“正義”,兩人卻大打出手。
我想這次要給他一個冷處理,先讓他反思自己的行為,等過段時間再和他商談此事,也許會對他更有觸動。但自那以后,宇變得有些沉默寡言,遇到我更是一味地躲避著,害怕和我打照面。我察覺到他的變化,然而忙碌的工作讓我把這件事漸漸拋到了腦后。
直到開學三天都見不到他的身影,記憶的閘門才突然打開。考慮再三,我決定親自去他家核實情況。宇的父母告訴我,宇不想讀書了,因為覺得無法面對我。
我在宇打工的地方找到了他。見到我,他先是一驚,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在我再三追問下,他終于吐露了心聲:“老師,其實我也想上學,可一想到我對您的承諾,我便沒有勇氣去面對您和其他同學了。”
“什么承諾?”我一怔。
“如果我要再犯錯,我就主動退學回家反思。”
宇說,其實這幾天他做夢都想回到學校,可一想到他的承諾、老師的關懷、同學的信任,他總覺得羞愧難當,辜負了大家的期望。
在我的鼓勵下,宇重新回到班級。只是此刻的我心里卻隱隱作痛:學生因為信任,所以許下承諾;因為信任,所以遵守了承諾。而我卻沒能將學生的承諾放在心中,我的工作其實還是浮在表面的。其實,學生的承諾是發(fā)自內心的一種力量,一種信仰,需要教師用心去聆聽、用愛去感受、用行動來回答。誠如此,我們才能善待、轉存、呵護來自學生心中的那一份至真至誠的諾言,并懷揣著它在教育的路上漸行漸遠!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陽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