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指出,為了更好地凸顯高校創業教育的功能性,高校需要在創業教育戰略上做出轉變,將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上升到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層面上來,并提出就業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途徑:構建以戰略性為導向的目標體系,構建以系統性為導向的內容體系,構建以基礎性為導向的保障體系。
[關鍵詞]就業視域 大學生 創新創業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構建三位一體虛擬實踐基地,創新IT學科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M020)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2-0061-02
創新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維局限或在現有思維模式的基礎上,對同一個問題提出新的見解。創業就是在特定的領域里面,創造或引領不同的發展趨向,可以是一類產品,也可以是一種概念。從本質上說,創新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物化。創新的思想和理念是創業的思想保障,只有具備創新的思想,才能在創業路上獲得成功。創新思維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還需要依賴學校教育。高校應培養創新型人才,鼓勵大學生積極進行創新,進行自主或合伙創業,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一、高校創業教育戰略的歷史轉變
為了更好地凸顯高校創業教育的功能性,高校需要在創業教育戰略上做出轉變,將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上升到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層面上來。要想改變部分大學生對創業的誤解,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進行創業教育是關鍵。
高校中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方式種類多樣,其中主要是通過實戰訓練,增強大學生對創業理念的認識。高校要理解黨和政府對于創業教育所賦予的希冀,理解國家對于創業教育成果的期待。創業教育不單單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同時創業教育的過程也是大學生綜合實力提高的過程。創業教育能促使大學生在多個領域展開學習,如經濟領域、社會文化領域、政治領域等,使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質的飛躍,從而實現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創新教育與創業之間的聯系
1.創新教育,啟蒙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黑格爾說過:“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事業都不會成功。”所有個人行為的動力,都要通過他的頭腦,轉變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諸行動。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只有通過創新思想和理念的培養,才能啟蒙大學生的創業想法和思路。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鍛煉、創業技能的學習,是大學生走上獨自創業道路的三大影響因素,也是保障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基本條件。
2.創新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思維。創業思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創新”。想象力是創新的能力和動力,但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天生想象力豐富、發散性思維強、邏輯思維強,這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來培養。因此,高校要突破應試教育的局限,采用新穎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思維,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3.創新教育,促使大學生創業成功。通過創新教育,可以為大學生創造更多創業成功的有利條件:(1)有益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有效地應用到創新的實踐過程中,為以后的創業成功奠定良好、堅實的基礎。(2)有益于統籌大學生的有效時間,創造創業的客觀條件。高校可以將創新教育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制訂有效的教學計劃,實現大學生日常時間的有效管理。由于目前大學的思想、生活、教育等方面均處于一個相對自由的狀態,因此促使大學生高效率地利用時間來豐富大學生活、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每個大學生需要具備的思想覺悟,更是高校教書育人理念在學生身上的體現。(3)有益于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創造創業的主觀條件。高校在進行創新教育時,會讓學生參加一些實踐類的活動或競賽,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是創業者的必備能力之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進步需要全民萬眾一心。創業也一樣,只有團隊中各個成員默契配合,互相合作和學習,才能促進團隊的進步、保證創業的成功。
三、就業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1.構建以戰略性為導向的目標體系。當下,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教育目標,建立科學的、長遠的戰略目標。只有明確正確的目標,后面的道路才能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其次,要深刻理解黨和國家要求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初衷,肩負培養人才的歷史感、使命感和責任感,認識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在教育學生這一方面。第一,高校要認識到創新創業思想及相關技能的學習,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途徑之一。如果說創新是民族的靈魂,那么創業就是這種靈魂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具體體現。高校要使學生消除只是為了擺脫就業恐懼、就業壓力才被迫選擇創業的想法。第二,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天生反應靈敏、觀察力強,有的學生具備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強。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和不同智力特點進行“對癥下藥”的教育教學。第三,高校要深刻理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深遠意義。隨著全球化競爭的日益激烈,創新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因此培養具有創新型思想和理念的人才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把企業的責任感、榮譽感等灌輸給學生,使學生想要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2.構建以系統性為導向的內容體系。創業的道路充滿著曲折和艱辛,每一個成功企業家的背后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創業過程不僅是一個人綜合能力和精神素質的深刻體現,更是一個自我創造價值、實現價值、超越價值的艱難過程。對于一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創業的道路更加艱辛。因此,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必須構建系統性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1)創業的意識。意識是行為的先導。這里的創業意識主要包括創業需要、創業動機、創業興趣、創業理想等。(2)創業的精神。創業精神是創業意識的升華和凝聚,是實現創業實踐順利進行的思想保障、精神支持。(3)創業的心理品質。創業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其中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大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創業遇到困難時不會被輕易打倒;大學生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才能獲得創業的成功。(4)創業的知識。大學生在進行創業活動之前,必須奠定良好的創業知識基礎。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應注重營造良好的全校學習氛圍。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積極地參與到創新知識的學習中去。同時,高校應改革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高校要積極與其他高校、企業進行交流和合作,這樣一方面可以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體系;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近距離地接觸企業,感受企業的文化和精神,從而產生創業的想法。
3.構建以基礎性為導向的保障體系。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相當復雜的教育工程,具有多學科交叉性及長期性的特點。堅實的基礎是成功的前提,因此為更好地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構建以基礎性為導向的教育保障體系尤為重要。以基礎性為導向的保障體系,一般包括基礎教育設施和教育理念等方面。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保障創業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就應提供相關的教育設施保障,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教學設施,保持創新性教學理念。同時,政府也要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鼓勵高校開展更多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高校可以通過聘請某領域的專家以報告或講座的形式來為學生灌輸創業的理念和知識。
[參考文獻]
[1]李亞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原則及路徑優化[J].思想理論教育,2015(10).
[2]吳宇飛.大學生自主創業促進其就業的可行性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5(22).
[3]陳宓宓.論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施[J].繼續教育研究,2016(3).
[4]鄺坦勵,郭永強,周娜.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困難原因及對策[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