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正確樹立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明顯的規范效力。青年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當前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文章在認真把握青年學生心理特點和成長要求的前提下,旨在從地域文化、課堂教育、大學精神、社會實踐和機制構建等方面探索和尋求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以期為高校提供理論借鑒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和踐行 路徑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蘇省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會專項課題“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5FYHZD04)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2-0065-0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論述。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2015年4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印發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動方案》。這些文件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提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學校教育、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中,并對具體要開展的活動做了明確的安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指引青年學生成長進步的思想綱領和行動指南。新時期,高校結合學生成長成才需求,根據青年學生心理特點,科學而有效地探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狀分析
筆者于2015年9月對江蘇省淮安市部分高校開展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30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調查顯示,當前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狀況良好,能根據統一要求和學校自身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主題教育活動,但是學校之間稍有差距。總的來說,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積極認同的,但是也存在個別問題值得重視和注意。
98.6%的被調查者表示知曉并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在回答“您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否通俗易懂?”這一問題時,有99%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是”。300名被調查者當中,有256人認為中央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非常有必要的”,有32人認為是“有必要的”,兩者共占96%。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群體應該是誰?”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有75%的被調查者認為是“青少年學生”,21.3%的被調查者認為是“黨政機關干部和企事業職員”。在有關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調查中,有93.3%的被調查者對建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社會“充滿信心”,有4%的被調查者表示“較有信心”。這表明,大部分調查者對高校在青年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歡迎和認可的。
在回答“‘雷鋒精神’在當代是否還具有現實意義?”這一問題時,有88.67%的被調查者認為“雷鋒精神沒有過時,在當下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當然調查中也發現,有59.33%的被調查者認為“雷鋒精神是一種理想化的道德水準,有點不太現實”,還有61.3%的學生選擇了“內心里面確實想向雷鋒學習,但有時受一些現實的影響,不會像雷鋒那么做”。這說明當代絕大部分學生是樂意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的,對學習雷鋒精神是有熱情的,但有時會受社會上小部分負面新聞的影響。有89.6%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影響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主要因素是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不公以及就業難等。有93%的被調查者認為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不良因素主要有市場經濟下的拜金主義盛行、公共道德的淪喪、損人利己事件頻繁發生等。這表明,社會的現實狀況是影響當前大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意識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直接因素之一。
在有關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問題上,所有被調查者一致認為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有必要的”,其中有96.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非常有必要”、3.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有必要”。71.6%的被調查者認為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有效途徑是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反映出大部分學生比較渴望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并且認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富有成效。在回答“您認為影響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主要的原因”這一問題時,有91.7%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受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價值觀念的滲透和沖擊;有72%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變革、腐敗等不正之風也帶來一定的影響;有61.7%的被調查者認為理論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實反差非常大,如果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會上當吃虧。這說明網絡信息時代,在各種多元和負面信息的影響下,現實世界對大學生的觀念、行為等沖擊非常大,社會現實促使大學生形成了相對而言更加實用和利己的價值觀。
在當前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系列問題上,在回答“你認為貴校的老師是否重視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一問題時,有的高校高達95.6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很重視”,而有的高校只有58%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很重視”,可見存在著高校之間不平衡的問題。在回答“你認為學校現在開設的各類思政課程(如‘思修’‘毛概’等)對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所起的作用怎么樣?”這一問題時,有54.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作用較大”,33.3%的被調查者認為“作用不大”,12.4%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起到作用”。針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這一問題,有97.3%的人選擇了“做人做事要秉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95%的人選擇了“自立自強,努力追求理想的生活”,72.3%的人選擇了“要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慈善活動”,70.67%的人選擇了“要自力更生,自主創業”。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大多思想端正,行為積極向上,能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但是,調查中也不難發現,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用發揮不盡如人意,教學效果平平,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及必要性考量
1.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本質需求。現如今,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內涵,主導著當今時代多元化的思想觀念。人才集中、知識分子集聚、多種思潮交匯是高校的特征。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穩定,易受到各種價值觀的影響和干擾。總的來說,大學生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學生中崇尚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高校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育人全過程顯得非常重要。這不僅關系到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也關系到高校的育人成果。
2.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觀需求。2014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了“勤學、修德、明辨、篤行”的八字真經,明確指出了青年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責任和努力方向。毋庸置疑,單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工作來講,在工作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也有助于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銘記在心并化為切實有效的實際行動。
3.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自身需求。當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正處于重大轉型時期,并且世界范圍內的思想意識復雜多變,社會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多樣化的社會環境和日新月異的網絡環境,容易導致大學生受多元思潮的影響產生理想信念淡化等問題,而大學生恰恰又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或缺的力量,可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勢在必行,這關系到能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培養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武裝青年學生,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信念,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養成優良的作風。
三、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探析
1.緊握課堂主渠道,發揮教師榜樣引領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大學生起著引領和示范作用,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課堂是師生交流活動的主要場所,更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主渠道。應該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形式,以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功能。通過教師的授課講解,讓核心價值觀內容較好地深入學生頭腦,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此外,加強師德建設,發揮教師學習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模范帶頭作用。通過領導干部帶頭、教職工率先示范,形成全員參與、人人積極主動的良好氛圍。
2.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素質,促進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輔導員是專門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需要具備非常高的政治素養、道德修養等。輔導員是最貼近大學生的政治引導者、思想引導者和生活引導者,輔導員的政治立場、道德素養及生活作風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堅定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內容為導向,以身作則,自覺踐行。此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道德建設的綱領,自然可以引領輔導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即引領輔導員的政治素養、職業素養、文化素養以及心理素養的提高和加強。
3.利用地方文化和大學精神,挖掘傳統文化資源。高校坐落在某一特定地方從事教學管理工作,與地方文化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聯系,師生也容易受到地方文化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思維方式的影響。不少高校的辦學特色亦是從地方文化中凝練和概括出來的。豐富濃厚的地方文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活動資源之一。高校可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通過開展參觀、考察等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擔當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此外,大學校訓和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的歷史積淀和精氣神的反映,是全校師生員工的精神導向。高校應充分利用校訓和大學精神中所蘊含的精神財富,使之成為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之一。
4.依托社會實踐,搭建活動平臺。高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育人的重要環節。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了解社會和服務社會的有效途徑,也是大學生增長知識和才干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好校內外實踐基地,強化各類實訓,帶領學生到校外扎實鍛煉。深化志愿服務活動,探索建立志愿服務活動的長效機制,鼓勵學生奉獻社會、提升自我,引導大學生爭做良好道德風尚的倡導者。利用好社會實踐基地,通過具體措施,幫助學生在與人交往中增長知識,在生產勞動中增強本領。利用黨日活動、團日活動、社團活動等平臺,推動大學生道德養成和道德實踐的緊密結合。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氛圍。大學校園文化對師生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和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堅持“以文化人”,運用多種校園文化載體和校園文化作品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為重要。大學給予學生的文化認知,有時比所學到的文化知識更能入腦入心。精心組織各類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并以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重要節日慶典等為契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境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魅力。以報告講座、黨團日活動、專題研討等形式加強學習研討,引導師生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重視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寓思想引領于活動實施過程中,寓核心價值觀于活動精神理念中。注重選樹各類師生道德典型,在校園內樹立道德榜樣,發揮身邊人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形成“比學趕超”的爭先氛圍。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機結合,充分借助校報校刊、校園櫥窗以及網站、微信等平臺加大宣傳力度,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郁氛圍。
6.構建長效機制,落實制度保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系統性的工程,需要構建長效機制,打好制度堡壘。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領導責任制。學校黨委要從大局出發,制定政策,完善措施,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責、師生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二是運用新媒體,構建宣傳工作機制。緊緊跟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注重對活動的宣傳,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和理論研究。三是樹立榜樣,構建典型引領機制。堅持用典型引領風尚、用典型弘揚美德、用典型傳遞力量,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風氣。四是完善規章制度,建立適度的獎懲機制,修訂師生行為準則。
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動,而是一項長期工程。要不斷深化宣傳教育、突出實踐養成,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顯性教育功能和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相結合,將舉辦切實有效的活動與制定健全完善的制度相結合。高校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團學組織要發揮密切聯系青年的優勢,立足課堂和校園內外,扎實推進青年學生形成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
[參考文獻]
[1]張大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7).
[2]曹硯輝,譚來興.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初探[J].教育探索,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