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立體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生源構成呈現復雜化的態勢,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給傳統人才培養方案提出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文章提出要進行入學基礎測試,細劃班級,要制訂統一但不失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立體化”現代職教體系 生源多樣化 分級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2-0093-02
教育部等六部門組織編制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人才培養立交橋,形成合理的教育結構,推動現代教育體系基本建立、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
毋庸置疑,隨著我國“立體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生源構成呈現復雜化的態勢,除了普高生源外,還包括職高、普通中專、高等技校及社會青年等生源。生源的多樣化,不僅給學校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還對教學實施提出了較大的挑戰。
一、生源多樣化面臨的問題及挑戰
1.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基礎掌握情況不一。目前高職會計專業的生源雖然較為復雜,但是主要來源還是普高和職高學生,占到80%以上,其余生源不到20%。即便如此,由于普高生源高考入學分數離散程度較高,呈偏紡錘型,所以從整體來說,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較大差異,對高中及之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極大不同,這給高職階段的公共課教學帶來了不可估量的難度。
另外,職高、中專和高技類的生源在進入高職之前,就已經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會計專業實踐能力,但是相對于普高的生源,這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又比較薄弱,知識結構不全面導致這部分生源后勁兒不足,繼續深造的上升通道較為坎坷。至于社會青年生源,他們已經脫離學校教育有一段時間了,學習目的不明確,自律及自控能力較弱,所以其管理難度比其他生源更大。
2.對傳統人才培養方案的挑戰。多樣化的生源結構,使得現行傳統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程設置一刀切。目前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全院統一,課程開設名稱、開設時間及選修規定全院一致。職高生源至少已經學習過會計專業基礎課,接受了會計基本技能培訓,因此,對于職高生源來講,重復學習這些課程味同嚼蠟,以至于有些學生認為上大學簡直是浪費生命,慢慢地對學習失去了激情和興趣。第二,課程標準一刀切。學生要接受的專項技能課的課程標準相同,一個班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被統一的課程標準訓練得整齊劃一,最終生產出一批“標準化的低等品”。第三,實習實訓一刀切。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于集中的實習實訓有統一要求,學生需統一出勤統一訓練,甚至實訓結果也要統一。這種過于僵化的培訓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掌握專業技能,而且還會抹殺學生對學習掌握專業技能的志向。鑒于以上問題,對高職會計專業實施分級教學迫在眉睫。
二、實施分級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1.進行入學基礎測試,細劃班級。第一,文化基礎課測試。入學時對所有生源進行數學、英語兩門課程的基礎知識測試,統一試卷內容。根據文化基礎課的測試結果,將學生分為良好、中等和較差三個層次。數學和英語測試分級,并不是為了按成績分班級,而是需要學院教學管理部門全力配合,制定三個不同層級的基礎課人才培養標準,分系部劃分授課班級,執行不同的課表。這樣就可以使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接受與自己學習能力及學習基礎完全正相關的課程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且為基礎較好的學生進一步提升學歷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會計專業基礎課測試。由于會計專業生源中有較大一部分是職高學生,還有一小部分中專和高技學生,這些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但是掌握的程度參差不齊。會計專業基礎課(主要是基礎會計)測試結果顯示,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會計基本原理幾乎一竅不通,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具有很強的專業基礎功底,對會計基本原理非常熟稔。專業基礎課測試成績在60分以上的學生分為“免修基礎會計”和“有一定基礎的必修基礎會計”兩個層次,成績低于60分的學生和普高學生以及未參加測試的學生則屬于“基礎會計零基礎”層次。鑒于“免修基礎會計”的學生數量可能較少,不能單獨編班,可以將這一部分學生納入“基礎會計零基礎”層次,進行混合編班,然后再結合學院的免修及必修細則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
第三,會計專業基本技能測試。會計專業的常見基本技能,比如計算技術、點鈔等是職高、中專學生,尤其是高技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前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高職入學時,除了對這三類生源進行專業基礎課測試外,還要進行會計基本技能測試,主要測試計算能力和點鈔技術。通過測試結果可以看出,職高和高技生源的職業技能較強,尤其是高技學生的動手能力高于其他生源。通過測試,將這部分生源同樣分為免修基本技能和必修基本技能兩個層次。
2.制訂統一但不失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前面已經述及學院各級教學部門應針對數學和英語兩門基礎課程,全力配合制定三個不同層級的課程標準,其余課程可以納入統一但不失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
第一,必修課程設置統一,授課內容靈活。在課程設置上,無論何種生源,必修課程設置一致,但是每門專業課的授課內容及授課學時可根據班級的層次不同予以靈活設置。比如“基礎會計”這門專業基礎課,雖然是各類生源的必修課程,但是針對通過入學時專業基礎課程測試而被編入“基礎會計免修”層次的學生,可免修該課程。針對被編入“有一定基礎的必修基礎會計”層次的學生,授課內容及授課學時相對于“零基礎”層級的學生可稍作減少。
第二,免修制度統一,選修課程靈活。針對分級教學,學院應出臺免修及選修制度,比如各系部定期舉辦專業課程的免修測試,凡是測試達到良好的學生就可以免修該課程,但是同時必須選修一門學時或學分等同于或大于該課程的其他課程,至于選修什么課程,制度不做具體規定,學生可根據每學期開設的選修課及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對于混合班級中的基礎會計免修學生就可以免修該課程,而去選修能夠實現自己學習目標,能夠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課程。這不僅解決了學生重復學習的問題,更凸顯了素質教育的特征。學生有了更多自由選擇的時間和課程,勢必會增加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步入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生的后續發展甚至是人生歷程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制定彈性學制,挖掘優生潛力。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立體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初等職業教育到中等職業教育再到高等職業教育,其中高等職業教育也有其自身的架構,不僅有專科層次高等職業(專科)學校,還有應用技術類型的本科院校,而且還要建立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在“立體化”的現代職教體系下,鼓勵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繼續深造,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是高職院校領導及老師的責任所在。
鑒于此,高職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考慮彈性學制,讓學生自己規劃、設計自己的學習生活,成為自己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在制定彈性學制時,不僅要考慮針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還要考慮針對授課教師的考評方式,盡量避免學生以較低的學習成本(既包括能夠以貨幣衡量的成本,也包括不能以貨幣衡量的成本)獲取可觀的收益——提前獲得專科層次的畢業證書。通過制定合理的彈性學制,鼓勵學生在入學時就做好學習規劃,有的放矢,引導一批有潛質的優秀學生通過自己的合理規劃,提前完成專科學業,要么繼續深造,要么就業創業,既節約社會資源又培養高素質人才。
三、結論
總之,在政府如此重視職業教育的情況下,在已經搭建了現代職業教育立交橋的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作為向社會和企業輸送高素質會計職業人才,傳承會計專業技能的中堅力量,作為銜接中職和應用型本科的橋梁,培養高質量的會計應用型人才責無旁貸。有效實施分級教學,要始終貫徹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突出個性化培養,將分級教學納入高職會計專業建設的長效機制,為提高會計專業人才質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Z].2014-06-30.
[2]劉翔.實行高校彈性學制的政策漏洞與對策研究——以浙江大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