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攝影教育在“讀圖時代”中的作用和意義,分析了在高等院校開設攝影公選課的必要性,提出了“與時俱進”是高校進行攝影公選課教學改革的動力,“前后呼應”是高校制定攝影公選課教學內容的策略,“四通八達”是高校開展攝影公選課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讀圖時代 攝影公共選修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8-0091-02
處于21世紀的我們,迎來了“讀圖時代”。今天,我們不管自覺或不自覺、有意還是無意,都在以讀圖的方式生活、學習和工作著。在“讀圖時代”,滿足人們視覺需求的大量圖片主要來自于攝影。攝影作為一種現代傳播手段和媒介,以自己特有的傳播方式向人們傳遞著各種信息,滿足人們的視覺需要。可以說,在“讀圖時代”的今天,攝影已是社會生活和人們生命的一部分,攝影時時存在,攝影處處存在。在高等院校,攝影教育也逐漸被列入教學日程。許多非藝術類的學校相繼開設了攝影公共選修課,以滿足學生學習攝影的需求。筆者作為高校攝影公選課的教師,深感在高校開設攝影公選課和進行攝影教學的意義之大。
一、“刻不容緩”是在高校開設攝影公選課的時代要求
在如今的“讀圖時代”,在高校開設攝影公共選修課,讓大學生學習影像審美和攝影創作已經刻不容緩。
1.“讀圖時代”要求大學生學習攝影。攝影造就了“讀圖時代”,“讀圖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校而言,大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也是未來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在“讀圖時代”的今天,他們能否準確閱讀和理解數不勝數的攝影圖片?在數碼相機廣為普及的今天,他們怎樣才能創作出內涵深刻的攝影作品?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他們應該怎樣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這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已充分說明:“讀圖時代”在高校開設攝影公選課,并有計劃地實施攝影教學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大學生在校學習專業知識以及畢業后從事工作大都需要攝影技能。攝影術誕生至今僅僅只有170多年的時間,然而卻迅速在全世界普及,并得以飛速發展。“讀圖時代”不斷升溫的數碼攝影熱潮,使人人都需要攝影,人人都離不開攝影。筆者以本校為例統計表明,我校97%的本科專業學生,在校學習專業知識以及畢業后從事工作都需要攝影技能作為支撐,比如生物、野生動物、木材科學、工業設計、信息技術、園林等專業的學生。
3.大學生學習攝影熱情較高,選修攝影課程積極。校園中的讀圖熱和影像熱,激發了大學生的攝影熱。當今高校,學生社團中沒有攝影協會的已經寥寥無幾。高校中,無論是攝影協會的會員還是非會員,都愛攝影、學攝影、用攝影,并積極參與社會的攝影活動。在我校,系統地學習攝影成為很多學生的愿望,每學期的公選課網上選課時間一到,500人的攝影公選課名額很快就報滿。筆者調查發現,91%的學生選修攝影課的目的是熱愛攝影,想學習并提高攝影技能。
二、“與時俱進”是高校進行攝影公選課教學改革的動力
“讀圖時代”和“數碼時代”宛如并駕齊驅的兩輛跑車,影響著當今的攝影人,同樣也影響著高校的攝影教學。時代不同了,就必須予以高校攝影公選課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和新的教學方法。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改革,攝影公選課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以“圖”為核心,樹立新的攝影教學理念。“讀圖時代”的核心物質是“圖”,只有以“圖”為核心開展攝影教育,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收到實效。這就要求實施攝影教學的教師,要改變以往的以攝影談攝影的教學理念,而是以“圖”為核心,樹立新的攝影教學理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學生如何才能讀懂圖。因此,要加強攝影語言的教學,訓練學生用攝影的語言去閱讀每天映入眼簾的大量圖像。比如,教學生如何用鏡頭語言閱讀圖像、如何用景深語言閱讀圖像、如何用光線語言閱讀圖像、如何用構圖語言閱讀圖像、如何用色彩語言閱讀圖像等。只有先讓學生讀懂圖像,才能提高學生的眼力,才能激發學生自覺創作圖像的激情。其次,教學生如何才能拍好圖。在學生有了強烈的創作圖像的激情后,教師加強攝影創作技能的教學,訓練學生用攝影的技法去拍攝大量的、能反映他們思想的有價值的圖像。最后,教學生如何展示自己的圖,切實體現所創作的作品的價值。長期以來,學生中存在一種不良的傾向,就是有不少學生雖然拍攝了很多作品,有的甚至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卻沒有讓自己的作品發揮價值的意識,不去參展、不去發表,減少了“讀圖時代”的圖源。
2.以“數字”為目標,確定新的攝影教學內容。“數碼時代”的攝影,雖然在成像原理和攝影技法方面沒有實質的變化,但是記錄影像的介質和處理影像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巨變,因此高校攝影公選課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首先,刪掉感光膠片性能與選擇應用的內容,加入感光芯片種類、特點與應用的內容。其次,刪掉感光膠片沖洗與圖片暗房加工工藝的內容,加入影像的數字化概念及數字影像的數字處理內容,搭建數字影像數字化處理的平臺,從根本上實現攝影后期處理過程的“棄暗投明”。
三、“前后呼應”是高校制定攝影公選課教學內容的策略
數碼攝影時代的到來,使攝影人真正成為影像的拍攝者和創造者。在數碼攝影時代以前,絕大多數的攝影者拍攝一個影像,只是對照相機進行一定的調整與控制,運用取景、構圖、用光等表現手法,按動快門釋放按鈕,在快門開合、膠片感光后便大功告成,剩下的就是彩擴店的事了。這種丟棄了后期創作的攝影不是完整的攝影,完整的攝影應包含前期拍攝和至關重要的后期制作。實際上,前期拍攝是后期制作的基礎,后期制作是前期拍攝的再創作,只有將前期和后期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前后呼應”,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攝影,才是攝影創作的全過程。
數碼攝影簡單快捷的數字化的后期處理方式,降低了攝影后期制作的門檻,使攝影人掌控包含前期和后期的攝影全過程成為可能。前期決定后期,后期完善前期,前后呼應才能創造完美作品。高校攝影公選課教學體系必須既有前期內容又有后期內容,軟件和硬件同步發展。一方面,搭建數字影像處理平臺,配備相應設備,加入設備操作及使用的實踐課。另一方面,修改教學計劃,增加數字影像后期處理章節的內容,并保證能在數字影像處理平臺上進行此內容的教學。在攝影公選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攝影前期和后期這兩個環節的特點,分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保證攝影前期和后期教學的同步實施,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攝影的全過程,充分體會攝影創作的無窮樂趣。
四、“四通八達”是高校開展攝影公選課教學的有效途徑
“讀圖時代”的到來使得在高校開設攝影公選課成為當務之急。高校攝影公選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以攝影為平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實現這一目的,教師要創造有利條件,通過相應途徑開展攝影教學工作。筆者總結自己多年攝影公選課的教學經驗認為,“四通八達”是高校開展攝影公選課教學的有效途徑。
具體講就是:一要通過對世界經典攝影作品的欣賞和講評,提高學生對攝影藝術作品的欣賞力和審美力,達到在“讀圖時代”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目的。二要通過強化攝影技術手法和藝術表現形式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瞬間想象力和創造力。三要通過攝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創作欲望,讓他們置身于大自然、置身于社會,獨立尋找主題,自覺運用攝影語言,適時運用攝影技法,拍攝出具有不同視角、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具有深刻內涵的作品。還要讓學生置身于攝影后期的影像處理與制作工作室, 掌握攝影后期調整、加工與制作等一系列表現技法,處理和制作所拍攝的影像,達到讓學生掌握攝影全部創作技能的目的。四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相應主題的攝影實訓實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達到完善學生知識體系的目的。
五、結論
總之,面對“讀圖時代”,只有“與時俱進”地進行教學改革,確立適應“讀圖時代”要求的教學理念,“前后呼應”地安排高校攝影公選課教學內容,“四通八達”地拓展高校攝影公選課教學途徑,才能使高校攝影公共選修課的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邸貴玉,葉方,施文超,等.《商業攝影》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