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現狀著手,結合教學實際,對職業院校學生普法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即明確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完善法制教育的內容;拓寬法制教育的方式,開辟法制教育的實踐渠道;優化法制教育的環境,希望能促進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業導向 法制教育 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8-0117-02
“六五普法”的現階段,高職學生正熱火朝天地創新創業。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希望通過課堂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來實現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顯然很難成為現實。多年的教育實踐證明,雖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繼續沿用過去的教育方法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一、現今高職院校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法制教育的定位缺乏獨立性。首先,課程名稱上先是“思想道德修養”再是“法律基礎”,可見高職院校并未將法制教育作為獨立的課程面向學生開設,而僅將其作為一門課程的次要內容做簡要介紹,顯然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與“六五普法”教育的精神有一定差距。并且,課程教學內容僅涉及法律體系知識和膚淺的法律運用。
其次,教法單一。多數學校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滿堂灌,紙上談兵,純理論的講解使學生缺乏親身體驗,從而失去學習法律的興趣,導致法律學習的效果不佳。由此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問題之一就是課堂上講授的法律知識缺乏條理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很難做到讓學生知法、懂法。這一現狀制約了高校素質教育水平和法制教育水平的穩步提升,也失去了讓學生利用法制教育的平臺樹立法律底線的實際意義。
2.教師隊伍缺乏專業性。首先,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由政治教師講授法律課程,很多教師對法律專業知識掌握得不系統、不全面、不準確,使得法制教育形同虛設。其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公共基礎課,部分高職院校采用上大課的方式,將整個年級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學習。這雖然節約了教學成本,但由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對法律的了解和認知程度有差異,導致教師在授課時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更讓學生失去了最簡便快捷的普法教育機會。
3.教材使用缺乏針對性。目前,根據專業需求開設的法律類課程少之又少,依據專業需求編寫的法律教材也十分匱乏。法制教材是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基礎,高職院校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開展與行之有效的法制教材密不可分。可見,為了提高學生法律素養和推動學生素質教育,有針對性地開發適應專業需求的法制教材勢在必行。高職院校學生對法律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應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能夠面向學生普及法律知識;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專業需求,將法制教育充分地與專業教育融合,力求做到簡單、夠用。
4.教學方式缺乏多元化。法制課程是高職學生的必修課。當前多數學校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上采用講授法,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法制教育缺乏實踐性,讓學生失去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法制教育本身應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但實際上大多數高校的法制教育只完成了對學生理論上的教育,在實際應用上收效甚微。再加上有些教師有惰性心理,不結合案例教學,不使用多媒體教學,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學生不喜歡上課,使得法制教育很難向前推進。
二、高職院校學生法制教育的改進途徑
結合以上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認為在今后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來推進法制教育工作:
1.明確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很多高職院校忽視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許多學生對基本的法律常識沒有足夠的認識,因此強烈呼吁各個學校將大學生法制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讓更多的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在心里筑成一道“法律底線”,在生活中做到不逾越鴻溝半步,同時能阻止身邊的人不違法犯法,從而讓法律的陽光普照在風華正茂的青年周圍,切實起到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
2.進一步完善法制教育的內容。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也在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可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和興趣點來完善法制教育的內容。首先,將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滲透融合,引導學生在心理上設定道德與法律底線,讓學生做到有所不為。其次,將法制教育融入專業教育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專業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法制教育,讓學生了解在職場的法律底線。再次,將法制教育放到自我實現教育中。充分融合法律知識與就業創業知識對有就業創業欲望的學生進行教育,讓法律知識助力其今后的就業創業之路。最后,將法制教育與大學生興趣點相結合,一方面讓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運用法律實現維權。
3.拓寬法制教育的方式,開辟法制教育的實踐渠道。積極探索豐富多彩的教育途徑來激活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奮點。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渠道了解法律知識,拓寬學生的法律視野,帶動全體學生掀起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潮。例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通過法庭聽審、模擬法庭、街頭法律咨詢、法律知識競賽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讓學生切身感受法律的“利刃”,從而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通過直觀的社會實踐,一方面,有利于豐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將法律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真正結合起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和人文素質。
筆者所在的學校采用“社會熱點評析”“法庭內外”“知識產權法律維權”“勞動法律維權”等選修課的形式,通過對當下發生的熱門、焦點事件進行分析,引導大學生熱愛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通過分析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既能使學生欣然接收相關的法律信息,還能幫助他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充分運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但應該注意的是,學生看到聽到的媒體法律信息中,除了正面消息外也有很多負面消息,因此,在選取熱點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帶領學生挖掘隱藏在負面新聞背后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通過鮮活的案例去判斷是非曲直,分析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是否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這一深刻剖析的過程將會對培養學生法律素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外,針對大學生關注的校內外勤工儉學、生活消費、校外實習、自主創業等社會法律實踐問題,我院成立了大學生法律咨詢中心,幫助大學生答疑解惑,讓他們切身體會到法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4.優化法制教育的環境。首先,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利用學校的優質資源開發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網絡平臺,提供學生在線法律服務,充分體現“互聯網+”時代網絡服務方便快捷的優勢,從而打破原有的教師講授的教學模式,開辟更為廣闊的法制教育空間。其次,本著“依法治校,依法治學”的原則,下大力氣改善校園內部與周邊環境。例如,充分利用“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節假日開展有意義的主題式教育活動,為高校學生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讓法律的陽光普照到每名學生。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是素質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做到“學法、知法、守法、懂法、不犯法”,讓學生能夠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是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最終目的。今后高職院校法制教育之路還十分漫長,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廣大法律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積極改進,讓法制教育在高職院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谷春德.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郭成偉.法學教育的現狀與未來[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3]賀衛方.中國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4]陳璐.試析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加強與改進[J].知識經濟,2014(12).
[5]楊馨.高職法制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知識經濟,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