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實現精準扶貧的戰略目標,推進教育精準扶貧是一項重要措施。文章以四川大小涼山地區的教育現狀為例,分析了當前貧困地區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的緊迫性,進而論述了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的實施途徑,即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鼓勵和引導行業企業加強與貧困地區職業院校的合作,完善勞動力轉移培養體系,促進招生政策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強對貧困地區師生的資助,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
[關鍵詞]精準扶貧 教育精準扶貧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0-0029-01
當前,舉國上下正轟轟烈烈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但是,脫貧攻堅的任務難度大、挑戰高,要實現五年時間脫貧7000萬人、平均每年減貧1400萬人的目標著實不易。脫貧攻堅已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要完成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關鍵要做到精準對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
貧困是物質的貧乏,但歸根結底是知識和技能的缺乏。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不高,導致勞動者素質偏低,形成了“打工沒技術,創業沒思路,務農沒出路”的狀況。對四川大小涼山13個縣的調研情況顯示,涼山地區面臨的情況非常嚴峻。如布拖縣學齡人口初中入學率為65.5%、鞏固率僅41.5%;全縣有小學生23386人,初中生3705人;大小涼山高中階段的毛入學率為35.8%,遠低于全省81.2%的水平;大小涼山13個縣(區)共有中職學校7所,在校生僅有5915人。所以,在開展精準扶貧、實施“五個一”工程的過程中,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既是“扶智”更是“扶志”。常言道,“家有良田萬頃,不如一技傍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一名技工,致富一個家庭”,各級黨政部門應把發展教育脫貧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真正推進教育強民、技能富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針對現狀,筆者建議,推進教育精準扶貧,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國家應把貧困地區的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管理,給予相應的政策、資金扶持。在貧困地區人口集中的行政村,依托小學富余的校舍新建、改擴建幼兒園,購置和配齊保教和生活設備設施,真正使貧困地的農村孩子接受良好的啟蒙教育。
第二,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標準化建設。中央和省級政府的各項教育經費應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大義務教育階段的經費保障力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布局要保障學生就近上學的需要,改善邊遠地區學校及教學點的基本辦學條件。完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教學用房、學生宿舍和附屬設施,盡可能使寬帶網絡覆蓋所有的中小學和教學點,使“班班通”建設覆蓋所有班級,讓貧困地區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第三,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服務當地優勢特色產業的職業教育。根據各地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規劃建設一批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由中央和省級財政下撥一定的實訓基地建設經費。同時,應支持民族地區職業院校重點建設一批體現民族文化特點、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民間傳統技藝專業,傳承創新民族文化、民族技藝。實施貧困地區高中階段免費教育。
第四,鼓勵和引導行業企業與貧困地區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通過稅費減免、貼息貸款等形式引企入校,鼓勵行業組織、優秀企業按照校企雙方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深化合作,為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應盡快出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文件,完善相關保障機制,鼓勵行業企業在與貧困地區職業院校的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五,把勞動力轉移培養體系完善到位。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分級投入、共建共享的原則,在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下,有計劃、分步驟地按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依托區域內職業院校建設集教學實訓、社會培訓、技能鑒定為一體的開放式合作型實訓基地,滿足區域內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提高脫貧致富能力。
第六,積極爭取招生扶貧政策。國家部委所屬高校、省屬高校在招生計劃中應對貧困地區給予最大的傾斜和照顧。同時,要打通中高職有機銜接的上升通道,對就讀中職院校的貧困家庭學生加大高職單獨招生和注冊入學比例,讓貧困家庭的適齡學生進入職業院校學習并掌握專業技能,提高他們脫貧致富的能力。
第七,進一步完善對貧困地區師生資助的措施。以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為重點,對貧困村中接受十五年教育的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提高補助生活費標準,對升入大學的學生解決生源地信用助學貼息貸款。認真落實國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有關要求,積極改善貧困地區教師的生活待遇,提高長期在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工資及特殊津貼標準。同時,要研究制定免費師范生到貧困地區從教的激勵政策,加大國家和省級培訓計劃中向貧困地區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傾斜的力度。此外,還要提高貧困地區“雙師型”教師的培訓經費標準,支持貧困地區建設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
第八,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到貧困地區發展教育。當前教育精準扶貧主要依靠各級政府的財政撥款,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為此,建議除了繼續得到財政給予的資金支持外,還要進一步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動員社會資金、慈善組織到貧困地區投資舉辦教育、捐贈學校,鼓勵東部優秀學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積極到貧困地區投資興學,結對幫扶,為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