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要提升應用技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一致,內容互補,形式相通。在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幫助其形成創業意識和工匠精神,就要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以創新創業為載體,充分拓展產學研平臺,營造創新創業型校園文化,運用網絡思政陣地。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 應用技術型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0-0079-03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強調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這一文件的發布說明我國以高校大學生為主力軍的全民創新創業教育已全面展開。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高校畢業生不應僅僅是一名求職者,更要在工作崗位上成為一名創造者,培養一批創新創業型人才已成為高校的使命。
與此同時,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也在進一步深入,高校人才培養層次進一步明晰。《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年)》提出構建上海高校二維分類管理體系。在橫向維度上,按照學科門類及一級學科發展情況,把高校劃分為綜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類;在縱向維度上,按照承擔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功能,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應用技能四類,形成“十二宮格”。
應用技術型大學是滿足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服務創新型國家戰略、適應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需要而提出并且要不斷發展的高校類型,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才培養重心落在“應用”與“技術”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應用技術類大學生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也是應用技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載體。創新創業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頂層設計,有助于實現大學生思政工作的目標。
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面向應用技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如何尋求與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相適應的實踐途徑,是當前應用技術型高校思政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雖然各有側重點,但兩者具有共性,都需要建立在認真分析教育對象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教育方法,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1.目標一致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強調創新型創業人才的培養,重視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應用技術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重在激發學生的首創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等。創業教育是一種“以開發和增強其創業基礎素質、培養具有開創性個性人才為目的的教育”①。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道德規范、理想信念以及全面發展為目標。可見,在目標要求上,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與應用技術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同時,兩者在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素養方面也具有一致性,在應用技術型大學生群體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內容互補性。培養創業能力主要為了幫助大學生解決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但如果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缺乏正確的思想引領,就容易導致大學生把握不準創業方向,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出現創業熱情高、行動少、缺乏務實精神等問題。在創業教育中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創業者建立起牢固的思想堡壘,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世界觀教育、政治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法制觀教育、道德觀教育五個方面”②。應用技術型大學所培養的學生面向生產一線,以培養生產、工程、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與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相適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具體性和實踐性,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能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應用技術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落實到具體實踐中,使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體會感悟人生哲理,遵守道德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得以豐富,引領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和艱苦奮斗精神。可見,從兩者的內容要求上來看,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存在明顯的互補關系。
3.形式相通性。創業教育是一種從大學生實際出發,根據社會發展需要而開展的教育工作。從創業教育的形式來看,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結合討論法、案例分析法、游戲法、頭腦風暴法、試聽法、角色扮演法等,通過這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創業的知識理論與創業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應用技術型本科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其重要著力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形式必須有所突破,單純地采用理論教授的方式會使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相脫節。可見,兩者在教育形式上是相通的。在創業教育過程中,通過學習創業案例,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滲透到模擬的創業情境中,使大學生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充分領悟時代的主流思想,將思想教育理論外化于創業實踐,養成道德素養,形成社會責任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力點
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應用技術的鮮明特色。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有著力點和重點方向。
1.著力于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傳統的本科人才培養最顯著的區別是,更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專業實踐教學的比重、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③應用技術類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計劃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然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若是沒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層面的教育,會造成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成為單一的專業知識傳授和實踐技能訓練。因而,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實踐教學,教會學生用科學精神、思維方法、正確人生觀世界觀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思維、職業精神、團隊意識等專業素養。應當確立全面育人的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應用技術型大學生的專業實踐教學和訓練,在專業實踐教學中發揮育人功能,從而提升應用技術類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2.著力于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應用技術型人才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與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力于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不僅與人的知識、智力有關,還依賴于創新者的個性、品質。人的思想道德素養是個性品質養成的核心問題,所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思想道德教育對創新人才培養起到了引導和激勵作用。例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能夠促使大學生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投入各類專業學習和實踐。加強應用技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激發其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的精神,為培養具備優秀品質的創新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3.著力激發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方向,對于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而言,學生創業是人才培養的至高境界。“創業意識的培養要立足于學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為的形成,使職業道德教育與創業意識的教育結合起來。”④創業意識是創業活動的動力源泉,也是支撐創業活動持續開展的重要因素。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堅持理想信念,激發大學生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使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創業活動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形成堅持不懈的創業精神,這些因素都為大學生形成積極的創業意識提供了主觀條件。
4.著力于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對于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而言,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以工匠精神為標準,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態度和專業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在創業過程中,公司的品牌塑造、產品的制造要求、企業的管理以及大學生職業能力素質養成等,都需要工匠精神在其中發揮作用。實際上,認同工匠精神的價值核心,也是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同時,對于創業大學生的自身行為而言,工匠精神可以起到指引作用,能幫助大學生在創業活動中不斷創造價值。尤其在創業初期,工匠精神能夠有效地規范大學生的行為,引導公司的發展方向,為營造和諧的創業環境提供保障。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著力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學以致用的實踐氛圍中使大學生自覺踐行真善美,發揚精益求精精神,形成創新創業應該具備的精神認知。另外,圍繞工匠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選擇、組織和整合方面,更突顯創新性和實踐性。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徑
1.以創新創業為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具有相通性。創新創業教育要貫穿于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學活動中,同時建立完成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以德育為主題的創新創業教育,應當以合理的形式融入應用技術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強化實踐體驗,突出特色。在創新創業講座、案例、體驗活動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誠信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以創新創業為載體,建立創新創業與德育的互通橋梁。另外,在創業教育課程和創業實踐過程中,應強化德育的考評環節。例如,在創業孵化過程中,在誠信、守法等方面可實行一票否決制,使參與創業的大學生更加重視道德品質的養成。創業教育不再是簡單的培養創業者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應該融入應用技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成為培育和諧全面發展公民的一種手段,使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在大學生創新實踐中得以應用,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2.充分拓展產學研平臺,提高應用技術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產學研”是提升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基于產學研平臺的創新實踐活動中,大學生將面臨目標迷茫、管理理念模糊、人際交往困擾等問題,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思想導向,樹立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創新創業精神,以基本的道德規范為基礎,進行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將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駕護航。充分把握“產學研”項目所提供的創業實踐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單一的思政課教學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創新學習熱情,又能使學生體會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還要融入實際生活,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3.營造創新創業型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校園文化是應用型本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之一,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校園文化強調職業性與實踐性。第一,在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文化的過程中,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要與行業、企業緊密聯系,校企合作項目入駐校園,聯合開展創新實訓基地建設,讓師生們感受到濃厚的職業氛圍;第二,在創新創業精神文化方面,可將學校精神、校訓、校史融入創業教育,使學生了解學校創業發展的艱難與不易,激發學生的愛校、榮校之情,同時也激勵大學生勇于創業,學會感恩,樹立遠大抱負;第三,大力發展大學生創業社團活動,組建大學生創業社團,邀請企業人員為大學生開設創業講壇,組織參加創業競賽。在豐富多樣的創業主題活動中,發揮創業榜樣的模范作用,提高德育實效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4.充分運用網絡思政陣地,擴大創業教育輻射面。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技術迅猛地在現代社會中傳播,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判斷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新媒體技術既是一種挑戰,又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微博、微信、QQ、校園網等迅速滲透到高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其中以易班為代表的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平臺已迅速走入大學生的視野中。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契機,在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平臺中,構建網絡創業實踐平臺,開發創業教育網絡課程,充分發揮網絡教育的便捷性、趣味性等優勢,快速地將學生吸引到創新創業活動中。利用新媒體思政教育平臺,宣傳創業實踐的成功案例,擴大教育輻射面,增加學生的創業實踐經驗。
[注釋]
①唐平.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13.
②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29.
③汪元宏,蔣德勤,王有煒.高校應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39.
④孫慶珠.當代大學生創業教育[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16.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Z].200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