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現代主義作為西方的哲學文化思潮,其價值倡導中的某些合理因素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具有積極意義,但其所主張的“功利化”思想、“解構價值”的觀念、“多元”與“懷疑”的價值觀、“游戲”與“頹廢”的人生理念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具有誤導性。因此,在價值選擇與價值判斷方面,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準繩,營造優良的文化環境,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調適,這是大學生摒棄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誤導,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思潮 大學生 人生價值觀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后現代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及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2YJA710011)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0-0082-03
后現代主義作為興盛于20世紀中葉的西方哲學、文化、術語、符號思潮,是西方知識分子針對西方現代化危機所做出的一種反思與批判,其理論思想既有積極的方面,又有消極的方面。后現代主義倡導的多元并存的包容理念、弱勢關懷的人文情懷、和諧的生態價值觀念等價值思想與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念相契合,這有利于大學生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和尊重不同民族同學的生活習慣與風土人情,以及學會關心他人和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觀念等,但后現代主義倡導什么都行、放逐自我、游戲人生的價值主張,以批判、解構,懷疑一切始基、本質、一元等為主要表征的思想觀點又與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念相背離,與高校文化相沖突,與培育有理想、有擔當、有能力的大學生的價值目標背道而馳,會誤導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一、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誤導的表現
后現代主義思潮對西方社會危機的反思與批判蘊含著某些合理的價值成分,這些合理成分對大學生有積極意義,但后現代主義思潮純粹地為了批判而批判、為了解構而解構、為了懷疑而懷疑,這會誤導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1.“功利化”思想易誤導大學生對學習目的的認識。強調“商品化”與“消費性”是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慣用伎倆。后現代主義思潮認為“知識”只是為了銷售而被生產,為了增值而被消費。“在商業利潤和迎合大眾感官享樂驅動下,后現代大眾文化往往‘遠離’和放棄了社會價值觀的引導和教育功能”,對知識的誤讀、對利益的追逐誤導了部分大學生對學習目的的認識。
調查發現,62.7%的大學生認為后現代主義思潮促進了大學生“個人追求功利化”。大學生趨向“功利化”是社會普遍重視自我利益的現實在大學生思想領域的投影。在后現代主義思潮“功利化”思想的驅使下,在“利益”就是一切的驅使下,激發了部分大學生的功利化意識,進而誤導了部分大學生對學習目的的認識。
2.“解構價值”的思想易誤導大學生對“價值追求”的認同、對“放逐理想”的反思。后現代主義思潮對現代“價值”的深度消解、對“權威”的尖刻批判、對“中心”的強烈否定,以及對“真”“善”“美”等社會永恒價值的祛魅,必然導致“價值”失落、“理想”虛無,勢必誤導部分大學生對人生價值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在一項關于后現代主義的“理想是毫無意義的,只不過是空洞的字眼”觀點的調查中,有3.6%的大學生選擇“非常贊同”、7.6%的大學生選擇“比較贊同”。當前,在價值多元化、文化多樣化并存的現實環境中,在主流價值觀教育相對疲軟的狀況下,某些大學生出現了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的不良思想,價值虛無論、理想無用論等論調在高校擁有一定的市場。這使得人生定位不明確、生活目標迷茫,又喜歡盲目跟風的某些大學生陷入價值虛無與理想無用的誤區。
3.“多元”與“懷疑”的思想易誤導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責任意識。后現代主義思潮對一切所謂的“單一”“一元”的思想、價值、道德等標準持批判否定的態度,而對“多元化”“相對性”“懷疑一切”的思想大加贊賞。無疑,這種思想容易陷入相對化、無標準化的泥潭之中,進而對大學生產生誤導。
據調查,大學生對后現代主義思潮“沒有什么不變的、崇高的道德理想”的觀點持“非常贊同”與“比較贊同”態度的達到39.4%。可見,部分大學生在善惡觀念、道德意識方面,受到了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誤導。這種道德相對性本身是以“懷疑一切”為基本范式,并不考慮任何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存在的合理性、穩定性和統一性,而代之以多樣性、不確定性、差異性和易變性為基點。這易使道德觀念與責任意識都比較弱化的大學生滑向“相對主義”的深淵,從而誤導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責任意識。
4.“游戲”與“頹廢”的思想易誤導大學生對腐朽沉淪生活方式的思考。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嚴肅、莊嚴、崇高等的反諷、戲謔與解構,使之走向了“游戲”與“頹廢”的境地。以至有學者認為,后現代主義思潮遺留給人類的只有“游戲”,而“‘游戲’的本質是一種‘既自由又愉快’的活動”。這種“游戲”與“頹廢”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演化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顯然,這種人生態度與價值取向容易誤導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調查表明,有5.8%的大學生對后現代主義思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生活方式”表示“好、很羨慕”,有18.2%選擇“還可以”。可見,這種生活方式對部分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導不容小覷。此外,有的大學生對生活中的過失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喜歡“自我放縱”“游戲化”“娛樂化”。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的生活態度仍然在部分大學生中盛行,折射出“游戲”與“頹廢”的影像。可見,這種荒誕、頹廢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具有極大的誤導性。
二、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產生誤導的成因
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導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既包括大學生自身和社會因素,又包括高校和大眾傳媒等因素,它們共同增強了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誤導性。
1.大學生自身分析力、鑒別力、判斷力的不足,為后現代主義思潮對部分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導提供了縫隙。大學生正處于知識建構、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也就意味著大學生在分析力、鑒別力、判斷力等方面還存在嚴重的缺陷。首先,分析力的不足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某些理論觀點的囫圇吞棗式的理解,或只是對其做淺表層次的解讀,而缺乏更深層次的分析和探究。其次,鑒別力的不足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某些錯誤思想觀念的盲目認同。因為,鑒別力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分不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在無法鑒別什么是好與壞、對與錯的前提下,就產生了無所謂好壞、對錯,這就陷入一切都是相對的后現代主義思潮的邏輯誤區中。最后,判斷力的不足導致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認識模糊,從而分不清什么是主流價值。在無法分清什么是主流價值時,極易陷入“凡是于我有利的就是有價值的”思想怪圈之中。
2.社會現實問題為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導提供了客觀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總量大幅度躍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改善,但在發展的進程中出現了諸多復雜的社會現實問題,如貧富差距、社會腐敗、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而后現代主義思潮本身是在批判、反思、解構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問題基礎上的產物,因此,后現代主義思潮對一些社會現實問題的批判與反思給關注社會現實問題的大學生提供了思維方法與理論參考,同時也為大學生接觸、了解、認同和接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思想觀念、價值主張提供了客觀現實的條件。
3.多元價值理念并存與高校人生價值觀教育疲軟為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導提供了契機。后現代主義思潮本身是“現代西方學術中的各種思潮、流派、觀念的混合或拼湊”,它所主張的價值多元化思想與今天多元價值理念并存的現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世界多元文化和價值理念共生并存的現實。因此,多元價值理念并存的現狀為后現代主義鼓吹的多元價值觀念提供了存在的客觀現實基礎,并且由于某些高校往往只重視知識教育、技能培訓,而輕視人生價值觀教育,也為其他思想的入侵提供了可能的機會。因此,在多元價值觀念并存,而高校人生價值觀教育相對疲軟的情況下,也為后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導提供了契機。
4.某些大眾傳媒的娛樂性與低俗化傳播為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導提供了平臺。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為大學生接觸、了解各種最新信息、知識提供了便捷途徑,也為后現代主義思潮在大學生中的傳播提供了平臺。尤其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傳播媒介為了博得眼球、獲得點擊率與關注度,以泛娛樂化、低俗化為傳播內容。在這種傳播內容的長期影響下,大學生逐漸失去了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和對理想信念的追求,陶醉在“快樂就是一切”“我快樂故我在”的謬誤中。因此,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解構主義思想、相對主義觀念、感官主義意識,在這種傳播媒介中也就得到了相應的釋放和表達。當前,大學生對“屌絲文化”的熱捧,對“網絡惡搞”的眷念,對“娛樂節目”的青睞,既反映了大眾媒介所傳播的內容對大學生的極大吸引力,又說明了大眾媒介為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導提供了平臺。
三、應對后現代主義思潮誤導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對策
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注重文化熏陶、加強心理調適和思想對話,是應對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路徑選擇,也是大學生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有效路徑。
1.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的價值認知力和價值辨識力。大學生能否正確看待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價值主張,能否抵御其錯誤價值的誤導,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堅持用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大學生的價值選擇與價值判斷。為此,需要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的價值認知力和價值辨識力。
首先,以高校的組織活動為主要形式,組織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并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比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宣傳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融入學生的專業學習活動中;在節假日紀念慶祝活動、周末文化活動、創先爭優活動中,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讓大學生在校園活動中增強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力,并自覺接受核心價值觀。
其次,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的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等實踐中,實現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并在這一過程中增強大學生的價值辨識力,使大學生在具體利益矛盾方面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取舍,在各種思想價值差異方面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有效避免后現代主義思潮給大學生帶來的思想混亂和價值誤導。
2.營造優良的文化環境,增強大學生對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免疫力。為增強大學生對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免疫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需要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建立和諧校園,實現文化熏陶。
首先,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挖掘校園中優秀的典型事跡、杰出人物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激勵;營造和諧的班級文化,促使校園建筑和校園精神的文化特色等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濡染,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覺堅定理想信念、形成集體意識、約束不良思想行為,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其次,在大學生自覺意識不強的條件下,用班級公約、校規校紀和人為推進等方式約束大學生的思想行為,使大學生對校園文化產生好感、發生興趣,并愿意將其內化為個人的自律意識和自覺行為,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此外,引導大學生充分感悟校園文化的內涵與底蘊,讓他們受到校園文化的洗禮,從而增強對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免疫力。
3.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消除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潛在誤導。由于受學習壓力、情感問題、經濟問題等影響,部分大學生有挫敗感、偏激情緒和逆反心理,這樣極易陷入迷失自我、信仰缺失、理想虛無的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泥潭中。對此,高校應通過心理調適、思想交流使大學生保持心理平衡和樂觀心態。
首先,在心理上,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調適。高校教師要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調適,使大學生勇敢面對困難,走出人生低谷,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其次,在思想上,通過平等交流,糾正大學生的錯誤觀念,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扼殺在萌芽階段。最后,在行為上,善于運用各種規章制度、管理手段等進行規范約束,以便在把握大學生心理、情感、認知等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防止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偏離主渠道,防止思想認識片面化、道德觀念相對化,以消除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潛在誤導。
[參考文獻]
[1]葛晨虹.后現代主義思潮及對社會價值觀的影響[J].教學與研究,2013(5).
[2]佘雙好.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師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3]王治河.后現代哲學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張雄,王晶雄.新編現代西方社會思潮[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