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正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針對大學生在接受以軍訓為基礎的國防教育中呈現出的新特點,提出要抓好教育“鑄魂”工程;要認真搞好心理檢測和疏導工作;要嚴格科學地進行軍訓管理;要因勢利導用其所長,搭建大學生成長進步、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要疏堵結合,科學管理,引導大學生遵規守紀上網、文明高效用網。
[關鍵詞]軍訓 國防教育 對策措施
[作者簡介]劉建軍(1973- ),男,河北涿鹿人,河北建筑工程學院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信息化條件下意識形態安全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HB14ZZ017)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6-0064-03
為準確把握大學生軍訓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軍訓教育管理工作,調研組對河北張家口片區2015年大學生以軍訓為基礎的國防教育進行了專題調研和統計分析。總體而言,該年的國防教育與往年相比,既有許多共性特征,又呈現出不少新情況新特點。為做好新形勢下以軍訓為基礎的大學生國防教育管理工作,參與軍訓工作的教官、高校及政府相關部門應自覺站在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培養生力軍和接班人的高度,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和行為特點,特別要針對一些傾向性問題,深入研究,分析原因,拿出有效對策,認真抓好大學生軍訓教育管理工作。
一、抓好教育“鑄魂”工程,切實打牢自覺軍訓、獻身國防的思想政治根基
從調研情況看,被調研高校在經歷前兩年的“當兵冷”“征兵難”之后,更加重視大學生軍訓和國防參軍的動員組織工作,高校大學生的參軍熱情有所“回暖”。例如,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北方學院、張家口教育學院組織制定了軍訓工作實施方案,確保軍訓工作嚴謹有序、安全平穩進行,完成了歷時14天的軍訓工作,軍訓效果良好,受到省軍區督導組的好評;組織相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僅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就有57名大學生入伍,其中有3名女大學生,創下了該校生均0.6%入伍的好成績。同時,據張家口駐軍軍訓教官和高校輔導員反映,絕大多數大學生在軍訓期間打下了從軍報國的思想基礎。
但是,受社會經濟發展、征兵政策和地方退役安置政策調整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少大學生軍訓后也會抱著各種各樣的想法去參軍,帶有一定的利益驅動色彩。問卷統計顯示,入伍動機主要表現為“六多”,即想考學提干的多、想選取士官的多、想學技術的多、想入黨的多、想鍛煉自己的多、想退役享受優惠政策的多。大學生尤其看重個人發展和理想抱負的實現,許多學生把考學提干作為參軍的主要愿望和第一選擇。
此外,部分大學生受社會消極思想文化影響,有的向往安逸奢侈、及時行樂的生活;有的看重個人發展,想發家致富,認為把大量時間放在軍訓和國防教育上,還不如在平時研究心理學,學會處關系;還有的盲目崇拜影視明星和商界精英。大學生的這些思想特點,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針對部分大學生軍訓參軍熱情較高,但入伍動機現實多元的實際,我們應以強基鑄魂為著眼點,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自愿接受國防教育。
1.用創新理論奠基。以軍訓為基礎的國防教育,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認真學習黨的歷屆領導人關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及國防教育的精神。當前尤其要抓好對十八大歷次全會精神的學習,幫助大學生領悟其基本觀點、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不斷提高國防覺悟和軍事理論素養,切實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學好文化、報效國防的思想基礎。
2.以主題教育引導。加強我黨我軍性質宗旨、優良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形勢政策教育,明理辨析“讀書成長干什么、理想抱負是什么、成長進步靠什么、參軍履職報國為什么”等問題,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澄清軍訓模糊認識,不斷強化學生崇尚軍營、獻身國防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
3.靠典型事跡示范。在國防教育中,可以多措并舉,充分利用駐地部隊和軍地的知名英模人物的先進事跡來教育大學生,廣泛開展“學英模事跡、走英模道路、做英模傳人”活動;發現和樹立大學生軍訓中涌現的先進典型,以身邊人的先進事跡激勵廣大學生,營造“比學幫趕超”的良好軍訓氛圍。
二、認真搞好心理檢測和疏導工作,幫助大學生順利度過軍訓適應期
社會層面影響大學生軍訓效果和國防教育質量的因素有三個:第一,我國正處于改革轉型期、矛盾凸顯期,經濟發展受到周期性因素、結構性因素和外部性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的風險及壓力增大,大學生就業正呈現競爭激烈、變革劇烈、呵責猛烈、呼聲強烈態勢,大學生對就業充滿憂慮。加之一些負面報道及西方敵對勢力的惡意宣傳,導致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缺乏自信。第二,近年來,電視、電影、網絡等各類新興媒體擴大了對軍隊的藝術化宣傳,使部分大學生對部隊抱有崇敬之情,對直線加方塊的軍營生活有著趨于完美化的設想。但緊張的軍訓后,“神秘面紗”揭去,就只感受到艱辛苦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使部分大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第三,部分性格較為敏感孤僻的大學生不愿向別人暴露真實思想,心理抗壓能力比較弱,容易在人際關系、軍訓訓練管理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產生不適反應,這造成一些大學生對軍訓和國防教育的興趣不大。參與軍訓工作的教官、高校及政府相關部門應準確把握這一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調適工作,使學生愉快地度過軍訓期。
1.謹防社會問題引發負面輿情。黨和政府要繼續強力懲治貪腐,解決重大民生問題,關愛弱勢群體,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改革、發展、穩定,謹防一些社會問題引發負面社會輿論。要重視發揮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實施互聯網+政策,并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社會成員,強力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2.把握大學生的心理基本情況。加強與輔助軍訓教官、輔導員、家長的溝通聯系,全面準確地掌握大學生的性格愛好、家庭狀況和生活習慣等。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認真搞好大學生心理素質分析,特別要重點關注那些不愿軍訓入伍、思想行為偏激、心理不健全和有離隊傾向的大學生,反復深入細致做工作,必要時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防止失管失控而引發矛盾。
3.把心理檢測服務搞到位。通過心理專家下基層、開通心理服務熱線等形式,搞好大學生軍訓期間的心理檢測、巡診和咨詢服務工作,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穩定思想情緒,順利闖過想家關、苦累關和融入關。還要將心理行為訓練納入新生軍訓工作,利用訓練間隙,開展“信任背摔”“自信吶喊”等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適能力。還要輔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向大學生闡明中央對國防教育的重視程度,黨和政府如何全面支持大學生入伍工作等。要明晰回應學生關切的問題,講究宣講藝術,用鮮活事例來闡釋政策舉措,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講出深度、講出特色。
三、嚴格科學地進行軍訓管理,使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西方仇華勢力借助強大的網絡媒體,大肆宣揚鼓吹軍隊非黨化、非馬非毛化、非國家化等錯誤觀念,嚴重沖擊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受其蠱惑的大學生的愛黨愛軍、信黨信軍思想會有所弱化。上大學前,學生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學習壓力大,進入大學后,心情一下子放松下來,部分大學生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氣,如抽煙酗酒,在外網吧宿夜打游戲,甚至出入舞廳酒吧等。針對部分大學生受社會不良思想侵蝕,作風養成基礎薄弱的實際,軍訓參與部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在管理教育中做到張弛有度,及時糾正其不良行為。
1.加強條令學習。落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要求,廣泛開展“學法規、用法規、守法規”活動,督促大學生原原本本學習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從一言一行、一招一式、一點一滴抓起,不斷強化號令意識、服從意識和紀律意識,培養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作風。
2.科學分類施管。針對大學生軍訓期間的不同性格和行為特點,要尊重個體差異,積極改進管理方式,做到因人而異、教育說服、分類施管,堅持依法帶兵、以情帶兵、科學帶兵、文明帶兵,真正做到管與教、情與理、法與度的有機結合。
3.堅持從嚴執紀。針對部分大學生在軍訓期間沾染上不良習氣的問題,應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加強紀律約束,防止反彈回潮,進步明顯的給予褒獎鼓勵,違法違紀的依法查處,決不姑息遷就,切實做到警示懲戒。
4.紅色基因融入。要適時組織國防教育,力求將紅色基因植入大學生的血脈。要大力弘揚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文化尋根”活動,組織大學生參觀駐地部隊史館、榮譽室、文化中心,在潛移默化中使他們秉承部隊紅色基因。堅持唱響紅色旋律、講好紅色故事、賞析紅色電影,利用清明節、國慶節等重要時機,組織青年大學生赴陵園掃墓、瞻仰革命英雄紀念碑等,使革命精神薪火相傳,永不褪色。要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尤其是黨的創新理論、習總書記“中國夢”重大戰略思想的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引導青年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明辨理論是非,澄清模糊認識,做到任何時候不為風險所動,不為干擾所惑。
四、因勢利導用其所長,搭建大學生成長進步、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
許多大學生進入大學時就擁有汽車駕駛、平面設計、電腦操作等技能,有的還獲得了相應的資格證書。隨著入學后社會閱歷的增加,大學生的職業規劃也更加豐富多樣,有的想繼續深造讀研,有的想報考國家公務員,有想出國留學,有的想經商創業。針對大學生普遍比較注重自我設計,渴望成才進步,希望有自我展示機會的現實,我們應站在大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需要等多重需要的高度,正確看待學生的特長優勢和個人意愿,在國防教育過程中,引導他們將個人設計植根于未來建設。
1.建立大學生人才信息庫。在大一新生入學階段,尤其是軍訓階段,要通過文化測試、技能考核、特長展示等多種方式,摸清大學生的文化基礎、專業水平、興趣愛好等,及時建立“人才信息庫”,以為他們的職業規劃提供建議。
2.搭好學習成才舞臺。進一步完善圖書館、自習室條件,開展學習成才和文化體育活動,為他們讀書學習、求知成才提供良好環境;組織大型活動,挑選優秀大學生參與,讓他們在表演中提升綜合素質。
3.創設科學用人環境。積極探索各類人才的涵養使用辦法,尤其要健全完善大學生綜合考評、培養鍛煉和配備使用的相關機制,充分發揮大學生的“理論輔導小教員”“思想工作小骨干”“軍事訓練小教練”“文體活動小明星”“專業技能小專家”作用,使他們在豐富軍訓文化生活、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更好地為高校建設貢獻聰明才智。
五、疏堵結合,科學管理,引導大學生遵規守紀上網、文明高效用網
互聯網已經成為“90后”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習慣依靠“拇指文化”與外界溝通,對網上購物、網絡游戲、微博微信、手機銀行等了如指掌。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方便快捷獲取知識信息的同時,也會接觸到魚龍混雜的信息。思想開放、追求前衛的大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生活里容易糾結錯位,產生心理偏差,還容易引發失泄密等問題。對此,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堅持疏堵結合,科學引導。
1.先進文化涵養。注重發揮先進軍事文化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把軍事文化建設的落腳點由單純娛樂向涵養青年大學生品德轉變。一要以優秀作品修德。堅持弘揚時代主旋律,堅持高品位高格調,抓好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網絡文化產品創作活動。適時組織書畫攝影、動漫制作、網頁設計等展評活動,真實反映軍訓生活。二要傳道授業益智。適應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現實需求,要廣泛開展讀萬卷書活動,幫助大學生更新知識、增強技能,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三要以嚴明紀律警醒。組織大學生認真學習互聯網管理的有關規定,觀看警示教育錄像,教育大學生時刻牢記“網上有政治、網上有斗爭、網上有敵情”,嚴格遵守“十條禁令”,自覺做到講網德、守規矩。
2.拓寬網絡功能。深度挖掘局域網的潛力,整合信息資源,建立廣域高速、功能多元的信息網絡環境,特別要運用好政工網、管理網,在網上宣傳血性膽氣、虎虎生氣、浩然正氣、蓬勃朝氣、昂揚銳氣、遠大志氣,引導青年大學生感悟人生真理、矯正思想行為、提升精神境界、錘煉戰斗作風,要增強國防教育的覆蓋面、信息量、趣味性和吸引力。
3.改善校園環境。注重用良好的環境熏陶人、感染人、教化人,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因地制宜修建文化廣場、文化長廊、英模塑像和園林景觀,搞好燈箱標牌、櫥窗板報的設計,使青年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心靈洗禮。盤活校園文化資源,搭建互動平臺,軍訓期間廣泛開展主題演講、知識競賽、DV制作、板報評比等活動,積極開展戰斗體能對抗比賽、校園體育運動會等競技塑身活動,活躍練兵氛圍,激發訓練熱情。同時,廣泛開展拔河比賽、足球賽、籃球比賽等,在娛樂中增強團結力和凝聚力,使校園文化與時代旋律合拍,與大學生軍訓思想文化相投。要為大學生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糧,尤其要讓有網癮的學生感受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最大限度地減少“離線”后的不適應。
[參考文獻]
[1]王華彪.高校教師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策措施[J].教育與職業,2015(5).
[2]王英,陳新亮.大學生“雙服務”素質教育模式研究與探索[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3]王惠霞,高紅真.京津冀人才開發一體化與河北省人才戰略新思維[J].中國成人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