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設計初步課程為例,分析了當前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介紹了興趣情境的內容和因素,并從課程內容、任務安排、課堂形式三個方面對興趣情境教學進行了實踐探索,以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在興趣情境中學習的動力,在設計初步課程中實現個體與情境的結合,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索,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詞]設計初步 興趣情境 教學探索
[作者簡介]張云飛(1982- ),男,河南鄭州人,河南農業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教育。(河南 鄭州 45000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6-0102-03
興趣是一切行動的原動力,也是人類探索未知事物的源泉,它驅動著人們對物體存在的發現和了解,形成一種參與其中的態度和積極推動的作用。1910年由阿諾德撰寫的《注意力與興趣》和1913年杜威撰寫的《教育中的興趣與努力》,都對興趣在教育中的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無論是在學習認知還是探索發現的過程中,興趣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加拿大學者希迪在研究興趣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提出,興趣可分為短暫與持久兩種不同的表象,前一種表明在某種特定區域內被臨時激活的狀態,后一種則是長時間以習慣為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狀態。
目前,一些學者就如何把短暫的興趣點轉化為一種長期穩定的情境興趣進行了廣泛討論,以使其發展成按照學生自身的學習規律,依據學生不同的心理個性進行引導式教學,增加學生的興趣愛好,引領學生探索未知內容。文章以設計初步課程為例,通過課程內容、任務安排、課堂形式三個方面來發揮趣味性教學的內容特質,激發學生在興趣情境中的學習動力,在設計初步課程中實現個體與情境的結合,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當前設計初步課程存在的問題
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如何將課堂與書本中的知識轉換為學生的興趣,真正實現教與學的互通,由強迫式學習(情境激發)變為主動式學習(興趣驅動)。國外教學案例研究表明,興趣情境式教學在被成功引入設計實踐課程后,可以讓學生保持長久的主動學習過程,能不間斷地誘發興趣愛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在許多開設藝術設計課程的院校,一般都以介紹的方式為學生講解設計初步知識,但大多數學生往往不重視理論性知識,忽視了課程的連貫性。設計初步是引導學生進入設計領域的一個過程,以使其更好地參與實踐學習。從概念到實踐是理論掌握到實際設計的一個轉換,在此情境過程中應強調設計初步是一種實踐課程,并突出在課程中對個體興趣的引導與喚醒。
設計初步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寬泛,其涉及建筑設計、園林設計、產品設計和環境設計等多專業的知識,是學習設計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根據不同專業方向其側重開發學生的知識興趣內容也有所不同。高校應通過課程訓練使低年級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過程,培養設計思維方式和設計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在大學期間的主動學習能力。
二、興趣情境創造的因素
研究表明,在情感與認知過程中,短期的興趣心理狀態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面對特定的內容,表現出相對持久和反復變化的傾向。在激發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課堂的知識推動,生動連貫地開展教學,采用以互動式為主的教學方法,分小組展開設計任務,以項目為單元和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學習進度進行輔導與教學。
學習中的新鮮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是最能吸引學生不斷探索的前提條件,也是興趣激發的基礎。在設計初步的教學過程中,內容、過程、形式和任務都要突出新鮮性、趣味性和知識性,為學生興趣的產生和激發創造合適的條件,為“種子”的播撒提供肥沃的“土壤”。
部分學生在入校初期沒能熟悉和深入了解自身專業的學習進程,處于盲目狀態。因此,教師應轉變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引導學生一步步進入設計初步的課堂安排,將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主動性較好地結合在一起。在興趣情境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講授理論知識、設置課程情境、組織學習內容以及安排學習任務等,激發學生潛在的動力,促使其產生對設計初步課程的興趣,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三、興趣情境教學的實踐探索
1.課程內容。在設計初步教學中,課程內容的引導性、生動性和連續性是產生興趣情境的基本條件。設計初步課程不能局限于某一固定的設計專業,而應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進行合理、正確的引導,將設計基礎課程與設計專業課程連接起來,摒棄單一理論的講授,將設計任務與情境模式生動結合起來,使知識內容的學習有過渡,幫助學生逐步、有序地掌握設計規律,認識到設計存在的客觀與形式內容。
例如,在初次教學場景中選取一個點,以發現問題的角度展開,讓大家找出當前設計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使學生進入一個場景化模式,了解設計問題。在課程中,教師也可以設置一個主題,圍繞衣食住行等方面來認識設計的重要性,探討身邊設計的意義,說明為何要這樣進行設計,分析原因與方式。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圖片與視頻將好的設計與不好的設計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好的設計是什么、設計能解決什么問題,使學生逐漸產生對設計的興趣,激發學生對設計的關注度,進而深入探討、分析設計本源問題。
在完成設計初步課程的問題討論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既定主題展開“形式美感”的研究,以此來發現周圍事物存在的美,然后進一步掌握優秀設計的形式美法則,探討美的規律性和形態要素,讓學生分析判斷哪些是適合初步設計的開展樣式,逐步走進形式感的世界中。結合構成元素的點線面,分析自然成因與人為成因的區別所在,也可使抽象化形態與具象化形態相結合,并在教學過程中選取案例。設計的內容盡可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興趣要求,突出情感特征與個性表現。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熱門設計內容和熟知的設計產品,擴充一些具有新奇創意的設計知識,以提高學生在后續課程中連續的興趣和主動思考的能力。
2.任務安排。設計初步任務需要制定明確的主題目標,從認識設計、發現問題、用戶研究、設計思維表達、體態分析、設計表現以及方案制訂等都要有具體的計劃。每次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設計案例進行課堂分析與研討。在布置作業時,結合課程選取學生有興趣并具有探索性的任務,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了解任務完成后應掌握的知識內容并達到何種水平。在作業完成之后,要對作業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提出新方案,對于水平有差異的作業要具體分析,兼顧每位學生的心理訴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由于低年級學生缺乏專業、系統的知識技能訓練,因此要通過深入淺出的輔導,使學生參與易操作的設計過程,減少心理畏懼。在安排任務時,教師要注意難易程度適當,注重訓練的過程而非最終結果,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可以分小組開展設計,設置相互競賽的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設計完成后,大家踴躍分享自己的作品,通過展示與交流來建立興趣情境。
例如,在對大一學生開展設計初步課程教學時,可以依據課程主體進行課堂分小組討論。教師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或關注多的主體內容,如對肌理材質差異化的膚覺體驗開展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將思維創意方案以引導圖的方式展現在黑板上,使學生清晰掌握課程的整體布局。同時,也可以自由貼的方式將學生的討論結果張貼在墻壁上,以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和興趣。當所有問題出現后,根據具體的內容合理安排設計任務,并在過程中多關注、引導學生參與設計初步過程并與合作同伴分享充滿樂趣的過程,這樣不僅能為今后專業課程的用戶研究、問題的解決鋪墊道路,也使學生明白設計過程的重要性,積極開展設計。
3.課堂形式。教師應在興趣情境課堂開發中不斷優化課件,注重對學生的思維開發和興趣培養。如盡可能精簡文字標題,重點把握標題內容的分級運用,突出課程的核心概念,將課程控制在5~7個單元,以減少學生過多的記憶負擔。在課件設計時,字體種類不能太多,以常用字形宋體、黑體為主,加之表格、信息導向圖等視覺圖像和動畫視頻呈現,強化視覺刺激,增強學生記憶。
教師還可以在設計初步課程中增加對設計實物的展現,通過分析優秀設計案例,結合形式構成元素,使學生了解物體的形態與語義的關系,將抽象與具象事物相結合。例如,提供幾種常見的飲料瓶子,讓學生通過視覺、觸覺來把握不同的造型質地,然后提出具有新意的設計方案,安排學生擴展思路,進行草圖的描繪、制作石膏模型、分析比對和提出設計的概念。教師應參與學生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設計能力。
在設計初步情境教學過程中,應弱化教師單一授課方式,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潛力,培養學生分組討論能力,建立團隊合作機制。教師應在課堂中注意營造氣氛,精選設計內容,注重設計教學與課程知識點的緊密結合,確定小組成員的數量、性別結構以及時間安排,做好合理統籌規劃,控制和協調好討論環節,做出合適的評價,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學習的興趣。
四、對興趣情境教學的建議與展望
設計初步課程在高校設計學科的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初步課程通過理論講解、小組研討和結論點評分等形式來開展課程安排,通過引導、分析和總結完成整個教學計劃,并由問題導入、理論講解、說明應用、案例分析、布置任務、分組討論、作業點評和學生反饋等八個環節來完成,將主動權交與學生。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起輔助作用,使學生從基礎知識的被動學習逐漸轉變到專業課程的主動學習,增強了學生探討知識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設計初步”這種基礎設計教學課程來說,設計思維的建立和主動學習的興趣情境引導更為重要。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小昂弥薄皹分?,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學為樂。興趣情境教學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更加鮮活、有趣和親切,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在愉悅中思考、實踐和創新,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對課程教學的優化,在教學設置中建立趣味情境,吸引學生快速進入環境模式并長期維持下去,從而完成由“外”到“內”的學習過程,提高了學生探索發現問題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杜大凱,杭間.清華美術卷3:藝術教育的當代境遇[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張黎.設計初步課程教學研究[J].裝飾,2014(9).
[3]杭間.原鄉·設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4](德)保羅·克利.克利與他的教學筆記[M].周丹鯉,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5]周至禹.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基礎教學作品集[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6]謝璐妍,蔡文學.基于建構主義情景教學法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情境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