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張學良被解除軟禁,重獲自由。無數記者蜂擁而去,希望能從他的口中得到一些有價值的資料。
在張學良傳奇一生中,有兩件事最值得關注,一件是九一八事變,另一件是西安事變。然而對這兩件事,張學良的態度卻大相徑庭。
國人的認知中,九一八事變時下達不抵抗命令的是蔣介石,蔣介石也因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大罪人。然而張學良卻道出了實情——當時下令不準抵抗的,不是蔣介石,而是他自己,因為他錯判了形勢,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
這個消息一出,無數人都驚呆了,甚至在不少人心里,張學良的愛國形象也轟然倒塌。
張學良并非不知道這樣做的后果,但他還是說了,因為他要還歷史一個真相,一個公道。在歷史的真相和公道面前,自己的聲譽實在微不足道。
不過,在另一件大事——西安事變上,張學良卻始終拒絕說話,任憑各路采訪高手輪番轟炸,他也只是挑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敷衍一下,從未涉及真正的內幕。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西安事變是張學良與楊虎城兩個人策劃的,張學良甚至是第一主角,多少年來受到了數不清的贊美與詆毀。功與過,幾乎都被他一人承擔了。
但是,隨著各方歷史資料的相繼問世,人們才漸漸發現,其實西安事變遠遠沒有那么簡單,無論是張學良還是楊虎城,都只是被推在前面的小棋子,真正在幕后主導的,既有桂系、川系,又有晉系、東北系,甚至還有中央內部的不同派系……各方勢力的縱橫捭闔,才最終釀成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
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張學良之所以對西安事變閉口不言,是因為他在保護一些人。雖然歷史的煙云早已散去,但這些人的后人還在,為了他們的聲譽,他們的地位,甚至他們的安全,張學良選擇了沉默。
他當然知道這樣做的后果,但他還是不說。歷史的真相固然重要,但人更加重要,他不想因為他而再起波瀾。至于歷史的真相,等到該出來的時候,自然就出來了,并沒有那么著急。
張學良自西安事變后即被軟禁,從一個風光無限的風云人物,一下子淪為孤單寂寞的階下囚,所有的光榮與夢想從此跟他絕緣。很多人都以為他將郁郁而終,然而他卻足足活了100周歲,將與他同時代的所有人都熬過去了,他才微笑著閉上了眼睛。
很多人都在探討他的長壽秘訣,其實,從這兩件事中我們已經得到了答案:不管是“說”,還是“不說”,都體現了張學良包容一切的達觀心態。這種心態,勝過了所有的靈丹妙藥。
在功業上,他或許是一個失敗者,但在人生上,他絕對是一個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