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璐,1937年6月生,江蘇淮安人,著名訓詁學家、語言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民進原中央主席,現任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院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
我不得不去思考文化問題
我并不從事文化某個門類的研究,而是研究古代漢語的。但是,現實的刺激又逼迫我不得不去思考文化問題。
我們悠久的、優秀的文化傳統,隨著西方剩余資本、技術、產品大量涌入,受到強烈地沖擊,其后果直接體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著的價值觀的迷失、生活目標的迷茫和人際關系的冷漠。
同時,以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及其弟子福朗西斯科·福山為代表的一批西方學者所著的一系列文章和著作,給了我相當大的刺激。亨廷頓鼓勵美國將其現行的文化價值觀推廣到全世界,為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提供了理論根據。他斷言,基督教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沖突不可避免。福朗西斯科·福山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理論的代表人,他公開宣稱,美國的民主制度是人類歷史的終結,人類社會最終都要走向美國的模式,歷史將把所有的人都塑造成抱有美國式價值觀、民主自由與個人至上的人。福山的觀點不是無的放矢,而是與我們針鋒相對。
從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認為人類社會的最終目標是大同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近代的李大釗、陳獨秀等引進馬克思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努力把馬克思主義追求的共產主義理想與中華文化對大同世界的追求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中國人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所追求的應當是全面發展的人,這樣的人應該與他人、社會、自然友好相處,親密無間。
“文明沖突”和“歷史的終結”的理論,不是根據人類的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規律研究的,而是這些西方學者以自己的價值觀所作的思辨與推衍。因此,在和現實碰撞的時候,他們也感到迷茫。但是,亨廷頓和福山每出一本書,都能成為學術領域最為風行、全世界銷量最大的書,說明他們有著廣泛的群眾、思想和學術基礎。配合著這些理論,視中國為敵的勢力相互勾結,通過明的、暗的、物質的、精神的手段,把西方的價值觀向中國大舉滲透。
舉一個例子,某些外國勢力制訂了一個計劃,要在中國每一個縣每一個鄉建一所教堂,現在已經建了1000多所了。難道他們真是上帝派來的天使,要把上帝無私的愛帶給“受苦受難”的中國人?但是,值得我們憂慮的是,某些國人對此還懵懵懂懂,甚至把毒藥當糖果吃,眼看著孩子們和父母之間所謂的代溝越來越深,眼看著孩子們盲目地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我們卻束手無策,一個個家長只能驚呼和哀嘆。
這兩個方面的刺激逼迫我去思考人類文化的規律是什么?中國的文化怎么啦?怎么辦?
不可忽視對生活習慣的引導
要把握文化,首先要將它條理化。
我將文化分為三個層級:
一是表層文化。又稱為物質文化。這是人類最易感知的文化,是圍繞衣食住行所體現的去取好惡。物質本身不是文化,但“去取好惡”賦予在上面就是文化。比如,我選這種衣服,他選那種衣服,是對衣服的“去取好惡”,就是物質文化。
二是中層文化。又稱為制度文化。中層文化包括風俗、禮儀、制度、法律、宗教、藝術等等。這一層的特點是要借助物質來體現底層的文化。以前,娶媳婦要有蓋頭,這是從遠古時候搶婚演化來的。當時,搶婚的人怕搶來的姑娘照著原路逃回去,所以把姑娘腦袋一蒙,背著就走。可見風俗要借助著物質來體現。
三是底層文化。又稱為哲學文化。底層文化就是人的個體和群體的倫理觀、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
文化的三個層級間是什么關系呢?表層和中層反映著底層的內涵,底層內涵滲透于表層和中層。表層和中層的變化滲透到并影響著底層,底層引導并制約著表層和中層的變化。簡化而言,表層、中層、底層是彼此互動的。底層最穩,表層最容易變。今年流行穿紅的,街上都穿紅的;明年流行黑的,街上都穿黑的。吃也是這樣,現在小孩子都喜歡吃肯德基、麥當勞,慢慢他們的生活習慣就改變了。現在年輕人穿著怪異,打著耳釘、鼻釘、臍釘,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果我們的文化、藝術、宗教不去適應社會主義社會,而是與西方生活方式相適應,將西方的生活方式作為我們生活的主流,就要影響到法律、政策的制定,最終將導致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倫理觀、價值觀蕩然無存。
要提倡文明對話論
沒有人不喜歡吃中國菜,中國飲食文化蘊含著哲學思想。
中國菜非常豐富,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說得清有多少種中國菜。中國幾大菜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五味調和”。我每次出國最怕的是吃魚。魚煮熟了端上來,你面前只放著鹽和花椒粉,沒有別的調料。我們中國人燒魚,廚房里總要擺著多個小碗,里面盛著各色調料。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和合”的哲學思想在飲食文化上的體現。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都是一個“和”字貫穿其中。因此,有人說中國的政治是“協商加表決”,而不是“辯論加表決”。就是說,在表決前,要反反復復地討論、協商。我常跟外國人說,我們黨的會議也好,人大會議也好,決議或法律很少有不通過的,你不知道我們投票前做了多少工作。我國制定、通過一部法律平均要花費七年半時間。這期間我們不是坐在屋子里辯論,而是反反復復地上下征求意見,左右協調。
與中華文化不同,西方文化認為,上帝創造了人類,同時創造了自然供人類消費、享用。這種文化反映在哲學上,就是二元對立的思想。正是因為二元對立,西方出現了文明沖突論,一方是基督教文化,另一方是伊斯蘭教文化。亨廷頓在1997年出版的一本書中說,往深里看,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有相當多的共同點,與基督教文化真正不同的是中華文化。因此,他說,我們與伊斯蘭教的沖突是可以解決的。
應該說,亨廷頓看得比較深,但他走錯路了。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元,我們中華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元,應該互相取長補短,共存共榮。可以“和而不同”嘛。所以,我想,齊魯大地,文化淵源這么深厚,中華文化的根在這里,針對文明沖突論,我們要提倡文明對話論,不同的文化來我們齊魯大地對話,尋找共同點,求同存異。
中醫征服了外國政要
中醫集中體現了中國的哲學。
在儒家文化看來,人與人的關系就是講究“仁義禮智信”;人與天的關系就是順其自然,天人合一;人自身是一個整體,人的各個器官是處在一個統一體中。而西方把人體各個器官看成是不相關的,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實在不行動把刀,動刀不行就化療,化療不行就了了”。
中醫集中體現了中國的哲學。中醫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第一次世界大戰,從俄國的圣彼得堡到德國,廣大領域鼠疫橫行,死了兩千多萬人,有的城市連推死尸的人都沒了。中國是農業國家,歷史上多次發生過鼠疫,我們全靠著中醫救急,一人一碗草藥湯就挺過來了。還有養生,西醫是不講養生的,養生非找中醫不可,它體現了中國哲學。中亞、中東,他們的醫學吸收大量中醫的營養,是古代靠著絲綢之路傳過去的。
現在有一部分中醫出去了,叫響的是針灸。去年我去新西蘭,遇到該國衛生部長,是一位女士,胳膊疼得抬不起來,看遍了西醫,治不了。沒有辦法,就到了在奧克蘭市的中醫學院,是浙江醫學院的兩位老師辦的。問清了病情,四根針下去,好了。再扎兩天,一點事也沒有了。這位衛生部長以前是抵制中醫的,現在到處宣傳中醫的妙處,還給了這個醫學院進入新西蘭教育體系的權利,學院發的文憑全新西蘭都要承認。
中醫把俄羅斯的政界全征服了。從總統梅德韋杰夫,到總理普京,再到副總理和其他高級官員,全來北京看中醫。俄羅斯外交部長上次來訪,在北京待了一天半,其中拿出半天看中醫,還抓了藥回去。
從前,美國醫學界說中醫是不科學的,愚昧的,因為你們說的陰陽、五行、虛實等等,在我實驗室里看不出來,不能驗證。從去年改變了,美國醫學會主席說,你們的中醫是現在的科技解釋不了的。這是很大的轉變。現在美國有11個州把中醫納入到醫療保險系統。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醫要得到各國的承認,不是很快就能促成的。希望將來風靡全世界的是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