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國企改革發展的新常態,通過創新思維理念、方式方法、內容內涵、獎勵機制,轉變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適應國有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常態。要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探索新方法,開創新局面,才能更好地構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常態。
關鍵詞:新常態;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思維;探討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進入了新常態,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都會呈現出新常態。作為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掌握企業職工在新常態下出現的新變化、新需求、新理念,把握好企業發展的機遇,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新常態的發展中來,引領職工的思想潮流,把握職工思想脈搏,順應新常態的發展趨勢。認真的研究新常態給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挑戰、新變化、新機遇,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思維,構建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常態。
一、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
(1)思想觀念上因循守舊。在國有企業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都是年長者,這部分干部思想穩定、政策性強、遇事沉穩,起到了“定海神針”之作用。但是,也造就了他們思想保守、手段落后、不愿意主動接受新鮮事物、不愿意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的弊端,存在思想僵化、落伍時代的詬病。(2)工作方法上有待創新。由于一些領導在思想認識上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誤區,所以,配備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這樣,素質不高人員的工作手段陳舊,方法死板生硬,效果不好,就會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許多的負面影響,使職工對思想政治工作產生厭煩感,隨之產生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的負擔和累贅的錯誤認識。(3)機制體制上不太健全。由于一些領導在認識上的誤區,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的機制和體制不太健全。
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適應新常態
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要通過創新來改變,要通過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內容、手段、機制體制的創新來適應國有企業發展的新常態,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國企發展的新常態中煥發青春,創造效益,構建適應國企發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常態。
創新思維理念,變被動為主動。根據國家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國企的改革要進入深水區,要改變原來固有的模式,打破阻礙企業發展的弊端,給國企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因此,國企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前創新理念,改變原有的模式,改變思想政治工作被動疏導的“勸架”行為,改變矛盾出現事后化解的被動局面。形成主動預防和預判改革中出現矛盾的預警機制。
創新方式方法,變說教為平等溝通交流。國企這次“深水區”的改革,會觸及到少數人的利益和崗位職位。這種利益觸動單靠簡單的思想上說教是解決不了問題,也不能從內心讓這些同志信服的。所以,在這種利益和崗位職位的調整復雜局面前,唯有與這些同志通過不同的渠道和媒介,搭建各種平等交流、回憶過去、相互對比的交流平臺,運用不同平等交流的方式方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讓他們看到利益和崗位調整后也同樣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看到自己的利益是用過個人努力還是有保障的,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在改革中的思想情緒問題。還要根據改革中出現利益再分配、崗位職位在調整的特殊性,開展“一人一事”平等交流,運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思想政治工作的智慧和優勢,有針對性地幫助職工在改革的新常態中舒緩情緒、支持改革,從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精準度和實效性,構建國企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常態。
創新內容內涵,變刻板教育為人文關懷。職工是企業改革發展的主體,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也是疏導人的情緒、做人的工作,然而,人又是情感最豐富、情緒最復雜的個體,所以,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常態下要改變原來刻板教育的模式,用真摯情感和人文關懷,深入職工內心,與職工同呼吸、共命運,才能發揮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大功效。一是要關心職工的基本需求和利益保障。任何改革措施,都是要保障大多數職工利益,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更要把握好這一紅線,這也是對職工在人文感情和利益上的保證。二是要滿足職工精神心理上的需要。在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關心職工生活,為職工擔憂解難,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在業余時間,為職工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產品,滿足職工的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提升職工的滿足感。三是關心職工思想動態,讓職工發泄內心的怨氣和不滿,平衡職工的心態。一些改革措施會觸動到少數人的利益,在這部分人思想上沒有想通時,要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讓他們通過不同的形式發泄出內心的不滿和怨氣,了解他們的所想所思,讓他們獲得內心的平衡。通過以上幾種形式,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拉近職工的思想距離,了解職工心理上的需求,把握職工的思想脈搏,設身處地為職工利益和生活著想,讓職工感覺到大家是一家人、共同體。用思想政治工作感情和人文關懷激起職工的信任感,用真摯的情感喚起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常態。
創新工作形式,變單打獨斗為“大政工”。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新常態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戰,在轉變企業發展方式、主動適應新常態的職工思想問題,顯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單獨能夠完成的。因此,要勇于打破 “政工人員單打獨斗”的偏見認識,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形成行政管理人員、政工人員、技術人員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大政工”局面,樹立“管理人員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大理念,通過專兼結合、“一崗雙責”,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集體大合唱。在形成“大政工”的局面過程中,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穩定作為硬性指標與生產經營指標一同檢查考核,要對每層級行政和黨群領導同時考核這些硬性指標,這是形成“大政工”局面的基本特征。在實施行政和黨群領導“一崗雙責”制度時,職責相互交叉,工作相互支持,形成分工不分家、分崗不分責、分人不分心的“大政工”格局和“同時考核、同時獎勵、同時問責”的三同時考核機制,促進管理層級和諧管理、共同擔當的“雙贏”局面,實現管理上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促進企業轉變經濟形式發展的和諧局面。
創新獎勵機制,轉變重精神輕物質的獎勵。在新常態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突出表彰對國企的發展有著重大貢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樹立的這種典型是國企改革發展中堅力量,所以,對這些有重大貢獻和中堅力量應該像表彰勞動模范那樣來隆重表彰,展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績是抓得住、看得見的。對于成績突出的應該轉變原來只注重精神上鼓勵,而非物質的獎勵,要實實在在的給予物質上重獎和精神上表彰。在表彰中,可以重獎有突出貢獻的共產黨員,提拔重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秀同志。把這些優秀的同志源源不斷的輸送給上級黨委作為后備干部來培養,讓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看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大有希望的,這樣可吸引更多的有能力、有知識、有水平的同志充實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隊伍中來,形成良性循環,建設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新常態。
參考文獻:
[1] 楊建毅.論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三個基本保障[J].學習論壇,2015(01):22-26
[2] 羅惠芬.打造企事業單位軟實力 做好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J].現代企業文化,2014(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