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物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物聯網已經成為了新的國際間競爭熱點。在物聯網產業市場化及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激發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潛能,發展我國物聯網產業,是當前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本文就物聯網的概念,我國物聯網發展現狀分析研究,并對如何發展我國物聯網產業提出了一些戰略措施。
關鍵詞:物聯網產業;發展
一、物聯網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最為認可的物聯網概念是:物聯網是指通過激光掃描器、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通信和信息互換,以完成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管理的一種網絡科技。
二、我國物聯網發展現狀
目前各發達國家在互聯網發展前期掌握了充足的主動權,對于物聯網科技的研發力度也在不斷進步,促進了全球物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國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對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研究,技術水平與產業標準也基本與國際同步,而且在2007年,我國領先世界各國,在ISO/IEC國際傳感網標準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我國提出傳感網體系架構、標準化體系、演進路線、協同構架等代表著傳感網發展方向的頂層設計。并且優先啟動了傳感網標準化制定工作,使得我國成為全球國際傳感網標準化的四大主導國家之一。
三、我國物聯網發展的問題
(一)頂層設計缺乏。各地政府機關為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推動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成立了相關的產業聯盟、生產園區,但大多缺乏科學的統籌規劃,在部門與部門、地區與地區、行業與行業間的分割現象十分普遍,物聯網頂層設計十分缺乏,各行業資源共享也極其不足。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協調機制,重復的建設現象屢見不鮮,極大的消耗了物聯網科研成本,對國家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二)核心技術缺失。現階段我國的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缺乏原始創新,大多是根據原有的信息化技術進行深化和發展,通過新功能的不斷增加,來使其擁有物聯網的相關特性,這樣的創新方式,使得我國很難發掘出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且對國外技術的大量借鑒,也會讓我國的各項專利發明受到很大的制約,國家信息安全沒有保障,電子標簽、傳感器等國外設備的進口,也增加了我國物聯網技術成本,阻礙了物聯網產業發展。
(三)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廣泛設置傳感器是物聯網的前提,這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而物聯網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形成,是快速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辦法。但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缺乏成熟商業模式的推動,嚴重阻礙了我國物聯網產業的推廣與發展。
(四)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機制。物聯網安全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物聯網技術中所用芯片是REID,該芯片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可能使得用戶信息被其他人所感知,暴露用戶隱私,甚至泄露國家機密。
四、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策略
(一)做好統籌規劃工作。充分做好物聯網統籌規劃工作,加速物聯網產業頂層設計。國家可以建立公共物聯網技術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全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加強計算機及網絡、先進微電子、現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基礎技術,以及系統測試、隱私保護、情境感知、編程等共性技術的研發。集合企業、高校、科研所的人才及技術資源,加速我國物聯網產業頂層設計及國內外物聯網接口、規范、標準的制訂。
(二)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在進行核心技術研發工作時,不能一味引進國外技術,還應努力提高我國物聯網技術創新能力。實際研發中,對于國外先進的物聯網技術,不能過分依賴,要找出其優點及技術核心,吸收并改進,堅持結合我國物聯網實際現狀,自主創新,研發出最適應我國經濟環境下的物聯網核心技術,降低物聯網產業成本,保障國家信息安全。
(三)構建完整物聯網產業鏈。現階段我國物聯網商業模式發展,可先借鑒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發展路徑,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找到物聯網產業應用市場。只有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物聯網產業鏈,才能打破各行業間的壁壘,加速物聯網產業市場化及商業化進程,提高各行業資源共享,促進物聯網產業發展。
(四)加強物聯網安全管理。加強物聯網安全管理機制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其一是技術層面。采用相關技術提高物聯網安全防御能力,如身份認證、標簽阻隔、加密等都是較為常見的安全處理機制。其二是法律層面。物聯網涵蓋了我國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安全問題也與人民個人隱私息息相關。因此需要有關部門依照我國國情及相關法律,規范物聯網中人民隱私相關內容,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加強人民隱私保護,維護國家安定和諧。
總結:綜上所述,在物聯網產業發展中,應時刻以應用創新為核心,結合我國物聯網產業特點,充分利用我國現有資源,堅持科技創新,增加行業間交流共享,共同促進物聯網產業發展,加速我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曉鐘,王瑩.我國物聯網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及系統協同度評價研究[J].軟科學,2015,(1)
[2] 賴有水,鄭莉莉,范鵬飛.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分析及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