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伴隨著全球產業結構不斷深化、改革,國際性大分工不斷升級,服務出口貿易發展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競爭日益激烈,服務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直接影響、衡量一個地區乃甚一個國家生產社會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印度經濟近年的發展也成為亞洲經濟增長的一顆新星。雖然,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國家,然而中國現已是向國際開放且競爭力不斷增強的經濟體;而印度則是以服務業為主要支柱。因此,中國可以和印度在服務出口貿易方面加強交流與溝通,建立貿易關系,甚至結成經濟同盟,從而提高自已的競爭力,互惠互利。
關鍵詞:服務出口貿易;中印;競爭力;比較分析
一、中國和印度服務出口貿易的發展概況
(一)中國服務出口貿易發展的特點
(1)以傳統服務出口貿易為主體。我國服務出口貿易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業上。近年來,我國運輸服務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勢頭。例如,2005年,運輸服務、旅游出口分別為154億美元、293億美元,分別是1997年的5.2倍、2.4倍。二者合計占出口的60.3%。而在全球服務出口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咨詢,郵電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2)服務出口貿易結構雖有所改善,但仍不盡如人意。我國服務貿易中,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占較大比重,以金融、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為代表的新興服務貿易比重較小。高附加值或技術含量較高的現代服務貿易發展落后,在全球服務貿易量較大的金融、保險、咨詢、計算機和信息、廣告宣傳和電影音像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務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國際競爭力還不高。就出口總額而言,我國服務貿易出口2002年為394億美元,2006年為914億美元,其中增長較快的有其他商業服務、計算機和信息、運輸、旅游。
(3)服務出口貿易雖然發展速度提高,但規模仍相對較小。我國服務出口貿易與貨物貿易一樣,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4年的54.1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286億美元,其中,出口額從1984年的27.8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89億美元。就占世界服務貿易的比重和世界排名而言,我國服務出口在世界服務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從1995年的1.55%提高到2006年的3.10%,位次從世界出口排名的第16位上升到第8位。雖然,中國服務出口貿易發展速度較快,但是,我國就服務出口貿易在整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而言,不論是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甚至與某些發展中國家相比,這個比重仍然明顯偏低。
(4)我國服務出口貿易從順差到逆差,行業結構情況有所改善。我國服務出口貿易在20世紀80年代一直存在著順差,而進入90年代后,除1994年有順差外,年年都要逆差,并且呈不斷擴大的趨勢,與我國貨物貿易連年順差正好相反(見表1)。造成逆差的原因不是20世紀80年代服務業基礎和出口競爭力比20世紀90年代強,而是20世紀90年代服務出口貿易進口增長快于出口所致。事實上,我國服務業基礎一直相對薄弱,出口競爭力一直不強,這才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逆差的根本原因。
表1 "中國服務貿易規模及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比重和地位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根據歷年《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年鑒》計算得來。
近年來,世界服務出口貿易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向新興服務出口貿易部門傾斜,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出口貿易部門比重有所下降。
(二)印度服務出口貿易發展的特點
(1)服務出口貿易地區格局不平衡性仍然存在。在服務貿易出口前十名國家中僅有中國、印度兩個發展中國家。從服務貿易出口總量來看,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在世界服務出口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在2005年,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這五個國家,服務貿易出口額合計占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37.2%,其中美國占14.6%,英國占7.6%。
目前,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充分意識到抓住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對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開始利用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服務出口貿易。
(2)服務外包成為新的服務出口貿易形式。近年來,隨著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以及系統,網絡,存儲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由業務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術外包(IPO)組成的服務外包正逐漸成為服務出口貿易的重要形式,給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發展中國家是主要的服務外包業務承接地,其中亞洲是承接外包業務最多的地區,約占全球外包業務的45%。
目前,印度是亞洲的外包中心,墨西哥是北美的外包中心,東歐和愛爾蘭是歐洲的外包中心,中國、菲律賓、巴西、俄羅斯等國家已經逐步成為區域性或全球性服務外包中心。同時,世界服務外包的規模將繼續擴大。
(3)服務出口貿易加速發展,得意于科技革命和專業化程度提高。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印度服務貿易開始加速發展。推動印度服務出口貿易加速發展的兩個基本因素:是服務外包和可貿易性提高。前者主要是專業化,社會分工深化,推動制度安排的調整,進而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后者主要是科學技術的作用,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導入,進而產生了巨大的供給。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具有全球和戰略意義。中國和印度的基本國情、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發展歷程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兩國的經濟體制都經歷了由計劃到市場、由封閉到開放的演變, 對外開放水平都呈現漸進式推進的態勢, 外貿發展戰略從進口替代逐步轉為出口導向,強調利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 加快貿易和產業政策的改革, 促進產業升級和競爭力的提高。要提升中印服務出口貿易的競爭力,猶其是我們中國本身的服務出口貿易的競爭力,在看到自身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同時,也要認清其在殘酷國內外競爭格局中存在的短板和缺陷,從而揚長避短,用發展的眼光協調好內外作用力,通過盡可能的又快又好的措施,使其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一極。總之,我國服務出口貿易發展后勁十足,提升其競爭力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