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遼寧省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建設應用型高校的號召,為優化遼寧省高等教育和提高人才素質,積極推進遼寧省內地方高校的轉型。在向應用型轉變過程中,高校轉型的主體-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應實現生態化,才能確保地方高校的平穩轉型。
關鍵詞:地方高校轉型;專業發展;生態化
一、研究背景
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對整個教育改革發展做了全面部署,明確指出,在現代職業教育總體規劃中,應用型高校建設成為整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以此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遼寧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優化我省高等教育和提高人才素質,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省政府出臺《關于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思想。
二、地方高校轉型期專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固有思維與陳舊觀念的存在。高校教師原有陳舊的思想觀念與向應用型轉變的辦學理念之間形成強烈的沖突;高校教師仍然固守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化思維;高校教師對以應用型為核心的新型大學理念與特質認識上混沌不清;對傳統職業教育認識上的刻板印象,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沒有得到廣大高校教師的認同。因此,高校教師首先要進行理念轉型。其次要確立“應用型”始終是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內在特質。最后要正確認識并接納職業教育。
(二)教育理念與知識、能力結構的不適應。在向應用型轉變過程中,高校師資隊伍的教育理念與知識、能力結構不適應轉型。高等院校“雙師雙能型”結構的教師比例偏低,大多數教師尚不具備將知識轉化為應用、實踐教學等能力,因此尚不能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三)人才培養模式和應用型課程體系的陳舊。一些院校專業設置存在盲目追求數量而忽視地方(行業)需求的傾向。在課程體系重構層面,教學單位參與改革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不夠,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矛盾、課程目標與社會需求脫節。因此,高校教師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必須根據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的需求驅動課程改革。
三、地方高校轉型期教師專業發展的出路—生態化模式發展
(一)系統性原則。在教育生態系統中,教育的組成部分及其環境中的各因素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在系統內形成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從而形成了教育生態的系統性原則。要用系統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關注教師教育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關性和動態效應。要求微觀發現,宏觀控制,反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為,追求整體與和諧,做到雙贏乃至多贏。
(二)自然性原則。自然性原則是一切生物所具有的天然屬性。在教育生態系統中,高校教師作為自然生態的成員,其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自然的范疇,并且尊重自然,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在專業發展中必須以生態的思想,使自己自覺地融入社會的發展中。
(三)整體性原則。教師專業發展既是教育生態系統中教師本身的自主發展,也是這個系統中群體的共同發展,因而具有整體性。在實施過程中,高效能的專業發展要求必須始終保持其整體的平衡性,以整體觀念來思考處理問題,并以平衡和協調來保持教育生態圈的穩定。為了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建立一個基于多元評價的、客觀的、認可度高的教師評價機制勢在必行。
(四)可持續發展原則。人類社會的發展充滿著環境危機和社會危機,因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主題。 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不僅指教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更強調教育主體即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實現了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可持續性,才有利于促進優秀人才培養,促進地方高校的順利轉型。
結語:近年來,教師專業的生態化發展已成為國內外教育關注的焦點。以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進教師專業生態化發展必將在我國高校教育領域內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尤其在目前地方高校轉型期這個大背景下,唯有推進教師專業生態化發展,地方高校才能在向應用型轉變過程順利過渡,并最終取得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 朱宛霞.教師生態化發展管理的理論及現實困境解析 《教學與管理》 2015.4
[2] 曹東波.基于多元人才觀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及對策研究 《考試周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