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課程是中職本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在分析現狀與問題基礎上,提出了基于職業取向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改革思路,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評價手段及課程平臺建設的角度進行了探索,以期進一步提升中職本學生的英語能力和職業競爭力。
關鍵詞:中職本;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職業取向
引言:在加快發展職業教育、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試點轉型的大背景下,進一步研究中職本學生的課程體系有著重要意義。大學英語課程是中職本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對實現中職本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提升中職本學生的英語能力和職業競爭力有重要的影響。本文正是圍繞中職本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展開研究。
一、中職本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現狀與問題
大學英語課程是實現中職本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之一,但通過調研發現目前的課程體系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對中職本大學英語課程的相關認識不足,研究相對滯后。通過萬方、知網等數據統計可見,對中職、高職英語教學的研究較多,內容多涉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等,而對中職學生升入本科之后的大學英語課程研究相對較少。其次,中職本大學英語課程本身缺乏體系性和特色性,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不足。再次,中職本大學英語課程缺少與行業、企業的有效銜接機制。在課程建設過程中,行業、企業參與較少,與教育部提出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新機制”[1] 的要求還相距甚遠??傊壳暗闹新毐敬髮W英語課程與新形勢下社會對中職本畢業生英語能力的要求脫節,造成畢業生的英語素質無法適應實際工作需求。
二、“基于職業取向”的課程設置原則
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有不同的教育基本特征,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基本特征包括“應用性”、“技術性”和“實踐性”,從人才培養目標上來說,要“為技術生產領域培養能夠綜合應用各種技術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生產現場實際技術問題、進行生產現場管理和監督等工作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2]因此在課程設置時要充分考慮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堅持將促進學生能力發展放在首位。
“基于職業取向”的課程設置就是要從社會職業崗位實際需要出發,以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為基礎, 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特質需求。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服務于學生的職業需求: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要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緊緊圍繞職業實踐能力要求;2)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學習,同時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 3)面向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滿足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要求。
三、基于職業取向的中職本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
(一)調整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應明確涵蓋以下這幾個方
面:第一,要提高中職升本學生的英語基本素質。中職學生大多英語基礎較薄弱。大學英語課程要傳授和夯實必要的基礎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基本技能的訓練,尤其是聽說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形成繼續學習的能力。第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通過大學英語課程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的深度結合,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滿足將來行業和企業對學生英語素質特殊化的要求。第三,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掌握日常交際和職業發展必備的技能,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滿足社會需要。
(二)調整課程內容:四位一體的模塊結構。基于職業取向進行大學英語課程內容調整應以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確保各項課程目標都有相應的支撐課程或課程模塊。根據課程目標和人才培養的不同階段,可將中職本科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調整為四大模塊,分別為基礎英語模塊、專業英語模塊、語言應用模塊和語言文化模塊。其中基礎英語類課程在第一學期進行,主要關注語言基礎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側重聽說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訓練,確保中職英語和應用型本科英語教育的有效銜接;專業英語類課程在第二、三學期進行,側重基礎專業能力的培養,教學的具體內容和難度要根據不同的行業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以確保學生在畢業時具備職業崗位所要求的專業英語素質;語言應用類課程主要圍繞職場英語展開,訓練學生日常交際和職業必備技能,側重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語言文化類課程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英語綜合素質為重點,可貫穿中職本學生英語學習的始終。從課程的形式上來說,主要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課包含基礎英語類、專業英語類和語言應用類課程,選修課主要包括語言文化類課程。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塊突出了不同人才培養階段的不同教學側重點,體現了基礎性、專業性、人文性和實踐性的特征。
(三)調整課程評價手段。課程評價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對于實現課程目標至關重要。第一,調整課程的內部評價機制:要改變以書面考試為主的單一的評價方式,使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重視實踐性考核。第二,調整課程的外部評價機制:以職業能力為標準,以上崗適用為目標,通過企業和行業深度參與的“實習考核”、“綜合素質考核”、“英語職業資格證書”等形式,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進行實戰式考核,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上崗適應性和行業發展對課程的認可度等,真正體現基于職業取向的課程設置原則。
(四)打造校企對接平臺和課程學習平臺。打造校企對接平臺可以吸收社會的物質資源和智力資源,增強辦學的活力,有助于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課程體系改革。通過校企對接使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到中職本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中來,使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開發和考核體系等更具有實際性指導意義;通過企業走進課堂和學生到企業實習,使學生充分了解行業、企業現狀,準確把握行業、企業對畢業生英語知識、能力的要求,促使學生更積極有效地參與英語學習活動,更加關注自己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轉變,主動去適應社會市場和相關行業的發展需求;通過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進修能夠把實際工作環境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要求引入到教學中,進一步推動中職本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打造課程網絡學習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大量資料,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學習手段補充課外知識,不斷了解外部世界的新變化,進一步培養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態勢,滿足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要求。
結束語:隨著職業教育的加快發展和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試點轉型的啟動,推動中職本科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诼殬I取向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構建為這一改革提供了思路,為中職本學生真正成為具有競爭力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搭建了腳手架。
參考文獻:
[1] 孫睿.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65-68.
[2] 鄂甜. 中職、??聘呗毢蛻眉夹g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分層解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5(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