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PPP特許經營模式融資,政府部門和私有組織可以取長補短,政府公共機構發揮政策優勢,私有組織發揮技術與經濟優勢,雙方形成互利的長期目標,有效的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PPP項目運營時間長、涉及面廣,面臨多種風險,對風險進行因素分析,進而有的放矢的控制這些風險,才能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PPP項目;風險因素分析;控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加強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近年來的主題,而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僅僅依靠政府財政的力量遠遠不夠,特種經營融資模式應運而生,如BOT、TOT、PPP特許經營模式。其中PPP模式在項目初期就可以實現風險分配,同時由于政府分擔一部分風險,使風險分配更合理,減少了承建商與投資商風險,從而降低了融資難度,提高了項目融資成功的可能性,成為城市建設項目融資首選。而PPP項目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建設活動,風險存在于項目的整個壽命周期中,掌控這些風險,才能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一、PPP項目風險因素分析
(一)宏觀風險因素分析。(1)政治風險。政治風險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國內政治環境風險,主要包括政局不穩、政治抵制或敵對、資產征用等;一類是項目所對應的政策、法律的穩定性風險,包括項目審批與許可的延誤、稅收政策變化、交通行業法規變化等。(2)經濟風險。經濟風險主要包括金融風險與市場風險。金融風險主要是指匯率、利率以及通貨膨脹風險。市場風險主要指市場需求不足導致未來收益不足的風險,對于交通項目,客流量的預測往往過于樂觀,而實際需求低于預期需求,導致項目公司收益達不到預期水平。(3)法律風險。PPP項目涉及較多的法律法規,需要相應健全、穩定的法律法規為支撐,而
PPP模式發展時間較短,法律法規還不穩定、完善,極有可能產生法律風險。(4)自然風險。自然風險主要包括地質風險、氣候風險和不可抗力風險。
(二)微觀風險因素分析。(1)融資風險。融資風險既包括政府向私有組織招投標的風險,也包括私有組織向金融機構融資的風險。只有項目能夠帶來收益,各種環境相對穩定,能夠給各金融機構以信心,才能保證私有組織融資成功,否則或融資成本過高或融資不力直接取消中標資格。(2)建設風險。政策支持、融資到位,一切前期條件滿足也會產生建設風險,主要包括設備獲取風險、技術低下風險、成本超支風險、質量不達標風險、施工安全風險、延遲完工風險等。(3)運營風險。在項目的運營階段,由于經驗不足、管理水平落后、準備不足等原因,導致運營企業也面臨著多種風險,如運營費用、維修成本過高,運營收入較低,運營安全性低等。(4)合作風險。合作風險主要指政府與私有組織合作不暢產生的風險。在實際項目建設中,往往由于雙方溝通不暢,權利分配不當、風險分擔不清而影響項目的建設,對項目產生不良影響。
二、PPP項目風險控制
(一)宏觀風險控制。(1)政府力量。 針對多數宏觀風險,即使政府作為PPP項目責任方也無法完全控制,如經濟風險、自然風險、政治環境風險等,但有些宏觀風險可以控制,如提高辦事效率,做好項目的審批工作,縮短談判時間,健全相應法律法規,保障項目運營期政策法規的穩定性等。(2)私有組織力量。對于宏觀風險,雖然私有組織無法阻止其發生,但可以事前進行相關準備,將風險降到最低,如進行宏觀風險投保,將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協議中規定發生宏觀風險的補償或保證等。
(二)微觀風險控制。(1)項目前期風險控制。項目前期風險包括融資風險、合作風險等。融資方面:私有組織在進行融資時,需要考慮融資的成本、使用期限、到位時間等,以降低資金的融資時間與成本,保證資金的持續使用;合作風險方面:政府與私有組織應多方位考慮,充分溝通,盡量協議化,避免責任推諉。(2)項目中期風險控制。項目中期風險主要包括建設風險,私有組織應首先選擇有能力、具有良好信用、豐富施工管理經驗的施工承包商,就項目建設涉及的全部事項進行溝通、談判,簽訂協議,要求施工承包商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3)項目后期風險控制。項目建設完成后進入運營階段,運營是企業收益的回收階段,所以私有組織需要關注項目的運營收益,根據運營情況進行相應調整,需要專業的運營管理人員,保證運營的順利進行。同時,運營期間還需要關注運營服務質量,保障項目的安全。
結語:分析PPP項目的風險因素,了解風險的類別與責任方,有利于有效的控制風險,在項目前期、中期、后期實現風險的防范與分擔,降低風險。
參考文獻:
[1] 桑美英.基礎設施 PPP 項目的風險管理研究 [D].長安大學,2014 (4).
[2]顧曼.PPP 模式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公私雙方風險管理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