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改革方針的正確指引下,教育界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漸漸從課堂上退出,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滿足高中生身心發育的規律,高中物理教學實施改革策略義不容辭。那么怎么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導入課程教學中,這已經成為高中物理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學習方法
高中物理課程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課程內容難度越來越大,此時高中生面對的挑戰隨之增加。教育改革的實施,緩解了學生學習的壓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范圍,此時高中物理教學質量邁向新的巔峰。本文作者對物理教學改革的嘗試做出了客觀的解析,并積極思考,旨在闡述教學改革發揮的意義。
一、嘗試將計算機技術滲入高中物理教學中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技術本著便捷的優勢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是對改革創新教學理念的追隨,信息技術與物理知識的有機結合,使物理知識鮮活起來,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致提高了,在提高成績的同時完成了對物理教學改革的任務。
例如,在高中物理“重力勢能”的教學課程中,教師利用計算機技術下載勢能應用的圖片,例如,發電廠利用湍急的水流去完成供電工作,過山車的勢能能夠轉化為動能,木匠利用鐵錘打木樁時也有勢能的應用……通過多彩的圖片,給學生帶來了視覺的享受,提高了他們探究“Ep=mgh”的興趣,解析了重力勢能與物體重力、所處位置高度的關系。在物理教學改革進程中嘗試利用計算機技術,豐富了教學形式,在本節課堂上借助圖片的效果,學生對“機械能守恒定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改革中采用信息技術,是對素質教育理念的響應。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鼓勵他們通過計算機技術搜集更多的與物理實驗有關的視頻,在此基礎上物理教學工作更容易開展,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與鍛煉。
二、嘗試豐富物理評價體系,將學生能力發展情況融入其中
將高中生探究、自學、互動能力的發展狀況填充到物理評價體系中,可以健全發展性評價模式。該種評價體系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學習效果評價有機地整合起來,打破對過去只通過學生卷面分數去判斷其學習物理知識效果優劣的局勢,對其是一個有效的扭轉。豐富物理評價體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可以通過卷面考試檢驗學生對定理、公式的記憶程度;其次教師可以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判斷學生的動手能力;再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與教師以及同學間的互動情況,完成對其的評價工作。
三、嘗試在物理教學改革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習習慣間接地影響著學生學習方法的確立,而學生的學習方法直接關系著物理知識的吸收效果。《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索,善于總結的學習習慣,在教學改革的召喚下,作者認為學生的學習方法應該扭轉,力爭建立全面而開放的系統,促進他們身心的綜合發展。那么在物理教學改革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應該具備以下的屬性:
1.獨立性。這是對傳統“授教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旨在使學生發揮主動性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物理課堂上,教師為了達到教學改革的目標,不是將“加速度”的定義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在習題演練中對其有初步的認識,這樣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就取得了成效。
2.問題性。問題是學習行動產生的驅動力。嘗試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善于動腦,樂于提問的好習慣,可以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致,同時使他們的創造能力增強。我們仍以“加速度”的物理教學課程為例,在該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提問,有學生提出這類問題“加速度是不是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呢?”“質量小的物體加速度是不是很小?”在學生的提問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教學改革的宗旨也體現出來了。
3.體驗性。以上述為例,教學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可以利用打點計時器對“加速度”的本質開展探究實驗。
其實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可以嘗試的渠道很多,除了上述的以外,教師還可以嘗試改變教學方向實現改革,還可以嘗試將立體化教學模式融入教學改革中。其實無論嘗試采用什么方法策略使高中物理發生改革,其總體目標是一致的,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探究、創新能力,教學改革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它可以協助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取得教學成績實現最優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珍發,郭繼成.給學生一個多維的物理世界[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
[2]張曉芳.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方法的幾點嘗試[J].中學教師,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