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培養美術特長生的教學策略中,教師不僅要落實教學目標,還要結合美術特長生的具體特點,通過更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其綜合實力的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下面就美術特長生的教學,作一簡單探討。
關鍵詞:美術特長生;教學;策略;目標教育;實踐
一、轉變傳統教學方式,順利實施各項教學目標
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上,大多是“一支筆,一張紙,一張桌子”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面講解這次考試可能會考的知識點,學生在下面不停地畫。事實上,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這么多年,這種傳統以應試教育為唯一目的的教學模式已經到了該轉變的時候了。
在多媒體手段如此發達的今天,沒有哪位老師不覺得使用多媒體更能給學生帶來好處,給教學帶來便利。在美術課上,教師可以嘗試以美術欣賞課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利用錄像觀摩、圖片欣賞等方式組織教學。美術課中重要的是對學生靈感的啟發,啟發學生對線條、色彩、圖片的感知,所以,即使教師滔滔不絕地講也比不上圖像對學生帶來的視覺沖擊。在各學校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教室有很多,美術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
同時,除了學校的必修課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美術生進行專修課教學,在傳統課程之外,盡量為學生多開發新課程資源。教師通過到美術館、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的參觀活動,帶領學生學習生活中美的藝術;還可以利用美術工作室對學生進行教學,講解色彩搭配、線條的流暢度等等;也可以適當舉行一些針對美術特長生的講座,邀請名人名家開設講堂,豐富學生的美術資源。教師應將這些學習計入學生的教學評價中,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重視,提高學生對這些課程學習的參與度。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感知的能力,還可以彌補課堂教學資源有限的缺點。
通過新的教學方式,開發研究新課程,有助于一掃應試教育的陰霾,順利實施素質教育各項目標,將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互結合,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美術特長。
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有的放矢進行教育
我國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曾經說過:因材施教。這句話放到美術特長生的培養方案上同樣適用。在美術特長生的教育過程中,美術老師應該明白:美術是個性化教育,真正成功的教育應該是使“一千個畫家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要畫成一個角度。所以,這就啟示美術教師,在對美術特長生進行教學時,要承認每一位學生在欣賞方式、思維角度上的差異,允許這些差異的存在,弘揚學生的美術個性,不扼殺學生審美的獨特性。既然是特長生,就更應該發揮學生的個性,進行個性化教學,將“特”字一路貫徹到底,有的放矢,量體裁衣,因材施教。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水平、個性要素、繪畫能力的不同,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分類教學。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意向分組,相同意向的學生分為一組,分類編組,嚴格按照學生群的現實水平和個性差異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都能獲得符合自己發展規律的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繪畫潛能。教師還可以根據每一位特長生的美術科目目標和想要報考的學校、專業進行研究,依次進行個性化教學。關注發展中的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在認識技能、情感創造等價值體系上都可以得到個性化發展。
教學目標執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結合學生現實,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和生成狀態,適時調整,靈活改變教學設計,對學生進行教學,以達到學生和教師都滿意的目標。傳統教育大多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由度較小,這就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發揚學生的個性。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研究性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研究作品的色彩、線條、立意等,樹立學生主體學習的意識,主動研究美術,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個性審美體驗,更好地培養自己的美術個性,使每一位學生在美術文化感悟能力和美術情感調度能力上都得到發展,提高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了創造能力的更好發展,教師要允許學生在發展水平上呈現出差異性,有的學生吸收新知識較快,而有的學生消化新知識速度會慢一些;教師還要允許學生美術興趣的不同發展方向,讓每位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創造出美的作品。給學生一些時間消化靈感、消化知識,留給學生足夠的個性空間,讓學生在愉快的教育氛圍中自由馳騁,這是每一位美術老師都要關注的問題。
發揮學生的個性,也不是任由學生散漫發展、無所事事,有的放矢一定要有效果。教師可以定期對學生的發展狀況做追蹤,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實時記錄學生在課程考核、審美情趣、等級評定等方面的成長狀況,以便進行長期關注,更好地培養學生。
三、向學生提供欣賞目錄,滿足學生審美需求
培養美術特長生,教師需要根據美術課程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美術欣賞目錄,以此提高美術生的審美水平,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
在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同階段,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標訓練。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相應水平的優秀繪畫和更高水平的作品,請學生進行鑒賞,重點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繪畫技巧。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能夠發現美,提高審美情趣。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模仿、創作大賽,訓練學生的素描、色彩運用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各種渠道,向學生介紹古往今來、世界各國美術大家的成功經歷,讓學生在人文教育中實現對美的向往,發自肺腑感受美術的力量,讓他們堅信自己的與眾不同,激發學生的審美需求。
四、加強美術實踐教學
美術學習,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公之于眾,讓人欣賞。在課堂里畫得再好,不如出去走一走更好。即便是美術生,教師也要多帶領學生參與到藝術實踐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感悟藝術,發展美術能力。
教師可以為學生舉辦一次畫展,將學生作品在學校展覽區進行展覽,邀請全校師生進行欣賞。這不僅可以激勵學生潛心創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優越感和學科自豪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肯定的力量。教師也可以利用學校舉辦大型文藝活動(節日晚會、演講大賽等)的機會,讓美術特長生參與到舞臺設計、畫展布置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真正的實踐教育,將實踐轉化到實際運用中。對于美術特長生來說,在畫室里面或課堂上學習得再好,都不能算真正發揮了美術價值,想要把美術技能發揮出最大效益,只有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真正創造出美的作品,學生的藝術價值才算得上是真正實踐。
五、創設高雅的藝術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美德教育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會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在環境中改變自己的審美傾向。高雅優美的環境可以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與向往,低俗污穢的環境會降低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變成“審丑”。因此,為美術特長生營造良好的藝術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學校培養特長生的計劃中,教師可以建議在校園里面多放一些藝術家畫像、優秀藝術品、名家畫像等。利用這些向學生傳達專業技能、美育思想,促進學生對美術藝術更高境界的追求。教師還可以舉辦藝術家畫展或者主題板報,向學生介紹名人名家創作思想、藝術魅力等,為學生創造更優良的美學環境。
在對美術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改革要求和學生審美需要,轉變落后教學觀念,在人文教育中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通過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等教學方式,為美術特長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參考文獻:
[1]周成平.外國優秀教師是如何教學的[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大根.學校美術教育目的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