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媒體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其應用價值,從而使信息技術由一種輔助手段繼而轉化為學習工具,成為課程實施的有效載體,切實為課堂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載體
當今的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僅是學習方式的變革,而更突出地趨向于教學目標的多元化以及教學資源的深層次化。在課堂教學這一課程實施的具體過程中,信息技術作為媒體工具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已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并且已經成為課程實施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載體。那么,信息技術作為一項教學媒體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會產生怎樣的效應呢?
一、信息技術作為媒體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能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1.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轉變
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的有效發揮,也是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的全新構建。誰都不會否認,不轉變學習方式,就不會有學習效率的突破,而沒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就不會有更具生命活力的嶄新學習方式的產生。
在新課程學習方式推廣和運用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信息技術對于每一個學生而言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易于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至學習興趣倍增。難怪有的老師深有感慨地說:“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幾乎不用組織教學這一環節,學生的興致自然就來了!”其次,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恰當地利用教學軟件,既可以適時對學生提出問題,啟發思考,又利于學生的探究與交流,還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2.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可以說,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實現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在多媒體的環境下教學,學生學習興趣的倍增,已經成為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2)在多媒體的環境下教學,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為實現高效課堂的保障。
(3)多媒體的教學環境,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4)多媒體教學環境,為學生自身良好學習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可能。
二、信息技術作為媒體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能廣泛地拓寬課程資源
課本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作為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這既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為學生能力的形成與提升創造了條件。
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材中,關于相反數的判斷,教材文本只給學生呈現下面兩個問題:
(1)符號相反的數互為相反數;
(2)符號相反且絕對值相等的數互為相反數。
為了加深學生對相反數這一知識的理解,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我又提出了這樣的幾個判斷正誤題:
(1)正數和負數互為相反數( )
(2)任何一個數的相反數都與它本身不相同( )
(3)任何一個數都有它的相反數( )
(4)數軸上原點兩側的點所對應的數就是一對相反數
( )
這樣,通過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拓展,有效地彌補了學生認知上的不足,大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信息技術作為媒體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能夠廣泛地拓寬課程資源,集中體現在:
(1)多媒體為課程資源的拓展創設了廣闊的空間,變“想得到”為“做得到”。
(2)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運用,為課程資源的拓展節省了寶貴的教學時間。
三、信息技術作為媒體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能有效地促進教學諸因素的多維整合
所謂的多維整合,體現的是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等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關系。
(1)課程內容可以通過一定的信息技術手段,組合成作為整體的一個課程系統,并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系統,這樣,使信息技術真正運用到學生的學習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繼而使信息技術轉變為學生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
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既是技術手段的實施,又是在網絡環境下學習方式的建構,換言之,這是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習質量的有效舉措。
(2)信息技術為教法及學法指出了正確的導向。
(3)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尤其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設計中,越來越體現出人性化、交互性以及自主性等特征。
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介紹《周髀算經》中古人對勾股定理的發現過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古人對話,既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與探索精神,又加深他們對勾股定理概念的理解與領悟。
總之,我們把信息技術作為媒體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就是把信息技術由一種輔助手段繼而轉化為學習工具,使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不再是一句空話,并最大化地發揮其應用價值,讓信息技術成為課程這一教學實體的有效載體,切實為課堂教學服務,為高效課堂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孫紅霞.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教法[J].民風(科學教育),2013(4).
[2]黃勇功.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的六種教法[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