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學是一門實用性和科學性都很強的邊緣科學。因此在教學中絕對不能離開改革創新這片沃土。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教師必須認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需要更新觀念,更需要創新思想和與時俱進的思想。讓學生在獨立、平等、輕松、和諧的環境中發展學習個性,實現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與創新性,從而讓生物課堂充滿時代氣息和活力。
關鍵詞:教學方式;學案教學;三疑三探;有效性
教學改革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且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教學策略本身所具有的動態生成性、選擇性、綜合性、靈活性和創新性等特點,導致教學策略并不是一成不變、整齊劃一和一勞永逸的。所以教學要在不斷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與自我創造的過程中持續變化和發展。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特點、學科特點、培養目標、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師生的關系、學校的條件等因素,不斷地進行研究、實踐和探索,精心選擇、設計適宜的,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對某一學科進行高效學習的教學策略。
從教十幾年來,我嘗試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同時也在不斷地挑戰、超越自己,但教學方式中目前被我采用較多的還是學案教學,學案教學模式雖然是一種新的課堂模式,但它打破了以往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代之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
一、實施學案教學模式過程中發現的不足
1.從教師角度來講,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不夠,對引導學生在自學基礎上課堂生成問題能力的培養做得不夠,課堂教學程序化,嚴格按照“自學導學—課堂重難點突破—鞏固訓練—拓展延伸”的四環節教學模式組織教學。這樣使課堂教學變得過于機械化。
2.從學生角度來看,首先小組合作學習不能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學生只習慣做聆聽者,沒有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其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3.較少傾聽學生的想法。學生層次不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差異,自學過程中可能會發現許多各個層面的新問題,提出各種不同的思考和質疑。及時從學生的反饋中發現這些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學案教學中沒有注意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選擇,也很少傾聽學生的想法,這樣使學案的使用不夠靈活,所以學生的興趣也不夠濃厚。
面對學案教學的這些困惑,我思考了很多,琢磨了很多,但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就在這時我校開始分批去河南西峽一高學習“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同時在王校長帶領下掀起一輪課改的新時潮。可是我校老教師執意守著傳統教學不敢釋放,中年教師不能大膽帶領學科組進行課改,青年教師只能坐守觀望。但是從西峽一高的學習和對我校部分課改教師公開課的學習,這些經歷對我是受益匪淺。
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優點
1.完全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讓學生學會主動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歸納創新問題。
2.養成了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表達、認真傾聽和不斷反思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了他們組織、表達、思維、創新等方面的能力。
4.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思考、探索、快樂,全面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教與學方式的徹底改變。
這時讓我感到很驚喜。我發現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優點,也恰好互補了學案教學的缺點。于是我開始試著將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使課堂變得活起來,效率高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我發現“學案教學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有效結合很好地體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將它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利用學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通過三疑三探還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貫穿著“疑”和“探”兩個字來激發求知欲望,以培養學生的設疑探究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為目標,巧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學生大膽質疑,積極回答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品嘗到了學習的樂趣。有了這樣巧妙的結合,既克服了學案教學靈活性差、容易限制學生思維空間的缺點,又克服了三疑三探教學過于開放的缺點。這一方式真正融入日常課堂教學中,實現了不同教學方式的巧妙整合,明顯改善了學與教的課堂環境。今天,我對兩者教學策略的有效結合無論在新課,還是復習課的應用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在我校得到了推廣。同時我也高興地說:“疑探教學為我的學案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此使我所編寫的學案更加簡單化,更加容易化,同時解脫了編寫學案的煩惱。”
總之,課堂教學的確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創新探索。只要我們不懈地堅持下去,相信我們一定會找到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新型課堂。這是筆者對教學過程的一點淺談,有不到之處望各位專家、各位讀者指正。
參考文獻:
[1]陳敏.新課程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陳彩燕.高中生物課堂學案教學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