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后,高中歷史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在此背景下,改善學生思維方式,鍛煉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為發展的需要。對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進行了簡要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有著深刻影響。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可細致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通過一些具體的手段來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研究發現,高中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比較活躍,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把握這個重要的時期,培養學生形成歷史思維能力。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不但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也要提升其探索能力。
一、歷史教師需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出現知識面不夠廣的問題,就只能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從而難以游刃有余地講解歷史知識點,這就會出現講課不生動,難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就更談不上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豐富自身歷史知識的儲備,例如,在講世界史中關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這一知識點時,歷史教師如果沒有對政治經濟學相應的知識加以學習與掌握,就會使得教師在講授這一部分歷史知識時出現難以解釋清楚其中深刻內涵的情況,從而使學生也比較難以理解,因此要加強知識儲備。教師可通過定期舉行相關的知識培訓,來豐富知識儲備,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為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課程教學中的針對性,培養學生歷史感
作為學生應該有深厚的歷史感,可目前絕大多數學生在沉重的應試教育框架中只是喜歡歷史,但對歷史課程提不起興趣。要想改變這種矛盾的局面,高中歷史老師應該將學生的歷史興趣和歷史觀念相互融合、合二為一。可通過圖書、網絡收集相關資料,接著從學生熟悉、經常交流的社會熱點或熱播討論的影視題材切入,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最后還要對所講課程進行延伸,布置并安排相關任務讓學生主動完成,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歷史話題的討論,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習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感。例如,電視劇《甄嬛傳》,講述清朝雍正年間,美麗善良的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于謀權的深宮婦人的故事,教學時老師就可以把這部電視劇融入清朝歷史的講解中,既有針對性又有趣味性。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選擇上,可以通過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引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根據教學的目的,圍繞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和知識難點來進行,使學生能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學習教材中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以及歷史思維能力。比如,高中教師在對《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這一節內容進行講授時,可以根據其中“西周宗法制”這一知識重點設計一些較為淺顯且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如“宗法制的內容核心是什么?”“宗法制有哪些特點?”等,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積極地對問題進行思考,促進學生活躍的思維活動。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高中歷史教學老師在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挖掘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這樣學生才可以充分體驗,把歷史學得更透徹。教師不需要講得太滿,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式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合作、討論、學習、探究,學生可以直抒己見、主動思考。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領悟會更加深刻,還會得到不一樣的啟發和收獲,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疑問、困惑進行引導、開發、小結,讓學生豁然開朗。這種主動性發揮會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發現、勇于探索,自然而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分辨對錯,真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還能夠增強學生對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對世界有更充分的認識,眼界更加開闊。
參考文獻:
[1]賈琰.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初探[J].學周刊,2016,16(27):189-190.
[2]胡小麗.淺談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6(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