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致課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而教師的任務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是自主學習。在高中政治精致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自主學習”為基礎,以“合作探究”為橋梁,以“精講釋疑”為關鍵,以“拓展延伸”為手段,以“當堂集訓”為目的,將這五環節作為精致課堂的必然環節,并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效率,讓“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常態。
【關鍵詞】五環節;構建;高中政治;精致課堂
精致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是“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課堂教學逐漸由“師本”向“生本”轉變,由“講堂”向“學堂”轉變。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讓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常態?在精致教學實踐中,本人嘗試使用“自讀設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本文將結合《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十課第二框《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的教學,展示高中政治精致課堂的設計理念與實施過程。
一、自主學習:基礎知識的梳理
“自主學習”指依據自讀設計的要求,閱讀教材。教材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資源,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培養學生閱讀教材的習慣。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學習教材基礎知識,在自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提煉重點,把握整體。比如:《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自主學習設計如下:
1.創新推動會生產力的發展
(1)科學技術的每一進步都是通過______實現的。
(2)具體表現。
①更新了人們的_________,促進了生產技術的進步。 ②提高了勞動者的______________。
③開辟了更廣闊的_____________。
④推動了社會_____________的發展。
2.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1)地位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_____________和變革的_____________。
(2)作用
通過理論創新推動_____________創新、___________創新、_____________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
3.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1)人的_____方式決定人類_____方式的變化。
(2)實踐基礎上的________創新和理論指導下的_____創新,使得人類思維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3)人類文化的發展是通過____________實現的。
(4)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_____________,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_____________,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_____________。
學生通過預習,依據以上要求,在書本上進行標記,標記有助于學生理清條理,空格有助于學生突出重點,時間的要求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在教學實踐中,學生通過閱讀,基本能夠準確地把握本框學習的重難點。自主學習能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做好課前儲備;標記能讓學生識記知識,理清條理。在閱讀過程中,要養成“眼到、手到、心到”的習慣。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學習教材基礎知識,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預測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就這些疑難問題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少走彎路,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二、合作探究:重難點知識的升華
在本環節中,教師導學,以導促學,注重學法指導。在合作探究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處理好“導與學”的關系。通過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合作探究,才能釋難解疑。值得注意的是,探究的內容是學生在教材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地方,在探究的方式上,應注重思維的邏輯性與系統性。可以讓學生閱讀相關情景材料,然后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來回答相關問題。比如:《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合作探究的材料如下:
材料:20世紀80年代,廣州標致和上海大眾都是中國和外國企業合資的知名企業,隨著時間的推移,廣州標致505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小,最后停止生產。而上海大眾卻發展越來越快,慢慢占有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廣州標致車引進國外生產線后,企業不注意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沒有起到引進外國技術的作用,企業汽車的國產化率很低。而上海大眾企業,從引進國外生產線的第一天,就注意對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2016年首月,上汽大眾再次奪得單月銷量冠軍寶座,旗下多款車型領跑各自細分市場。正是憑借這么高的國產化率,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產品成本大幅度下降,贏得了價格優勢,也贏得了競爭優勢。同時大眾汽車還進行了大范圍的技術創新,使引進的技術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從而使企業走在了別人的前面。
思考:上述現象說明了什么道理?給我們哪些哲學啟示?
在本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全面地理解書本內容知識,而不是直接給學生一個答案,也就是說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幫助學生搭建一個知識體系與框架結構,明確學習的方法。通過以上背景材料,教師要幫助學生從創新的作用角度引導學生思考,要學會運用辯證思維,從多個角度對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創新與生產力、生產關系以及與人類思維和文化發展的關系。另外,還要注意依據全面觀,對誤區進行設疑提問。比如:師:(提問)只要創新就能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嗎?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原因。師:(點撥)人們在實踐中一定會遇到新問題、新情況,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用新的觀點、方法去解決。要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就必須創新,但創新僅是其中的一個主觀條件。人們只有具備正確的世界觀、良好的知識構成、創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觀條件,同時又能尊重客觀規律,充分利用客觀條件,才能推動事物向前發展。
三、精講釋疑:反思質疑,知得失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自我反思、總結、提升的過程。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不善思考、懶于思考、不會思考,養成依賴性和懶惰性。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鼓勵學生學會質疑,大膽發問,讓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本環節的設計理念是:在思中學,自思得疑,注重培養問題意識。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構建知識體系,總結自主學習成果,在梳理已獲知識的基礎上,提出還存在的困惑與疑問。而精致課堂對“思”的要求是: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歸納,寫出疑惑,時間5分鐘。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通過學生課堂自述及檢查自主學習單“問題記錄”來檢驗學生的學習反思過程。因本框是第十課第二框,學生對哲學的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而且內容也相對好理解,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此,在自主學習單“問題記錄”中主要有以下問題:1.技術創新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什么關系?2.制度創新的意義?3.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經歷了一個什么樣的過程?是什么推動了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這些問題反映了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與疑惑,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和重點講解的問題。
四、拓展延伸:知識遷移的橋梁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既是《考試大綱》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提高學生廣泛遷移知識的能力,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素質,而且能讓學生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促進自身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過于重視對知識個體的孤立、機械性記憶和理解,就事論事,割裂了知識點間的聯系和對知識點之間關系的融合性理解與應用。而現代學習十分重視知識的遷移問題,學習的目標是學生形成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所以這一環節的設計理念是:將書本上的原理與實際生活有效地結合。比如:在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時,我會引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這個時政材料例子,讓學生來探討思考1.科技創新的辯證法依據有哪些?2.科技工作者進行科技創新有何重要意義?
五、課堂檢測:自主檢測,需反饋
經過了前面四個環節的學習,最終要對自主學習的效果進行檢測,這就是“練”的環節。本環節的設計理念是:課前自測,自察自糾,注重問題反饋。通過“課堂檢測”,一方面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帶著問題進課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反饋平臺,讓教師了解學生自測情況,針對問題進行備課教學。自主檢測題一般為選擇題,題目要精選,要盡量能涵蓋本課教學的知識點,對于重點知識可以選擇多道,從不同角度進行檢測。練要精練,這就要求題要精選。選題要有目的性、創造性,教師可以對一些原題進行改造,一是材料的更新,用最新的素材,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題肢的變化,增加或減少陷阱,以改變試題難度。在本課的訓練中,我選擇了《創新設計》基礎題中的3道題,加以適當改造,考查了創新的哲學依據以及創新的作用的。通過“練”的反饋,可以看出學生對主要問題的理解,這就為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真正體現了“以學定教”。精致課堂要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習慣。設計“課堂集訓”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依據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陳再發.讀導思練 高效自主——高中政治“自主學習單”的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6(14):241-242
[2]丁麗娟.高中政治新授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現代閱讀,2013(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