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思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是學習者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是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改進的學習行為,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重要表現。如何在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反思性學習?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積極的思考和探究。
【關鍵詞】反思性學習;初中思品課教學
一、抓好“前、中、后”三環節,強化反思意識
1.強化學生課前預習過程的反思意識。讓學生對課前自學的效果和產生的疑問進行反思。在自學中培養獲取信息、提煉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
2.強化學生聽課過程中的反思意識。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聽別人講述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時,他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頭腦中的每一個神經都會聚集在這件事上,他的思維達到空前的活躍,而且易對不同的觀點產生質疑,并有一種表達自己觀點的強烈欲望。
3.強化學生課后復習中的反思意識。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敢于對權威觀點提出質疑、勇于把自己的看法告訴別人的精神。在課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各抒己見,充分發表自己對有關時事、人物的評論,從而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二、創設反思情境,促使學生的反思性學習
1.在反思生活經歷中,感悟知識。初中思品課教材在設計時,把理解的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沖突中去感悟、去選擇。如:在學習《豐富多彩的情緒》這一節時,為了探究情緒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我先出示了三名同學面對考試成績的不同情緒反應,再讓學生回顧、反思自己的親身體會,歸納出情緒給自己帶來的影響,然后師生共同提升理論,指出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并邊歸納邊用幻燈片逐一展示,這樣從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提升出的道理,學生更易于掌握。
2.在反思教材中,體驗知識。新初中思品課程標準要求:“注重與學生社會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拓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體驗,促進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可見,初中思品教育不在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在于讓學生體驗與實踐。因此,我曾經讓學生圍繞“提高警惕,防范侵害”這一主題來編小品、演小品,在表演活動過程中去理解、體驗思品課本的相關原理。學生表演的內容有:面對校園暴力的存在,要注意“謹慎交友,樂交益友,不交損友”;面對別人叫你一起去敲詐勒索,要“報警舉報”……通過這一系列表演活動,學生自然能做到明理導行。
3.在反思做題中,提高實踐能力。由于學生的思維活動具有內隱性的特點,他們在解決問題時很少會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而是習慣于“做題——對答案——再做題”,以解決問題為唯一目標,從而忽視對解題過程、解題體驗和解題方法的反思意識,缺乏反思能力。他們不知道題后反思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
在九年級習題講評課中,我曾經課前讓學生先自己做題,然后我再仔細分析所有學生的答題情況,挑選出層次不同學生的答卷,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要求全體學生一起來思考:“從答卷上看,這些同學分別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哪些出錯的地方?為什么同學乙要比同學甲得分要高?答得較好的答卷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補充的?為什么要這樣補充?參考答案編寫的思路你看懂了嗎?這個答案你覺得合理嗎?”在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設問引導下,學生一邊評論、分析別人審題、解題、答題的優點和缺點,一邊再對照別人來反思自己的答題,找出自己得分、失分的原因。在更正答案以后,馬上會對自己的知識體系查漏補缺,對自己的解題策略進行調整。
這樣做,著重培養了學生對試卷答題情況的自我反思和分析能力,并在課堂中實行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由學生來講評做題的得失,這就是學生自我反思、分析、交流模式的構建。
三、多途徑入手,長時間訓練,促成學生反思性學習的習慣
1.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反思。在初中思品課教學中,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都必須把學習反思作為一個重要環節。教學內容不要安排得太滿,把下課前的3-5分鐘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對照教材和筆記,認真反思一下:這堂課學習或復習了哪些知識?研究了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疑問?獲得了哪些啟發?若有疑問,則當堂向老師提出,師生共同解決。如在學習《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利》這節課時,當我讓學生在下課前提出自己學習這節課的困惑時,有一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飛機上出生的孩子是哪國的公民?”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們自發的爭先恐后地發言,不斷地爭論。這樣的反思性學習既解決了學生的困惑,又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了學生的知識。
2.寫反思日記。完成一節思品課的學習任務后,我要求學生迅速進行反思,把不理解的內容、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精彩地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及時記下來。通過大半個學期的堅持,學生普遍感覺到學習的盲點少了,知識更有體系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些變化帶給學生的是對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進而提高了學習興趣。
3.填寫每課學習反思評價表。在每課的學習任務完成后,都讓學生進行階段性反思,填寫練習冊上統一印制的學習反思評價表。反思的指標有“知識結構梳理——我的困惑問題——典型題及剖析——我的錯題分析”等。它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和不斷進取的欲望,促使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整。
總之,在初中思品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全方位、多渠道地滲透反思性學習意識,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促進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反思性學習在優化認知結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課堂教學的再一次延伸和深化。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使學生逐步學會了如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掌握了探求知識的途徑和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反思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學的興起與原因;上海教育科研,2004
[2]龐維國著.《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巴里斯·艾里斯著,袁坤譯.《培養反思力》;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