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的組織形式可以參考這樣幾種:演講比賽,主題辯論賽,角色扮演,影視觀看,社會調查,參觀考察,社區服務,收集資料等。形式不拘于時間和內容,我們可以靈活運用于教學之中。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編寫的兩個案例,探討了初中思品活動課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思品課;活動教學;教學案例
案例一:走進歷史感受文明——參觀江南土墩墓博物館和新四軍紀念碑、紀念館
【活動目標】
本次參觀考察的內容結合蘇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二課《融入民族文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弘揚民族文化》的活動要求設計。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和紀念碑是全國著名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革命年代的精神在這里傳承發揚,讓學生身處革命圣地,接受傳統革命精神的洗禮,是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并且我們可以就地取材。通過活動,學生能在領略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感悟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活動準備】
1.結合學校的傳統德育主題活動日進行,這樣可以解決學生的出行安全問題,節省參觀經費。筆者所在學校定期會組織每屆九年級學生前往茅山新四軍紀念碑進行德育教育活動。我們思品老師需跟校方協商增加參觀考察的項目。重新確定參觀考察的路線和內容。2.活動前,九年級的八名思品和歷史教師準備土墩墓和紀念館的相關資料。參觀過程中,我們擔當導游的角色,引導學生參觀考察。每名教師負責兩到三個班。3.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布置學生準備筆記本和筆。4.印發活動通知書和告家長書,發放給學校相關部門和學生家長。
【活動過程】
1.乘車前往茅山,車內組織革命傳統故事比賽,老師講,或讓學生講,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禮物獎勵。為參觀做鋪墊,活躍氣氛。2.參觀土墩墓博物館。了解江南地區的墓葬文化——土墩墓,領略傳統文化。3.在紀念碑下,進行學校德育教育。緬懷革命先烈,學生代表獻花圈。學校德育主任進行繼承和弘揚傳統革命精神方面的主題教育。4.新四軍紀念館內參觀學習,紀念館分前后兩個部分,后部分為新建的將帥館。政史教師每人帶兩個班級的學生用40分鐘參觀紀念館前面一部分,包括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開辟、蘇南新四軍東進北上、蘇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與堅持、蘇南人民奪取抗日斗爭的最終勝利等五個部分。后20分鐘學生自由參觀將帥館,要求每名學生記錄一位英雄的事跡,最后用一兩句話概括從他(她)身上學習到的精神。5.結束參觀考察活動,集中返校,在回程車上,學生交流英雄事跡,談感悟。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就地取材——茅山老區,易操作。活動內容,與學生學習的相關內容緊扣,針對性強?;顒舆^程中,學生是參觀的主體,自主去參觀學習,還可以進行自我展示。教師在整個活動中發揮指揮引導作用,由教師制定活動步驟和講解,并全程監管和引導,保證活動有效開展?;顒舆^程不像課堂那樣固定,學生多了一些與教師對話的時間和機會,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案例二:主題辯論:城鄉拆遷是否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活動目標】
活動相關資源主要由學生自己收集、自己調查、整理辯論所用的資料,上臺開展辯論,老師做總結點評等活動,讓學生深入而客觀的了解城鄉拆遷與可持續發展關系中的利與弊。通過活動學生既是對合作學習能力的鍛煉和考驗,也是對學生個體語言表達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和膽量的鍛煉。
【活動準備】
1.組織學生觀看全國大專辯論會總決賽視頻;2.確定辯題:正方觀點城鄉拆遷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反方觀點城鄉拆遷不利于可持續發展;3.按學號單雙號把學生分成兩組,正反雙方由抽簽決定,準備辯論素材。每個同學參與其中,分工負責,或者收集資料,或者出謀劃策,每組選出辯手四名;4.明確比賽規則;5.辯手上場,在指定位置就坐,其他同學作為支持者坐在后面,和主席臺正對的是評委席;6.確定評委和主持人,邀請班主任參加作評委。
【活動過程】
1.主持人:我們的國家正在高速發展中,人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每個人的家鄉面貌也發生了巨變,附著拆遷,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發生了質的變化。變化伴隨著拆遷而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漠然。那么,城鄉拆遷對于我們的發展而言到底是有利還是不利呢,下面且聽正反雙方辯手的闡述和辯論。2.正反雙方的一辯,先后分別陳述自己的觀點。時間各為三分鐘,用時六分鐘。3.正反雙方的二辯三辯輪流發言,自主選擇辯論方,進一步鞏固本方觀點,也可以抓住對方的漏洞駁斥對方。每人限時兩分鐘,共用時八分鐘。4.自由辯論時間。辯手和各組的同學都可以參加。相互發問、應答、說理、駁斥。要求:誰先站起來就由誰發言,其他同學不得爭吵,注意傾聽對方的發言,有節有序,文明發言。此環節共用時十五分鐘。5.正反雙方的四辯總結本方觀點。時間各三分鐘。6.四位評委不記名投票。7.教師點評并宣布比賽結果。結合辯論內容,提出導向性意見。
【活動感受】
本次辯論主題根據國情篇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社會變化發展的相關內容設定。結合學生身邊發生的現象進行辯論探討,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本次辯論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從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到開展辯論都由學生自主開展,這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心的培養以及集體觀念的養成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活動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定辯題、定規則、定步驟,并給予引導、鼓勵、提高,從而保證活動有序高效的進行。反方正方,誰勝誰負,一目了然,真正體現了公平公正,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總之,初中思品課中,活動教學已經被廣大教師廣泛應用,成為思品課教學的主要模式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思品活動課教學環節,改進教學方法,真正做到精心設計、精心組織、講求實效,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不管怎樣,活動課教學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我們應多開展一些活動課教學。
【參考文獻】
[1]《初中思想品德》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