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哪位哲人說過:“先有父母心,再做教書人。”的確,作為一個老師,特別是一個語文老師,時時刻刻要像父母關愛子女一樣關愛自己的學生。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期間我們要用愛心引導,用細心發現,用耐心督促,讓學生培養出好的習慣,以便在今后的人生中立于不敗之地。多年的語文教學讓我有了如下體會:
一、通過周記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用愛心引導他們走正確的人生道路
多年來我堅持讓學生寫周記,有很多學生愿意用周記的方式和我交流,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麻煩,生活中遭遇的困惑,感情上遇到的糾結都會在日記中流露。面對周記的批改,我比改大作文更用心:改錯別字,眉批,尾批都有,學生領到周記本后,看到上面的一行行批語,心結打開,困惑消除,內心堅定,他們興奮,感動,從而也更有寫周記的熱情。
有一次我從一個學生周記中了解到,有一個外班的女生打水時很囂張,不排隊,還打人,我一方面做好本班學生的安撫工作,一方面協同班主任找到那位囂張的女生,耐心做她的思想工作,我說:“你知道嗎?失敗和成功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們的習慣不同,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鑰匙。你不守規矩,不排隊,搶水打給自己留下很大的隱患,假若你碰到的是一個性情暴烈的學生,你可能當場挨打,如果你碰上的是一個不夠寬容的,爭強好勝的人,你就永遠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更重要的是你這樣做有損自己的形象,別人會覺得你不懂得尊重別人,從而瞧不起你。”那位女生聽了后深刻反思檢討,她態度真誠地給我班女生道歉了,此后她們還成為了朋友。這件事情的成功處理讓我更加堅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愛心就是魔棒,它真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
二、用細心去交流,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學生不愛開口讀書,有的學生總是遲到,有的學生不拘小節隨意罵人——面對這些現象,作為老師只能因材施教,與學生細心交流,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去努力改進。所教班級有一個學生從不開口讀書,早讀課時,他總是只看不讀,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教室里,我督促過他幾次,但沒有效果。然后我找他談話,問他緣由,費盡苦心才知道他的方言語音很重,讀出來怕同學笑話,所以只看不讀。了解緣由后,我多次找他幫他糾正語音,鼓勵他大膽開口。學生掌握了正確語音后,解除了心理包袱,自然就愿意開口讀。
有時候,有些學生因為家庭問題的影響,表現有變,老師要及時疏導教育。特別是現在單親孩子多,家庭不穩定的多。我曾教過一個優秀學生,有一段時間他突然不做作業,上課講話,對自己比較放縱,我當時特別生氣,覺得這學生太辜負任課老師的望生成龍的期望了,但幸虧沒沖動,而是側面了解,得知該生父母不和,在家鬧離婚,所以他心煩意燥,無法自制。我找到他,安慰,開導,鼓勵他積極進取保持勤奮好學的好習慣。至于父母的事既然無力管就干脆別管,管好自己就行。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關心,從此藏起悲傷,用心學習。如果學生不直接跟老師傾訴,那我們老師只有靠細心地去觀察,一發現苗頭,即作相應的工作,以使學生在正常的軌道上行走,在良好的習慣驅使下走得更堅實穩當。
三、教育是艱辛的工作,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老師耐心的教育
如果一個老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不能耐心的幫助他們落實,那么學生是無法形成良好習慣的。為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習慣,我做好了以下三個方面的事情:
1.利用語文課的優勢,不忘經常用成功人士的例子去教育學生。
看到有些學生做事沒有恒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我給學生講張衡的故事,張衡為諷喻時事模仿班固的《兩都賦》而寫《二京賦》,精心構思,十年才完成。講曹雪芹窮愁潦倒,辛苦十年,一把辛酸淚寫《紅樓夢》的故事。講柏拉圖堅持甩胳膊,養成良好習慣,最終成為偉大的哲學家的故事。這些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好習慣的養成貴在堅持。巴斯德有句名言:“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2.按時督促,把握學生進步的契機。
學生畢竟年幼,沒有老師督促,難免懶惰,應付了事。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更是離不開老師的督促。例如語文聽說讀寫的基本功,有些男生不重視,老師得苦口婆心,提高他們的認識,還得具體落實天天督促,一有進步及時鼓勵以便一鼓作氣穩固習慣。從自跡的工整到語音的準確,到作文的格式到朗讀的習慣——方方面面無不需要語文老師的耐心。
3.建立學生互評和自罰制度。
以往總是老師高高在上給學生下這樣那樣的定論,學生雖斂氣屏聲,難免口服心不服。我在班上制定學習目標,規定學習任務,學習習慣之后,便要課代表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階段性互評。同齡人給出的評價,沒有了代溝,學生不得不服。做得不好的同學要自罰,自罰規則是必須針對自己的弱勢,如膽小的要登臺演講,懶惰的要抄,要背。不細心的要善于挑錯字等等。
有人說“習慣是人的第二本性”,學生要把學到的東西轉變為一種穩定的精神資產,并在此基礎上輕松地生活,需要老師的耐心。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循序漸進,我們的學生才能茁壯成長,終成參天大樹。
激勵大師金拉克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你能夠擁有的最好的素質,尤其在事業上。”如果我們老師能將我們的“愛心引導”,“細心發現”,“耐心督促”變成一種良好的教學習慣,那么,又何愁培養不出擁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優秀學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