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是素質教育模式下對語文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進取,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放開手腳,要敢于“放開”,大膽地讓學生自己或通過學習小組互相合作,去獲取知識。
【關鍵詞】中職語文;學習興趣;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語文學習方式的歷史性變革。“自主、合作、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是素質教育模式下對語文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自主學習打破了過去“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敢于放開手腳,大膽地讓學生自己或通過學習小組互相合作,去獲取知識。在自主與互助學習中,常常有頗有創意,頗為前衛的思想帶入課堂;有時還會突發奇想,對同一問題從不同方面去思考,這正應了輻射型思維方式。在自主與互助學習中,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往往容易引起同齡人的共鳴。于是,配合現在高中教材中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了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的能力,每星期,我安排學生一節課的學習活動,延伸課堂知識,讓學生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來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前半學期,根據教材要求,主要安排了如下兩個活動:
一、走進魯迅(為配合《紀念劉和珍君》、《阿Q正傳》的教學
這是學生第一次活動,為切合學生的實際,本次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生在互助中能更好地完成這次活動?;顒又饕ㄟ^如下步驟進行:
1.復習、整理學過的魯迅作品
①小說(《社戲》、《故鄉》、《孔乙己》等);
②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
2.網上查找,了解魯迅的生平,了解魯迅的主要作品: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雜文等,強調魯迅的從文經歷
3.確定研讀方向和選題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可根據自己興趣較濃厚的方向選題,確定必讀書目和參考書目。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研讀方向和選題,可向學生提供參考題目。
4.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研讀、研究報告
按選題確定小組,明確研讀、研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研讀、研究報告。
5.成果展示、交流
在課堂上展示各小組的研讀、研究成果,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比較優秀的成果可在??习l表,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這次語文互助活動,學生不僅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了魯迅,在教學《紀念劉和珍君》、《阿Q正傳》時,激發了學生極大的熱情;而且,他們更好地領悟了魯迅文學的深邃思想、藝術特色,并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魯迅精神,完成了教育教學的雙重任務。一些學生還就魯迅的“立國必先立人”的思想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二、與先賢孔子的對話(為配合《論語七則》的教學)
針對這場虛擬的對話,在活動前,我先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
1.搜集材料,了解孔子
在對話前,要收集對方的有關資料,對他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比如:孔子的生平、他的主要經歷、核心思想、教育教學思想、主要作品、對后來者的影響(包括政治上的和道德觀念上的)等等。
2.確定話題,擬好提綱
對話是形式,內容不能漫無目的,應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在確定主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所收集的材料,然后擬定寫作提綱。
3.問要明確,答要具體
在這場虛擬的對話中,學生主要是提問的角色,所提的問題不許明確、具體和合理,回答時可以針對特定的人或事展開合理的想象,但要注意回答時符合孔子的身份和思想。
經過一階段的準備,每個同學都寫出了一篇具有一定質量的“對話”,有的學生提出了又要繼承,又要發展的觀念;有的同學甚至談到了傳統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模式的不同,最后連“孔子”都不得不接受了我們學生的建議,答應以后一定好好學習現代技術,改革以前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
前階段的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后階段的工作老師和學生都駕輕就熟。于是,很快地,學生又完成了兩個活動:
1.感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學生完成了一篇環保方面的報告,對環境保護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2.閱讀詩歌,鑒賞詩歌
學生對我國的詩歌發展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高了詩歌鑒賞能力。并開始學寫詩歌,表達真情。最后,我們成功地進行了一場詩歌朗誦比賽。
通過一學期嘗試性的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有了提高。學生更愿意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這樣,教室就慢慢地變成了學生“學”的課堂,而不是教師的“一言堂”了。
后來我將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用到了作文中,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的自評和互評。使他們從評改中體會作文寫作的方法,并逐步培養他們的鑒賞能力,使學生慢慢地把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變成一種自覺的要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學習興趣及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F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逐步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并通過訓練形成學習技能,才能使學生適應時代需求,終生受益。在互助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正是新形式下對老師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