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爭論讓學生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思維靈感,幫助學生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生成豐富語言文化知識。運用同伴爭論、組內爭論、組間爭論等方式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利于學生在深化認知感悟的過程中形成豐富語言知識,在實踐體驗中提高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爭論;交流
我參加了幾次公開課研討,發現課堂上采用協作互動的形式不在少數,但仔細傾聽發現沒有不同的聲音,課堂上的交流活力似乎缺少了很多。讓學生去爭論,給他們更多的自由探知和交流機會,讓他們在暢所欲言中相互切磋,相互溝通,對活躍課堂情境起到一定推動促進作用。走出合作探學的境地,讓學生多爭論,更能夠使得課堂在議論紛紛的過程中展現應有光彩與精彩。
一、同伴爭論,探出“異同”
同伴爭論,讓學生在發現各自不同的基礎上有更多合作與交流的機會。利用同伴爭論發現學生不同,利于他們在自由交流的過程中不再害怕表達,讓他們在主動探知求解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學習語感和靈感。
同伴爭論模式運用,能使得課堂不再是教師講解的“一言堂”,而是幫助學生在主動拓展延伸的過程中深化感思。如,在譯林版(下同)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閱讀交流中,我利用同伴爭論的形式,建議學生就“What did you get from‘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 do?’”進行交流,讓他們能夠帶著不同的意見和呼聲進行溝通。在此基礎上,圍繞Jenny和Daniel的對話,鼓勵學生就“How do you think of gree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討論交流,并就各自不同的觀點進行爭辯,讓學生在彼此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認知體驗。
指導學生同伴爭論,讓他們在自選競爭對手的過程中產生主動學習的激情和興趣,讓他們有更多的感思。關注學生的不同,引導他們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素材知識。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在主動探尋的過程中搜集相應的不同觀點,幫助他們在相互了解的過程中強化感知,形成富有一定深度的觀點。
二、組內爭論,找出“方法”
組內爭論,給學生更多自我嘗試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主動交流的過程中探出更多的學習方法。小組成員的爭論,使得學生在說出各自的意見和方法的基礎上,更利于他們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找到不一樣的思維方法。
組內爭論,能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交流機會。如,在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學中,我就“How do we make good friends?”要求各個小組進行交流,讓他們在說出自己方法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感思體驗。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就“Which character about your good friend do you like best?”和“What did you learn from your good friend?”問題進行爭論,讓學生就各自的不同觀點發表意見和想法,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破解策略。關注組內爭論要點,多給學生相應的指導方向,鼓勵學生就各自的觀點提出異議,讓他們能夠在真實的爭論交流中獲得豐富認知。
組內爭論使得課堂更有活力,讓學生在積極調整的過程中形成更為多元化的思維方法。教師創設的話題應該在突出多維度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有話可言,讓他們能夠從中發現不同的對策和方法。多搜集學生在爭論中的新鮮觀點,讓他們能夠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更為獨特的認知感悟,幫助他們形成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認知體驗。
三、組間辯論,顯出“生動”
運用PK的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爭論,能幫助學生在主動辯論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思。關注小組在交流爭論中的不同,讓他們在暢所欲言中找出學習要點,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組間PK模式運用,能使得課堂更加多彩。如,在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A trip to Hong Kong”的爭辯交流中,我我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進行知識積累對抗賽,讓學生有更多的自我搜集和表達機會。圍繞上述內容爭論,就“What are there in Hong Kong?”組織學生進行競賽,讓各個小組都有出彩的機會。組間辯論,帶領學生在彼此交流中不斷深化感知,讓學生在積極探尋方法和不分上下的交流溝通中獲得更為深厚的感知,利于他們調動自身學習激情和興趣。
組間的爭辯,能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自由交流機會,讓學生在主動探知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重點和方向。重視組間的不同意見,多運用競賽的方式豐富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接二連三的爭論中找出相應的觀點,使得課堂在動態化交流中產生無窮的魅力與活力。
如前所述,爭論使得英語走出循規蹈矩聽講模式,讓學生享有更多的話語表達權和支配權。圍繞學生學習認知重點,突出和諧情境創設,多給學生提供爭辯的話題,引導他們在積極交流和主動溝通的過程中強化認知,利于提高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蔣玉蓮.初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探討[J].速讀·旬刊,2014(4)
[3]顧菊勤.“討論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華人時刊·校長版,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