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復習任務艱巨,學生需要利用這有限的時間來夯實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形成系統化的認識,綜合運用所學政治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化知識點,概括總結知識框架,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思考的方式來提高能力。
【關鍵詞】高中政治;模型建構法;自主探究;互助學習;技巧
《考綱》對于學生的要求使能夠具有獲取并解讀信息,從題目文字的表達中快速、準確地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的能力;能夠調動和運用知識,從自己的資源庫中搜索有關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并且能夠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根據這些要求學生要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匯總,提煉整合,在實現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一、學生自主探究,建構知識框架
《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自主地進行政治知識的探究和學習,主動地進行觀察和分析,提高實踐能力。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系統知識框架。在自主探究中學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知識進行提煉和整理,自主地對引入材料進行情境的建構,理解其中蘊含的信息,分析信息、解讀信息、通過自己的概括、歸納和演繹來形成系統的理解和深刻的認識。學生的自主探究使學生可以準確完整地理解信息。學生要通過調動和運用知識使自己能夠更快地啟動原有的知識儲備,經過分析、判斷、推理解決問題,建構自己大腦中的知識框架,實現系統、全面地了解知識。
例如在學習《我國的公民與政府》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理順一條主線: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把握兩個主體:公民和政府,明確公民如何參與政治,政府如何履行職責;明確三個原則:公民參與政治要堅持三個基本原則;了解四個途徑:公民參與政治的主要途徑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把握五項職能:政府必須切實履行好五項職能。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在大腦中會整理出一個清晰的框架架構,形成系統的認識,應用時輕松選擇。在調用或駕馭有關知識和理論時,學生會提高自己的思維速度與品質,從知識儲備中查找,甄選出以存儲的知識,將它重現和再認識,達到靈活應用的程度。
二、互助學習分析,了解高考方向
合作學習中學生會把教材中學到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等應對到自己的對話中,在溝通和交流中解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并且對相關知識進行綜合應用,達到輕松掌握的程度,促進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運用多種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合作中學生涉及的范圍越廣越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庫,幫助學生積累有關知識和基本技能,靈活地運用和調用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終身學習的思想會逐步形成,使學生能夠更加明確高考的考向和考點,掌握本質性的知識。
例如談到建設“一帶一路”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共同討論:運用所學習過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相關的政治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究,明確“一帶一路”所蘊含的政治理論知識。合作會培養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促進學生有計劃性、創造性、超前性地進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理順問題的層次,組織答案的用語,準確合理地進行表達,實現對于問題的全面了解。在交流和溝通中學生會透過現象認識知識的本質和規律,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分析、比較和理解。通過這種交流學生能夠綜合利用知識使知識體系本身得到充實和擴展,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全面認識。
三、剖析題型解法,感悟通性通法
通過對于高三政治復習,學生在做題中要不斷地總結規律和方法,找到其中蘊含的一般規律和方法,達到舉一反三,以一當十的效果。通過對于高考選擇題題型的分析,學生要認識到在選擇題中常考的題型就是經濟生活計算類、經濟生活圖表類、漫畫類、引文類、組合類、原因類這幾大類,學生在解題中要總結一般的解題方法和規律,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感悟其中的通性通法,從而達到在解題中可以運籌帷幄,游刃有余。
例如引文類題型,其中的知識需要學生能夠透過現象認識語言的本質和規律,理解其中的內在聯系。學生通過比較要能夠解釋這些政治原理,不僅局限在一個角度去思考,要進行發散思維,從多視角去充實和擴展,提升學生的思維方式,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一你問一般都富含一定的整整原理和規律,學生要通過挖掘的方式來深入探究其中的規律,展現出學生對于知識體系的駕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在進行表達時,學生要考慮引文與政治原理之間的邏輯性,準確地找到答題要點,使只是得到充實和拓展,正確地調動自己已知的知識,著眼與隱含在引文字里行間的規律。學生更要善于在英文中發現問題,提出之間的理解和認識,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避免孤立地,靜止地觀察和分析問題。通過學生對于政治規律的梳理和探究,學生會用所學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知識來分析英文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觀點,形成系統化的理解,掌握解題技巧。
學生在解題中要注意解答名言引文類選擇題,首先必須理解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的含義,若對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民間俗語的意義都搞不清楚,分析其中蘊含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道理則無從談起,而一些古代、外國的名人名言本身晦澀難懂,則更增加了解答此類試題的難度,它要求學生具有比較高的語言鑒賞能力和運用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道理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其次,學生需要仔細品讀名言引文,準確全面獲取名言引文中的有效信息。要將泛讀和精讀有機結合起來,既要通讀全文,把握名言引文的時代背景和語境,又要抓住關鍵詞,把握名言引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這是極大名言引文類選擇題的前提。再次,學生需要運用政治學科思維,對引文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要根據設問要求,對引文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哲學方面的解讀,找出名言引文體現的觀點,這是解答名言引文來選擇題的關鍵。最后學生要鏈接題干和題肢,選出正確答案。要根據設問的要求,把題干和題肢放在一起進行思考,排除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和說法絕對化的題肢,選擇符合題干要求的題肢。
四、分類劃分試題,突破得分瓶頸
非選擇題才是能夠實現學生得分突破的要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非選擇題的解題策略和方法,在大腦中建構知識試題類別,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和歸納,形成系統的理解和概括,全面地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在總結中學生應該看到常見的非選擇題考查類別有圖表類、原因類、措施類、評析類、意義類、體現類、啟示類等等。對于每一種不同類別學生也需要掌握解題策略和分析方法,明確解題思路,可以在解題中有的放矢,從而實現在解題中的得心應手。
例如措施類試題通常是通過生活中的現象或時間來進行試題的現實,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其中進行思路和探究。學生了解了這些現象后就會進行發散思維,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對需要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概括,歸納總結出需要的要點信息,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在探究中學生要對現象進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化的總結,形成自己的解題策略和措施。學生可以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答題模式的框架,遇到這類試題就可以按照這種方式進行解答,明確方法,了解解題策略,科學地進行分析和判斷。
如試題空氣質量不僅是現實的民生問題,還是重要的發展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略)根據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企業和個人在改善和提高空氣質量過程中如何作為。此題屬于觀點引申類材料題,答題一審中學生需要審讀設問,明確答題的范圍。二看是看材料,明確關鍵信息,本題中的主要依據就是改善和提高空氣質量這一主題,進行引申分析。三鏈接是連接材料、設問與教材知識。空氣質量的提高需要學生從企業和個人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談到企業時學生要考慮到社會責任、發展方式轉變、新型工業化道路分析;就個人而言,學生需要考慮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
總之,在建構式學習模式中,學生不僅要使政治知識點能夠建構出一個清晰地框架和體系,更好對常考的試題類型進行分析和探究,建構出試題的模型和答題模式,掌握解題技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系統規劃知識,掌握應用知識的能力與素養,輕松地應對各種形式的題型的變化,提高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管小娟.略論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方法[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年09期
[2]王英魁.淺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9年09期
[3]劉明全.淺談如何有效提升高三政治復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上)》,2013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