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名著《西游記》中提煉教育的藝術:孫悟空大鬧天宮——學生的犯錯是“無心的”,孫悟空被壓五指山——教師的懲罰是“因為愛”,孫悟空戴緊箍咒——各種規章制度是“立規矩”。本著這三個原則開展班主任的工作將事半功倍。
【關鍵詞】西游記;教育藝術
教育的對象決定了教育的多樣性、變化性。因為每一屆你接觸的都是不一樣的學生,而每一個學生從低年級升到高年級,他的身心也隨之變化。即使你對這一屆的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得很好、在學習和做人方面的激勵措施很有成效,可是換了一批學生也不一定對這一套管理受用。雖然說“教無定法”,但是又“教必有法”。今天我以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了名著《西游記》,發現孫悟空的成長經歷很有教育啟發性。
一、孫悟空大鬧天宮——學生的犯錯是“無心的”
孫悟空的出世注定了不凡,于是他在短短的時間里就學會了高超的本領——七十二變和筋斗云。因為擁有高超的本領又沒約束,于是常常惹事,天庭于是大張旗鼓地捉拿他,最終演變成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當初孫悟空被天庭招安為“弼馬溫”,還是挺開心的,但是后來發現天庭此舉并不是真心地待他,連他最喜歡的蟠桃盛會都不讓參加,他覺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才起來反抗的。我們發現,其實孫悟空大鬧天宮并不出于本意,他只是覺得“你要降我,我偏不”的一種逆反情緒作祟。
很多時候學生犯錯剛開始也是無心的,但如果老師上綱上線就偏離了學生的初衷,所以我們老師要做的應該是創造機會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且改正錯誤。有一次,別班的班主任氣沖沖地跑到我的辦公室很氣憤地說“你班的陳某某同學,還是不是男人,居然用指甲抓破了我班一個男生的臉。”我一聽,頓時火帽三丈,馬上將這起事件定義為惡性的校園打架事件。當我看到陳同學的臉上也有抓傷時,我的理智及時地戰勝了情感,沒有立即對他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而是決定給他一次還原事實的機會,讓他自己以書面形式詳細地敘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才發現他們倆只是言語的不合導致了動手,同時他們倆是經常一起玩的朋友。原來只是朋友間激烈的一次矛盾沖突,而不是惡意的打架事件,最后陳同學在我的批評教育后還主動地找到那個同學真誠地道歉。
我慶幸,我沒有沖動。其實孩子都是一塊璞玉,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是他需要老師精心地打磨,而不是去放大璞玉上的斑點,孩子最終會成為一塊美玉。
二、孫悟空被壓五指山——教師的懲罰是“因為愛”
孫悟空大鬧天宮,沒人能治得了他,他開始得意忘形了,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將萬劫不復。還好如來佛來了,他沒有嚴厲的斥責和激烈的戰斗,而是溫和地與孫悟空玩了一個游戲——賭一賭孫悟空能否逃出他的手掌心,同時容忍孫悟空的小任性——在手指柱上尿尿,最后雖然將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但還是特意關照當地的土地公公在他的旁邊長些野果和露水,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愛啊!與學生而言,怎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呢?下面通過一個案例談談我的理解。
晨練是我校一項常規的學生活動,但是冬天的早上要6:10分起床對學生來說確實需要一定的毅力,沒過幾天,我班有一個男生A就觸犯了這條校規——無故不參加晨練,而且還存有僥幸心理沒向老師承認錯誤,被我當場逮了個正著,才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我雖然怒不可遏,但我還是盡可能平靜但嚴肅地提出了一個自我反省的懲罰方式——繞操場跑十圈,他本身就是一個校運動會的長跑運動員,所以這對他來說體力上是能做到的,但其中的辛苦體驗可以幫助他自我反省。如果只是讓他一個人孤獨地跑,也許他的自我思考的深度不夠,所以在他跑到第八圈身心最脆弱的時候,我也與他并肩地跑在一起,讓他感到一種被關懷的溫情,接著我開始邊跑邊與他聊起了這次犯規的心里想法以及由此延伸開來的規矩與責任:只有好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才無愧于一個中學生的稱號,也才無愧于老師的寄托和父母的期望。也許他從沒碰到一個老師在他受懲罰的時候愿意與他并肩同行,從此以后他的晨練再沒缺席和請假過。
對學生的愛,不是犯了錯不懲罰,也不是犯了錯只有罰,更不是以愛的名義綁架學生,需要的是創造機會讓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三、孫悟空戴緊箍咒——各種規章制度是“立規矩”
話說孫悟空經常不聽唐僧的勸告,占著自己本領高我行我素,有一次把本罪不至死的強盜一棍子打死,觀音菩薩設計讓唐僧騙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這回,孫悟空不能任意妄為了,如果他想犯錯時,唐僧只要念一下緊箍咒語,孫悟空就會頭疼欲裂、滿地打滾,不過唐僧慈悲為懷,不到非不得已絕對不會念咒語的。其實這個緊箍咒就是給孫悟空“立規矩”,因此他的自由散漫的猴性逐漸地被規范起來,最后修成正果、成佛了。
如同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也在不停地犯錯,但如果沒有規矩來約束,他將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終將誤入歧途。那么在班級的管理中,怎樣才立出更好的規矩,怎樣才使得規矩具有強有力的約束力呢?
首先,要學會拿來主義,從有經驗的班主任那里取取經,最后獲得一份詳盡的班規細則,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進行吸收和修改,最后形成初稿;接著,召集班委會討論班規初稿,一是再修改,二是讓班委這個執行團隊先認同這個班規;最后,在班會課將班規通過全班的決議,最后形成終稿,即時生效。這樣形成的班規才是代表大多人的利益的,才是好的規矩。
不過,要想班規成為班級管理中的一個實實在在的約束力,那么執行班規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第一次有人觸犯班規時,要及時,要到位,要廣而告之,必要時老師也可故意犯點錯受到班規的處罰,讓全班同學相信班規的權威性。
俗話說得好“不以規矩,何以成方圓”,特別是成長中的學生,犯錯、改錯是常態,只要規矩深入人心,那每個學生都將褪去稚氣,成為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