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實驗是化學的靈魂和支柱,是發展學生各種能力的重要載體。但從目前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來看,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仍嚴重束縛著學生的思維,忽視對學生動手、動腦、操作技能的培養。致使現在學生的實驗能力普遍不高,本文就如何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談談看法。
【關鍵詞】激發興趣;探究性試驗;家庭小實驗;培養;實驗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的科學。化學實驗不僅是一種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的直觀手段,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掌握實驗技能和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科學態度的有效途徑。為了適應新時期的變化,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化學實驗能力。但現在的情況是學生的實驗能力普遍不高,制約因素有很多,如學校的辦學理念落后、實驗設施不完備、實驗開出率過低等,其中培養實驗能力的方法也是制約的因素之一。改變培養方法將對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有著重大的影響。
一、授課老師過好實驗關,帶動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老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對于演示實驗,課前教師須反復試做,力爭實驗干凈利落,完美無缺。備課中須積極開展對演示實驗的探討,改進方案,使得實驗教學取得最佳效果。以此來吸引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試想,在課堂上教師讓實驗成為走過場,只讓學生死記硬背實驗原理,這樣學生還有學習的欲望嗎?還能談提升實驗能力嗎?
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過去的實驗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講實驗,這樣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要改變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必須讓學生多動手。
首先可以利用第一單元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內容進行單項操作訓練。由于九年級學生剛接觸化學,對化學儀器一無所知,更不知道基本實驗操作要領。所以教師應首先詳細介紹常見化學儀器的有關內容,然后在課堂上示范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講解每個實驗基本操作的要領以及操作的意義。等學生掌握要領后,就可以讓他們走進化學實驗室。他們的興致很高,都能認真地進行模仿操作練習,教師穿梭其中只要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操作就可。讓他們動手操作,更能體會量筒讀數時,仰視或俯視對正確讀數的影響。這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能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又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可謂一舉兩得。
其次,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來完成一些具體實驗,如氧氣的制取和性質。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給每組提供一些儀器和藥品。讓他們根據實驗步驟去完成實驗。教師可以在學生動手前提出些問題,讓學生邊做實驗邊思考。如實驗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何時開始收集氧氣?如果一看到氣泡就收集,會有什么后果?當然還可以在學生熟悉實驗原理和掌握技能后,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準備實驗。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明確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選擇時,讓學生對裝置進行改進。只要保證安全,教師就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改進方案,讓學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尋求最佳的實驗方案,以此來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和主動獲取知識、評價知識的能力。
三、針對性設計探究性實驗
傳統的化學實驗大多是教師給出確切的操作步驟,學生依葫蘆畫瓢的被動實驗。這樣的實驗失去了學生進行探索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把驗證性實驗轉變為探究性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自主觀察或對比也能發現一些問題,從而來解決這些問題。還是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一課題中,教師不必要立馬確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原理。可以以人教版課本P116第四題入手,讓學生回憶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這些反應能否用于在實驗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并說明理由。最后確認可以用(1)大理石與稀鹽酸(2)碳酸鈉與稀鹽酸來制得二氧化碳。但書本上為什么選擇大理石與稀鹽酸作為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提供藥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動手操作,通過觀察比較來得出結論。
四、鼓勵學生動手做家庭小實驗
化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鼓勵學生動手做些家庭小實驗。如讓學生找一個雞蛋浸泡在醋中,鼓勵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求知欲、好奇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被激起。再如在講鐵生銹時,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發給他們一些試管讓他們在家里做。上課時,教師將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并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結果對照,學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最容易銹”這一事實。再讓他們觀察“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進而可以啟迪學生討論“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從而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較深入的了解。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改變培養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程,它是一個漫長而持續的過程,我們不能急于求成。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喚起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分析,并擴展實驗的成果,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時代在前進,教育在創新。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在化學實驗這片天地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任寶華.《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