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常運用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文章圍繞改進實驗裝置給演示增加創意,調整實驗順序給演示增加趣味,細化實驗操作給演示增強可視化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旨在優化演示實驗,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物;演示實驗;改進;教學
教師的演示實驗是提高教學效果有效途徑之一。但是,傳統的演示實驗教學需要不斷的改進,大膽創新、積極探索,不斷改進演示實驗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演示實驗的效果。
1.改進實驗裝置,給演示增加創意
在生物課堂中常通過演示實驗來驗證知識。如果我們把演示實驗變為過程實驗,能讓知識更加直觀,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主學習能力。
“光合作用產生氧”演示實驗中,玻璃漏斗和試管組合在一起倒扣在大燒杯內的金魚藻上,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太陽光照下,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氣泡,但是實際從收集氧氣到檢測還會遇到以下難關:①葉片被漏斗壓住,葉片得不到充分舒展,妨礙接受光照②漏斗柄一般較長,裝滿水的試管倒插時容易進空氣③選用的大燒杯要盡可能深,水位要超過漏斗和試管的接口④操作麻煩,容易造成失誤⑤檢測氧氣前需要把倒扣的試管從漏斗柄移開并翻轉過來,需要兩人配合(一人密閉試管口一人準備帶火星的木條)容易漏氣。筆者做了以下改變。首先可以改為學生準備實驗裝置。不但培養學生使用工具的能力(學生要解決如何在試管注滿水的情況下漏斗和試管一起倒扣在金魚藻上),還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小組討論:①實驗裝置這樣組裝的目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改進的建議②陰雨天氣,要保證實驗的順利,可以采取什么措施③如果需要比較幾種水草的實驗效果,比較的指標是什么?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在完成演示實驗的同時,更深刻的理解了這樣組合實驗裝置的目的。
學生小組對實驗裝置進行了部分創新。如用玻璃酒瓶代替玻璃杯,用塑料飲料吸管取代漏斗,自發帶來了多種水草。通過把實驗過程化,演示實驗的效果十分明顯。實驗過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生物現象都呈現的更加直觀。在這種的過程式實驗中,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自己參與,并在動手操作中獲得了知識。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學生將塑料礦泉水瓶替代了整個裝置,具體如下:①取一個550ml農夫山泉瓶,去除廣告紙②裝入400ml清水和水草,留150ml的空氣③蓋緊瓶蓋(可以在瓶蓋和瓶口之間加一層保鮮膜增強氣密性)④倒置塑料瓶(增強氣密性)放在窗臺接受陽光照射。這一方法在其他班級推廣時,學生總結了該裝置的優點:①攜帶方便,便于學生在家中完成,帶入課堂檢測氧氣②裝置材料易得,數學生可以獨立操作③檢測氧氣時,只需要一人用帶火星的木條直接深入打開的塑料瓶氣體部位,就可以明顯看到木條復燃。缺點:①部分學生把帶火星的木條直接深入水下,導致檢測失敗②該裝置檢測氧氣不能反復進行。
2.調整實驗順序,給演示增加趣味
在初中生物教學上開展演示實驗不僅能把理論知識進行驗證,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增加演示實驗的趣味讓實驗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演示實驗肩負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演示實驗不能僅僅滿足于按部就班地操作,更要用實驗現象激發學生尋根問底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生物知識。
“驗證呼吸過程中的氣體的變化”這個演示實驗在教材中安排在學習了人“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后,對植物呼吸氣體變化的驗證。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興趣,就調整了實驗順序,用這個演示實驗引入課題。一上課學生就看到兩支點燃的蠟燭分別放進裝有種子兩個玻璃瓶中,學生一下子被這兩只蠟燭的燃燒現象吸引,同時產生疑問“為什么一根蠟燭熄滅一根蠟燭仍然燃燒”。在蠟燭熄滅的過程中學生們的興趣逐漸的提高了,迫切的想了解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接著,由教師講述植物的“呼吸作用”。學生頓悟:原來萌發的種子有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所以萌發種子瓶子中的蠟燭就慢慢地熄滅了。通過這樣的演示并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經歷了設疑——釋疑的過程。
3.細化實驗操作,給演示增強可視化
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有的操作步驟不容易直觀觀察到。我們可以根據實驗的需要來細化演示。讓知識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有利于學生接受。
“唾液消化作用”實驗中,兩支試管放到37℃的水中恒溫保存10分鐘。容易出現在實際的操作中學生不容易觀察到的實驗現象:①水溫很容易降低②溫度計的示數不明顯。筆者就想辦法把這個實驗過程細化,嘗試著用人體體溫來替代37℃的恒溫水浴,這樣學生就清楚的觀察到實驗溫度。
“觀察葉的下表皮”實驗中,學生在使用光學顯微鏡實際操作中不容易做到:①區分各類細胞②對比觀察“氣孔開”和“氣孔閉”。筆者嘗試在學生練習操作這個實驗的同時,增加了數碼顯微鏡的演示。學生制作臨時裝片,上臺演示。數碼顯微鏡可以連接大屏幕顯示,學生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自己當場制作的“葉下表皮”。教師在演示裝片時,還可以直接在大屏幕顯示器上用電子筆圈畫出一對保衛細胞,現場講解:①區分表皮細胞、保衛細胞和氣孔②對比觀察“氣孔開”和“氣孔閉”兩種情況下,保衛細胞的狀態和氣孔的狀態。經過這樣的細化操作,學生對實驗的過程和分析就更直觀了,增強了實驗的可視化。
演示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因此,我們要不斷的改進,努力優化演示實驗教學,力爭讓演示實驗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好每個演示實驗,在教師的演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唐東輝.讓演示實驗更好地服務于生物教學[J].考試周刊,2014(05)
[2]劉兵戰.談淺生物教學中的直觀教學法[J].新作文,2015(10)
[3]劉建軍.演示實驗教學的設計原則[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