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課堂內外相融合的新教學模式,要從理論、實踐、技能、練習等方面綜合考慮教學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鍛煉的興趣、特點入手,加強體育課堂內外的融合,打破體育鍛煉時間、空間的局限性,形成健康參與運動、堅持參與運動的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教學;課堂內外;新模式
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體育鍛煉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潮流,運動已成為大部分人每天的“必修課”。高中體育教學也應打破課內、課外的約束,培養學生健康運動的觀念,使其在課堂內外都具有積極的運動意識,以緩解高中生面臨的高考壓力、學習壓力等,使其在體育運動參與中獲得愉悅、放松和健康。
一、課堂理論教學課外練習實踐的教學模式構建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理論教學往往被忽視,老師在教學中最多提一提,學生對體育教學參與的意義、目標等知之甚少,缺乏體育教學參與的自覺性。課堂、課外的結合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轉變學生的思想,避免其一味的投入文化課的學習,而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其次,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學生個體的運動方式,讓學生在運動中感受快樂。例如《自覺參與和科學鍛煉》教學中,先通過運動的理論知識學習,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參與的必要性和益處,再結合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參與運動。教學中老師提出部分學生肥胖的問題,有些人胖但給人感覺很勻稱、很健康,這類人是不是愛鍛煉呢?有的人肥胖,給人不靈活、反應遲鈍的感覺,通過體育運動能否有所改善呢?有的同學經常參與跆拳道、游泳等運動項目,他們在生活、學習中與不愛運動的學生有何區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老師講、師生討論、問題引導等方式讓學生明白體育運動的積極意義,再結合不科學鍛煉的具體事例,讓學生樹立持續、科學參與運動的理念,提高學生的運動質量和身心健康水平。在課外,學生會被老師的運動理論所感染,發掘自身的運動興趣與運動愛好,在自覺參與中尋找運動的快樂與自信,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技巧將得到飛速的提高。
二、課堂學習技能課外提高技能的教學模式構建
體育技能的傳授一直是高中體育教學的核心內容,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逐漸的要求淡化體育教學的競技性,要求學生在體育運動中享受快樂,取得更大的身心健康提升。這一教學理念不再把體育技能的掌握放在第一位,但也絕不能忽視,教學中教師要有效的結合課堂內外進行體育教學,協調體育技能教學與體育運動的時間沖突。此外,高中階段體育課時安排較少,學生、老師對于體育課的重視程度都不夠,學生希望節省時間寫作業、學文化課,老師希望“停了”體育課,上“主課”,雖然高考的制度不斷的改革,體育在其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短時間內還是改變不了體育課不被重視的局面,在很少的課時內,若集中學習體育技能,并對其進行練習掌握,勢必學生的運動量會很大,容易使學生事后產生較強的運動疲憊感,失去運動的快樂和興趣,因此要利用課堂內外結合的模式將學生的運動量分散開來,例如《球類運動》教學中,對于籃球教學各種技能的掌握放在課堂上學習,通過講授、示范、指導學生練習體會動作要領等方式加深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同時糾正和培養學生的籃球運動習慣。在課外,可以引導學生組織籃球活動小組、開展籃球比賽等,使有共同運動愛好的學生一起運動,共同進步,在快樂的運動中獲得籃球運動能力的提升,同時獲得身心的健康,感受到陽光體育、快樂體育的理念。
三、課堂引導課外實現的教學模式構建
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的對學生的運動思想、運動行為、運動習慣等進行引導。例如,在體育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有深厚的感情,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當老師號召成立一個羽毛球活動小組時,就會有許多學生參與,有部分學生其實并不是對羽毛球有太大的興趣,只是帶著對老師的“崇拜”參與其中,這么多學生的參與就會形成一種濃烈的運動氣氛,學生在運動過程中也較能獲得快樂感,學生通過參與體育運動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也更為容易。其次,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合理、科學引導,注重課堂引導的方式方法。例如,應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課外參與體育運動,首先榜樣的選擇要有“說服力”,榜樣學生或老師自身的運動能力要很強,且在學生中有一定的號召力,能夠吸引其他同學以這個榜樣為中心,團結起來參與運動,研究運動的最佳途徑、最科學方式,使全校學生對體育運功參與的興趣迅速提高,同時愿意主動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等。例如,在《游泳運動》教學中,運動榜樣首先要有較好的游泳技能,在課外活動中才能有效的組織、指導其他學生參與運動。再次,課堂引導的方法多樣,課后實現的形式多樣,在體育教學中要堅持“以生為本”,靈活的應用課內外相融合的教學方法。例如,課堂引導學生組織體育活動小組,但有些學生不喜歡參與集體運動,對參與活動小組有極大的排斥心理。在這種情況下,體育老師要通過學生課堂內外的表現,結合學生個體特點,為其“量身打造”課外體育運動計劃,讓其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逐漸的適應運動帶給人身體、心理的放松、快樂等,再慢慢引導其參與集體運動,在運動中感受合作、競爭、努力等,使部分學生逐漸的克服內向、自卑等不好的性格,使他們積極向上,充滿陽光、活力。
體育教學課堂內外相融合的教學模式除上述策略外還應注重學生運動思想的培養和發展,學生有了運動意識,才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從而脫離老師的“監督”而產生主動參與運動的行動,這樣課堂內、外的融合才能更完美。
【參考文獻】
[1]何成陽.把脈職業高校體育課堂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1(69):137-138
[2]陸正江.淺談如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3(3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