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單身族作為我國人口結構的一部分,有著特殊的飲食方式和社交形態,其飲食中的社交關系可以作為一個待發掘的需求點為現今的垂直化社交應用和飲食應用提供更好地商業機會。現有的飲食社交應用里,并沒有針對飲食中真正的社交關系作良好的設計和引導,所以需要一種全新的服務模式為城市單身族的飲食、社交生活形態作更好地優化。
關鍵詞:城市單身族;社交生活形態;飲食;應用設計
一、新時代城市單身族飲食社交應用新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已迎來第四次單身潮,單身族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大已然成為當今社會不可忽視的重大社會現象。據統計,單身族人群大多集中于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中心,他們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也給城市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其中飲食作為最本質的生活需求,影響最為明顯。
城市單身族大人口基數大,個人收入高,消費理念強,這一群體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也催生了商業形態大變化,引發新潮流的單身經濟。飲食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受到各方市場的廣泛關注,城市單身族特殊的飲食生活方式引發了新的商機,諸如外賣、餐廳推薦等新型的O2O模式和菜譜、社區、上門服務等P2P模式等飲食服務模式。人們熱衷于美食的交流和分享,產生這一現象的深層次原因在于飲食作為社會關系鏈接點的價值和意義。
而在眾多垂直化社交市場中,飲食社交應用尚少,且飲食活動本身就具有其自帶的天然社交屬性,人們在飲食中的活動還有很多社會關系點待挖掘。利用社交網路的基礎屬性,將飲食和社交建立聯系,既可以推動城市單身族生活形態的發展也可以對飲食的發展制造商業機會,形成更好地商業服務模式,帶來城市單身族乃至整個社會的深層次變化。
二、城市單身族飲食中的社交生活形態分析
社交關系是一個社群中的人際關系總稱,其本質包括動機、關系、內容和互動。自然在飲食中的社交關系,也就是社群中人們進行飲食活動所引發的社交關系。
(一)社交動機
所謂動機,是指社群中人們進行信息交流和物質交換的目的以及緣由,即人們在社交關系中的本質需求。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可知,人類生存的本質需求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而這五種需求從人類生存階段上又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舒適、歸屬和成長。而飲食中的社交關系在動機上也可以從舒適、歸屬和成長三個階段劃分,首先是追求飲食中的舒適,即食生活的基本條件,包括食材的獲取、食品的加工和食物的貯藏;其次是歸屬需求,即食事象的滿意度,包括就餐環境、就餐伙伴和就餐氛圍;最后是成長的需求,即食思想的高度升華,包括文化的交流、技能的分享、愛好的滿足。
城市單身族由于其群體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不僅有普通群體的飲食優化和滿足的動機,另外情感需求也是很重要,具體反應在其飲食社交關系動機需求中,其歸屬的需求程度更大。
(二)社交關系
所謂關系,是指在社群中不同點之間的鏈接,即社群點與點之間的關系建立、維系、發展和轉化的整個流程。而飲食中的社交關系的建立,除去自帶的社交關系之外,通過飲食活動出發,可以建立各種不同的關系。城市單身族飲食社交的關系,包括其本身自帶屬性關系,例如家人、朋友、同事之外,由其特殊的飲食形態決定的其他接觸點,比如就餐伙伴、廚師、餐廳老板等。在這些關系中可能得到維系和發展的有就餐伙伴、廚師、分享食物的人、技能交流的人等。可以發生關系轉化的有,就餐伙伴可轉化成分享交流的人,赴宴的人和廚師可轉化為朋友,分享食物的人可轉化為廚師等。
(三)社交內容
所謂內容,是指在社交關系建立之后,社群彼此之間的互動內容及其形式。主要包括,關系之間內容的產生、加工和表現。城市單身族飲食社交的內容,是指用戶在社群中與其他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和物質交換。首先,是內容的產生,基于就餐的環境條件、飲食愛好的話題條件、食物活動參與的關系條件等都可以產生與之相關的社交內容。通過文字、圖片、視頻或者是食物本身的加工完成內容的加工,最后輸出的內容呈現形式也是信息或者是食品本身的物質形式完成交流和交換。
(四)社交互動
所謂互動,是指在社群之間建立社交關系等點與點的互動條件和互動方式。互動條件是指,社群點本身特質出發所創造的互動條件的匹配和相互的認可,例如用戶通過自身的性格標簽或者是產生的內容特質來引發他人的關注,或是社群中的某個話題、主題形式的多用戶參與。互動方式,包括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互動等。城市單身族飲食社交的互動,是指用戶在社群中與其他用戶之間產生信息互動和物質交換的方式,飲食社交互動方式包括食客和廚師之間、食客與餐廳服務員之間等一對一的點互動,例如用戶和就餐伙伴之間、用戶與零售商之間、用戶和分享食物的人之間等一對多的多點互動,以及諸如多用戶對于同美食話題的討論、用戶參與多人的聚餐活動等多對多的群互動。
三、現有不同類型的飲食社交模式分析
在眾多飲食類應用之中,有三類是和社交關系緊密相連的,分別是:社區類、工具類和點評類。通過分析這三類案例在社交關系動機、關系、內容和互動方面的應用和設計,從而真正了解在飲食中的設計關系的設計應用。
現有的社區類飲食社交的應用有下廚房、美食杰、味庫等,該類應用通過食譜、食材等內容的聚合形成話題討論分享的社區。其中利益相關者有:軟件開發商、app store、移動服務商、投資商、快遞員、店鋪、周邊的人、朋友和其他用戶。其中涉及社交關系互動的有:快遞員、店鋪、周邊的人、朋友和其他用戶,有社交關系維系、發展和轉化的是周邊的人、朋友和其他用戶。社交關系的內容表達形式為文字、圖片和視頻,其中以文字和圖片為主。用戶的互動條件是通過內容的篩選完成的,且彼此之間的互動形式是多對多的形式,這種形式也就決定了互動的結果是延時信息的交流。用戶的社交行為有評論、分享、點贊、關注、回復、發帖和購買。此類的社區飲食社交應用的核心價值點在于內容的傳遞和堆疊,并沒有提供很好地社交關系的引入和發展,對于用戶之間的互動形式和行為也沒有良好的引導,造成飲食和社交關系點割裂的現象。
現有的工具類飲食社交的應用有請吃飯、拼飯、一起吃飯等,該類應用是通過飲食作為一個社交關系的基礎點用來社交的純工具類應用。其利益相關者有:軟件開發商、app store、移動服務商、投資商、餐廳、熱門的人、周邊的人、朋友和朋友的朋友。在所有的利益相關者中,有大部分是涉及社交關系互動的,例如周邊的人、朋友和熱門的人、朋友的朋友,在這些社交關系點中有社交關系維系、發展和轉化的是周邊的人、朋友和熱門的人、朋友的朋友。但是轉化的形式單一,深度不足。社交關系的內容和表達形式為文字、圖片。用戶之間的互動條件的篩選較復雜,是通過用戶自己定制的類型、日期、星座和職業等多條篩選條件并行的。用戶之間的互動形式是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多重互動形式。用戶的社交行為是:聊天、收藏、評論、報名、分享、點贊、關注和回復。此類的社區飲食社交應用的核心價值點在于社交關系的建立和發展,通過線上與餐廳聯合服務的模式達到交友的目的,卻并沒將飲食的作用發揮出來,沒有涉及就餐形式、飲食偏好、飲食關系等,造成飲食和社交關系較大的割裂現象。
現有的點評類飲食社交的應用有美團、大眾點評、周末去哪兒等,該類應用是通過餐廳店鋪推薦和就餐后評論互動的具有一定社區性質的應用。其利益相關者有:軟件開發商、app store、移動服務商、投資商、第三方服務商、店鋪、朋友和其他用戶。其中涉及社交關系互動的有:第三方服務商、店鋪、朋友和其他用戶,但是有社交關系點轉化的只有其他用戶,且其他用戶發展成朋友關系的可發展點并不強,且沒有更加深入地轉化路徑。社交關系的內容發送和表達的形式為文字、圖片。但是,在整個社交關系點的互動之中處于主要地位的是商品或服務信息的內容互換。用戶之間的互動條件是通過內容的篩選和天然的好友關系限制的,且彼此之間的互動形式是一對一或多對多的形式。用戶的社交行為是:收藏、評論、分享、點贊、關注、回復、發帖和購買。此類的社區飲食社交應用的核心價值點在于餐飲店鋪信息的傳遞和堆疊和用戶用餐后感受帶來的進一步的餐飲信息互動。由于用戶點評是此類軟件的主旨,看似很好地利用了社交關系點的引入,但是由于社交關系的互動方式單一、互動條件限制、互動行為不直接導致用戶之間并沒有良好地交流和互動,所以造成前面分析的社交關系點只存在于建立和維系的階段,很少有發展和轉化。
四、基于城市單身族特殊社交形態的飲食應用設計思考
通過以上對三類飲食社交應用模式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現有的飲食社交模式逃不出兩個模式的限制:一是以飲食信息為出發點,通過飲食信息的分享和互動帶動社交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但是這種途徑帶來的社交關系大多流于表面,關系不穩定、不深入,社交互動的內容單一、形式單一,不會帶來深度的發展和社交關系點的轉化突破;二是,通過單純的飲食作為手段或者名義,本質依舊是陌生人的就近社交模式,這種社交模式的社交動機不夠單純,造成形成的關系淺顯不深入的問題,而真正飲食中的社交關系點的建立和發展并沒有得到很好地挖掘和利用。
在對城市單身族自身的飲食生活中的社交關系分析之后,可以得知,城市單身族這一特殊群體較之社會其他群體有著明顯的社交需求。但由于其社交能力不足,飲食中的社交關系點散亂,難以形成系統和轉化等問題導致飲食中的社交關系并沒有得到真正地利用。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將社交動機相同、個人屬性相似的群體聚合形成類群圈的社交,通過游戲化、主題化等新模式的探索豐富社交內容的建設,通過后續評價體系建立和信任度評級等策略引導社交關系的發展和轉化,從而真正解決城市單身族飲食生活中的社交問題。
參考文獻:
[1]徐志斌.社交紅利[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
[2]王學泰.中國飲食文化史[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崔小雨,江南大學
張宇紅,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