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精神作為城市文化軟實力,是城市氣質、城市追求的外在表現,是城市化的根本意義所在,對于現代化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作為城市精神價值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蘊含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挖掘。
【關鍵詞】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價值質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穩步推進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培育和踐行,以及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和領悟,如何深度挖掘城市精神的價值質量內涵,以求更深層次認識城市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蘊含,對推動城市發展、引領城市未來、凝聚城市力量至關重要。
城市精神是在一個城市范域內,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精神體系和價值質量,它是一個城市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積淀,也是被市民所認同和遵循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是城市氣質的外顯和城市靈魂的內聚。而城市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城市精神在一定社會城市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下對市民及城市乃至整個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功用。城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蘊含豐富,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證、引導、凝聚、激勵、調節、轉化、開發等功能都能夠通過城市精神得以體現,城市精神還兼具公民政治道德素質的培養功能、社會主義公民人格塑造功能、社會大眾的利益訴求表達功能、政治溝通與交流渠道功能,對于促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整個城市科學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其功能蘊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次:
一、理想信念導向,保證市民個人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統一
城市精神建構和踐行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內化過程,最終都要靠人這一具體個體去完成,這也是城市精神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精神的意義首先在于其哲學意蘊,就是除了它是“物質的最高產物,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表現外,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精神是人們認識和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精神具有認識論上和方法論上的根本看法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城市精神就是教會人們如何用精神文化的眼光看世界、看問題,教會人們如何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與旨歸深度契合。城市精神建設實質是城市文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紐帶,形成帶有城市歷史文化積淀的共同理想,積極釋放城市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發揮理想信念導向作用,保證市民個人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統一,凝聚廣大市民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城市建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健康發展,才能順應新時期城市發展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真正實現人民城市為人民。思想政治建設始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質和核心,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切實加強城市精神的建設,運用多種載體對廣大市民進行多種形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工作,對于現階段市民個人價值觀培育與踐行,創建安定有序的社會發展環境,維護政治穩定,保證社會長治久安永續發展至關重要。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推進,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上出現了貧富差距拉大、貪污腐敗、社會分配不均等現象,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沖突產生了大量思想觀念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步伐。通過對市民進行城市精神思想教育,引導、啟發市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用科學的態度去比較、評判和取舍,幫助市民提高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現實問題有一個清醒和正確的認識,不狂熱不盲從,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準確的把握,這樣就能有效統一絕大多數市民的思想,有效地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政治局面,保證市民個人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統一。
二、城市力量凝聚,構建市民謀求個人與城市共同發展局面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歷史的主人,城市建設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市民才是城市建設的真正承擔者和創造者,只有充分發揮廣大市民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與創造性才能有效地進行城市建設,這不僅需要正確的政策扶持,也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指引行動,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城市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城市發展內化為市民內在的需求,把市民個人的利益融入到城市整體發展中去,讓市民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在思想共識上保持統一,在行動上保持步調一致,最大限度凝聚城市力量,積極構建市民謀求個人與城市共同發展的局面。
三、思想道德素質提升,規范市民道德行為和法治精神倡塑
從推動城市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從維護群眾切實利益、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度,積極培育和踐行城市精神,有利于促進市民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將外在的社會道德要求和規范內化為自律行為,規范市民道德行為。城市精神不單是道德精神層面的培育,也是法治精神層面的倡塑。城市法治精神作為現代社會特殊的文化形態是城市精神的深層底蘊,法治精神是城市精神發展的必然訴求與價值取向,法治精神的倡塑,就是要把城市的各項建設和管理納入法治的范疇,從而實施法治和實現法治的過程,城市法治精神對于市民思想道德素質提升,規范市民道德行為的合法化功能、內化功能、整合功能、輻射功能。因此,城市精神的思想教育功能在法治精神視閥下能產生良性的政社互動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承擔政府與市民之間進行政治交流與溝通的職能,有效地保證群眾與政府部門的溝通順暢,緩解了社會矛盾,維護城市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 恩格斯選集(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秦在東.社會主義價值質量:邏輯關聯與價值關聯[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舒揚,莫吉武等編.現代城市精神與法治[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