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的多維互動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注重師生之間的交往和互動,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與運用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優化品德與社會課堂,提高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要進行多維互動模式的實踐與探究。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多維互動
品德與社會課堂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場所。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模式的改變已經成為改革的著眼點。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傳統的課堂模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必須進行改革。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它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來達成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突出學生在品德課堂上的主體性。
一、通過情境創設,增強學生的互動
人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不僅是一種理智的活動,其中更是包含了人們的情感。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只是傳授課本知識,還要通過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情緒愉快放松。學生在這樣的狀態下投入學習,一定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情境中快樂的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比如在學習《請到我的家鄉來》一課的時候,我就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美妙的教學情境。在大屏幕上,我為學生展示了家鄉的著名景點、家鄉的美食、家鄉的特產、家鄉的風俗習慣……學生看著熟悉的一幕幕場景,再配上《請到我的家鄉來》這首音樂,很快就沉醉在聲情并茂的氛圍中來。隨著視頻的播放,學生的興趣更濃了,我趁此機會讓學生說出更多關于我們家鄉的知識。學生暢所欲言,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所知道的關于家鄉的點點滴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生生之間的互動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利用愉悅的情境,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興趣,很快就將學生帶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知識世界,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品德學習中去,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教師的引導,增強學生的互動
無論是哪個學科,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向活動。只有雙方都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并且兩者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才會讓教學質量達到最佳的程度。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索真理,要引導學生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所以,在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顧知識的灌輸,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會探索與發現,學會在互動中掌握新的知識。
比如在學習《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課的時候,我就利用旅游的話題引入新課,然后引導學生飽覽我國的大好河山。到首都北京,去感受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去領略桂林山水的秀美;再到五岳之首泰山,親自去體驗“一覽眾山小”……我引領著學生從我國的自然風光,再到文化古跡的飽覽。學生看得盡興,聽得著迷。最后,我為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制作一份旅游計劃,由每個小組選出一個導游,做好景點介紹、路線安排等。在我的指導下,學生的行動迅速又積極。他們一起研究,一起探討,最后制定出一份滿意的旅游計劃,相信如果付諸行動,效果也會非常完美。
可見,教師引導,學生探索、互動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品德與社會課堂上,可以讓學生的手和腦積極配合,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知識更新得很快,但是學生探究互動的能力卻永遠不會過時。
三、通過學生的自學,增強學生的互動
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大腦對知識進行系統的分析與思考,消化和吸收。這個過程是一個獨立的過程,是別人無法取代的一個過程。因此,有的時候,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學習狀態,無法“對癥下藥”。不過在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教學軟件來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一些直觀感性的圖片和材料。人機互動的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路,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比如在學習《筑起血肉長城》一課的時候,我就將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料、圖片等資源輸入了電腦中。在講課的過程中,我先引導學生進入主題:抗日戰爭的歷史和在戰爭中發生的典型事件。接著我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內心想法,去了解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我國抗戰的艱難和決心、抗戰中的典型事件、戰爭中的英雄人物。然后,我讓學生相互交流心得和體會,喚醒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最后,我還播放了抗日戰爭歌曲和相關視頻,讓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這樣,學生通過人機互動,了解了所學內容。再通過生生互動,激發了內心情感,實現了知識與情感的雙重目標。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應用這一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思維能力。學生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自主學習與討論,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不管是哪種互動方式,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多維互動模式中,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與發現,使自身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總之,多維互動課堂模式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權利交給了學生。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心靈是快樂的,自由的,這是我們的希望,更是我們的追求。
【參考文獻】
[1]王淑艷.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措施[J].文教資料,2015(33)
[2]譚苗苗.修德兼修身 為學更為人——新課改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重視拓展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