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育德增智;熏陶感染
可是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學生基本上能看懂、讀懂,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不愿深究的心理。因此,就很難自主去挖掘文章蘊含的思想。那如何能讓語文教學起到“育德增智”的效果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以“育德增智”為出發點進行語言實踐設計,讓學生從中獲得的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更形象。以四上第36課《微笑著承受一切》為例:
《微笑著承受一切》記敘了我國女子體操隊跳馬運動員桑蘭,在參加一次世界性的體育競賽時,意外地從跳馬上摔了下來,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可是她并未絕望,而是微笑著承受一切。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是這一課的育德重點。結合四年級學段訓練重點“歸納主要內容”以及單元重點“邊讀邊思,抓住課文的重點”,我對本課進行了如下設計:
我先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第1、2小節,了解了整件事情的背景,接著出示了桑蘭獲得的榮譽以及她獲得榮譽時的照片,然后出示她受傷時的照片,讓學生了解到:對于桑蘭來說,脊梁骨折可謂是天大的不幸。這一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后面3—6小節的學習進行情感鋪墊:在天大的不幸面前,桑蘭還能微笑著承受一切!從而體會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在此基礎上,我針對3—6小節的內容,設計了如下填空題:
當隊友們失聲痛哭時,桑蘭 (怎么做) ,這令 (誰) 感動;
當接受治療時,桑蘭 (怎么做) ,這令 (誰) 感動;
當自理生活時,桑蘭 (怎么做) ,這令 (誰) 感動;
當出院時,桑蘭 (怎么做) ,這令 (誰) 感動;
在按照文本順序的交流過程中,學生通過每種情境下桑蘭的表現,逐步去感受到桑蘭內心的堅強。
在交流第一個情境時,我借助多媒體出示桑蘭受傷后隊友來看望她的場面。引導學生說隊友和桑蘭的不同表現,理解隊友失聲痛哭的意思。讓學生理解此時的桑蘭,面對隊友的失聲痛哭,面對自己的不幸,她并不是沒有眼淚,但她沒有掉一滴眼淚,引導學生理解是桑蘭內心的堅強在支撐著她。
交流第二個情境時,我讓學生先想想自己曾經經受過的疼痛,理解劇痛的意思。在完成填空時,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桑蘭面對這樣的劇痛的做法是一邊配合醫生一邊哼著自由體操的樂曲,再次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經受疼痛時候的表現,學生大多會說自己會哭,會呻吟,或者跟爸爸媽媽撒嬌耍賴,此時再和桑蘭的表現作對比,突出了桑蘭的勇敢。從而體會到桑蘭身上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有學生說自己不會哭,會像桑蘭一樣。這個時侯,我給予了他適度的表揚,通過對學生的肯定傳達對桑蘭的肯定。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主治醫生對桑蘭的評價,讀出贊美、感嘆的感情來,從而使學生對桑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交流桑蘭自理生活這個情境時,一開始在回答桑蘭怎么做時,學生只能答道“桑蘭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飯”,學生并沒有體會到做這些事情桑蘭需要付出的努力。這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桑蘭進行自理生活時的場景,并且引導學生了解桑蘭受傷后已經高位截癱,雙手以及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要做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要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之后再請學生交流時,他們便說得更好了:當自理生活時,桑蘭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地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飯。接著我再讓學生回憶體育課后自己因為體育鍛煉的勞累,而出現的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感受桑蘭自理生活時候的疲憊。進而感受到她身上不屈的精神。
最后一個情境的交流是突出桑蘭出院以后微笑著面對世人。我用多媒體出示了當時畫面,用字幕打出桑蘭說的話:我決不向傷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來!指導學生讀出堅決、自信的語氣。到這個時候,面對不幸卻堅強、勇敢、樂觀的桑蘭的形象已經清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在不幸面前,她仍然能露出動人的微笑。
在學習完3—6小節之后,我請學生來交流在自己的心目中,桑蘭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都能夠給予足夠的情感認同,深深地體會到了桑蘭身上不屈的精神、驚人的毅力和無比的勇氣。
最后,我請學生根據填空提示來歸納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都能夠歸納得很好,并且能夠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談出自己的感受。既做到了對課文的總結,又達到了情感升華。我趁熱打鐵,請學生思考自己的周圍有沒有和桑蘭類似的“堅強的人”,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進行交流,更讓我高興的是,部分學生在交流時,很自然的用到了我課堂上訓練用的填空句式: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誰怎么做的,讓我感受到了什么。
語文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能從學習課文內容到生活實踐都能從感情上的產生共鳴,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因此,語文教學中“育德增智”,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注重內外部因素相結合,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于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