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部重頭戲,然而,長期以來它卻像個巫婆困擾著我們和學生。我們該如何帶學生走出沒興趣、不想寫、寫不好的低谷呢?本文,筆者以中年級習作《____的拔河比賽》的指導為例,從設“境”,導“觀”,歷“程”,激“作”四部談起,分析在習作指導中的步驟及做法。
【關鍵詞】激發興趣;指導觀察;積累素材;求真求實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部重頭戲,然而,長期以來它卻像個巫婆困擾著我們和學生,我常常想著有什么“魔咒”能讓學生像愛游戲一樣愛上作文嗎?我們又該如何帶學生走出沒興趣、不想寫、寫不好的低谷呢?下面,我以中年級習作《__的拔河比賽》的指導為例,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設“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作文的源泉動力,作文指導課上我們應特別重視“興趣先行”,運用靈活的手段,使訓練形式多樣化,如以讀帶寫、看圖寫畫、先玩后作、先畫后寫、續寫故事、先演后作、音像作文等手法。就拿“拔河比賽”這節習作指導課來說吧,上課伊始,我把學生拉到了操場,粗粗的麻繩擺在中央,可愛的學生立馬雀躍萬分,我告訴學生“我們先來痛痛快快地玩幾場拔河比賽,賽過之后,相信你們就能輕輕松松地寫好這次活動。”一聽“玩”字,學生興致高漲。
二、導“觀”——授之以漁
大文學家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這一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是呀,“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不會觀察,他們往往浮光掠影,不善于探幽索微、捕捉特點、觸類聯想、發現規律,因此授之以觀察方法尤為重要。在指導《__的拔河比賽》時,我帶領學生在操場上來了一回體驗觀察式的練習,在拔河前中后這三個進程里,我在細節處關鍵處喊了“停”,從而引導學生觀察。當選手上場做好準備只待我一聲令下時,我卻話鋒一轉對學生說:“你們看!場上的選手個子怎么樣?擺出什么架勢?”比賽開始了,我走進啦啦隊,示意學生看看“場上選手怎么拔,腳如何放、身子什么姿勢,臉上什么神情?”“看,麻繩像什么,有什么變化?”第一回合結束,我讓選手說說“拔時有什么感覺,心里在想些什么?”
三、歷“程”——積累素材
“我聽過了就忘記了,我看過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一格言道出了實踐的重要性。同樣,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多了,作文的素材就會豐富與實在,那么想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我們在作文指導課前或課中讓學生有一個體驗的實踐過程。
在《__的拔河比賽》這節指導課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分別以十名學生為一組,讓每個孩子親歷、體驗了拔河的全過程,如此一來,學生就掃去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瞧,參賽的隊員們死死地抓緊繩子,恨不得腳下深深釘進地里,眼睛瞪得滾圓,臉兒憋得通紅。”“繩子時而左,時而右,繩子上的紅綢像個調皮的孩子,左跑跑,右躥躥。”“嘟——哨聲再次響起,響得那樣扣人心弦。”“這時,我們在班長的建議下,馬上改口號‘一二蹬!一二蹬!’很快,參賽員跟著口號的節奏整齊地往后蹬,拉著拉著,繩子被拉了一大截過來。哈哈,繩子上的紅綢歡天喜地向我們這邊奔來。”試想,如果讓孩子坐在教室里憑空想象,學生筆下又怎會流出如此生動,鮮活的句段呢?
四、激“寫”——生動活潑
(一)內容走向真實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呀,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學生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表達真實的情感、真誠的態度,努力使習作過程成為學生從生活中求真、養善、立美的過程。
學生欲下筆寫《__的拔河比賽》時,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傾吐真情的心理安全氛圍,呵護學生習作中閃爍的悟性和靈性。我對學生說:“待會兒,你們寫好后,我要在班上朗讀你們的作品,倘若同學們猜的出習作的主人,那么你的習作就是成功的,因為你的習作很真。”有了我這話的激勵,學生爭著把心中的真心實意流露于紙上。“同桌腳踩嶄新的靴子,身穿美麗的裙子加入了我們隊伍,我心想:你這身打扮,要怎么使力,干脆別來礙手礙腳了。”“雖說平日里我不喜歡小鑫那胖乎乎的身材,可是現在,我恨不得苗條的自己成了他。”“陳老師鼓著腮幫子,吹起口中的哨子,可是哨子卻發出如老師般嘶啞的聲音,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我想還不如讓我這只百靈鳥當裁判呢。”當我用欣賞的口吻讀著學生發自內心的言語時,孩子們笑了更是不費吹灰之力便猜出了其主人,我想,這就是“真”的所在。
(二)形式放開束縛
1.命題自主。
此次習作,我不以《精彩的拔河比賽》這種全命題的形式出現,而是以《__的拔河比賽》這種半命題的形式出現,限制少了,范圍廣了,于是學生的筆下處處閃耀著“孩子氣”“童稚語”。就題目上看來,孩子的習作已令人期待:《一次令我不滿的拔河比賽》,《奇怪的拔河比賽》,《有趣的拔河比賽》,《別有用心的拔河比賽》,《令我受益匪淺的拔河比賽》……
2.表達自由。
《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教學有著這樣的建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的確,我們應倡導學生習作從思想到感情,從內容到形式,都放開手腳,自由作文,這樣,學生作文時才能真正做到自由表達,才能揚出真情實感和獨特的個性。
學生在下筆寫《__的拔河比賽》時,我給予了學生表達上充分的自由,沒有要求學生以“賽前、賽中、賽后”這樣的流程來寫,思維沒有受到條條框框限制的孩子,習作的開頭便妙趣橫生,充滿創意。“星期一的下午,班里同學的臉上大多樂開了花,可是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我的肚子似乎和我賭氣似的,偏偏在難得的拔河賽上疼了起來……”“今天真是個令人興奮的日子,作文課上,陳老師居然帶我們到操場上舉行拔河比賽。同學們有的跳來跳去,有的哈哈大笑……”“胖小志,定在繩尾,當紅線向對方移去時,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大概想像個大鐵錨一樣定住吧,可是,他這只錨太輕了,無法抵擋對方的精兵強將,咦!相信你已經猜出我們是在舉行拔河比賽了吧?”
體驗式作文教學,催開學生習作“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迷人景觀,學生的作文因此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