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課堂提問也是一門學問,“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闭n堂提問也一樣,關鍵在于根據教學實際,結合教學實際進行精心設計;在“善問”、“巧問”的同時,還要善于導疑、釋疑,只有這樣才能誘發學生的“內驅力”,充分發揮有效地提問的教學功能,最終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有效提問;策略
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目標和節奏,及時進行提問,能有效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和發展思維,往往會使小學英語課堂散發別樣的芬芳,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那如何能做到有效提問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課堂提問的目的要明確
教師要考慮通過提問讓學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認識什么,形成何種能力或品質等等。如果教師提問缺乏目的性,無的放矢,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那么,通過提問應達到哪些目的呢?
1.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的為指南。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本課的特點,知道學生的興趣和疑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提問,以便達到掌握課本內容和獲取知識的目的。
2.引起學習動機,喚發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開始之時,教師若用一個有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學生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讓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去分析、比較、綜合和評價教材中的重要問題。
二、課堂提問要有原則
1.激發興趣的原則。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提問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這是啟發教學的關鍵所在。為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維。
2.啟發思維的原則。教師的提問,應富有啟發性。所提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活動中培養創造能力。不能為提問而提問。教師必須明確,提問不等于啟發式,好的提問才是啟發式提問,啟發式提問重在所提問題有價值和有意義,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其思維能力。
3.難易適度的原則。問題提淺了不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提深了又啟發不了學生思考。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正確的估計,并在此基礎上把握提問的難度要求,恰到好處地提出問題,此外,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進行提問,知識從“哪”提,向誰“提”,防止出現提而不動,啟而不發的局面。
三、課堂提問要有策略
(一)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發揮主體性
根據學者的研究,雖然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多數老師都采用過one by one的回答形式,但在提問分布上,往往存在偏愛讓某一些學生或某一區域的學生進行回答的情況,而在學生的座位中前四排是提問易發區,坐在那里的學生很容易受到提問。
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宜偏重某一層次的學生而忽視其余。如果經常只讓一部學生回答問題,別的學生就會覺得事不關己,不必主動去思考,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該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取這樣的策略:對尖子生可適當提高問題的難度,對普通生可逐步提升問題的難度,對后進生可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這樣才能引導全體學生集中注意聽講。
(二)提問要由易到難,體現層次性
在提問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小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新的高度。具體來說,教師通過預設的問題逐漸向主題靠近,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展開對話,一步步縮小師生間或生生間的信息溝,完成從已知領域到未知領域的探索。例如,我在教授Unit 4 Choosing a gift故事教學時,針對本課的難點“prefer”,用多媒體課件描繪出這樣一個情境:Daniel要過生日了,他的朋友去商店給她挑選禮物,但是不知道她喜歡什么。根據這個情境,我設計了這樣一段漸進式的提問:
T:Did you buy a gift for your friend?
S:Yes,I did./No,I didn’t.
T:Oh,do you know what did your friend prefer?
S:He/She prefers …
T:Good!Daniel’s friends want to buy a gift for him, can you help them?
接下來,組織學生猜想Daniel喜歡什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說說你挑選的禮物為什么是Daniel喜歡的。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我們就能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由淺到深,由簡到難,順理成章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提問要多角度,注重語言豐富性
英語語言非常豐富,同一語言功能有多種表達方式。如在商店購買商品時,營業員可以說: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May I help you? Excuse me, 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about...? 等。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對話中滲透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到英語語言的豐富多彩與靈活多變。對于一種教具通常可以從性質、大小、顏色、位置等幾方面進行提問,作為教師既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角度進行提問,又可以從多種角度引導學生談論圖片,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必須從服務教學這個出發點考慮。